摘要:2021年,刘循子墨的首部长片《扬名立万》上映,这部筹备了5年的作品,中途经历建组、撤资、停滞又重启,最终以小众黑马的姿态拿下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2021年,刘循子墨的首部长片《扬名立万》上映,这部筹备了5年的作品,中途经历建组、撤资、停滞又重启,最终以小众黑马的姿态拿下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影片把故事放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一群看似不靠谱的电影人想在那个花花世界里实现“扬名立万”的目标,这样的剧情设定,其实藏着刘循子墨对影视行业的初印象,充满未知,却也藏着无限可能。
有人说刘循子墨是“大器晚成”,他半开玩笑地回应“也不算太晚吧?”。
这个回应挺耐人寻味的,在影视行业里,不少人急着用作品证明自己,恨不得刚入行就做出爆款,但刘循子墨似乎更愿意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从他后来的经历看,这种从容不是没缘由的,毕竟他在影视领域的积累,早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了。
大学时,刘循子墨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本来按父亲的期待,他该考研后留校当老师,可大三那年的经历改变了方向。
当时专业课老师带着班上其他8个男生去实习,只留他一个人在宿舍,看着同学们回来聊实习趣事,他插不上话,心里不是滋味。
正好之前上过一门导演课,老师没教太多理论,只让大家拍短片。
本来想就这么闲着等实习结束,但后来发现实在不甘心,就找了摄影系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朋友,一起拍了部叫《定福庄风云2》的微电影。
这部42分钟的片子,讲的是奥运会前夕学校评级,不同组织互派卧底的故事。
现在再看这部作品,能明显看到刘循子墨后来创作的影子,对流行文化的无厘头戏仿、频繁的反转、带着点恶搞的幽默,还有藏在搞笑背后的讽刺。
当时视频评论区有人留言,说总有一天要在大银幕上看到“导演刘循子墨”六个字,没想到多年后,他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不过就算已经拍出两部院线长片,刘循子墨还是常说自己“对电影而言,还是个新人”。
这种“新人感”,在他的创作状态里很明显,比如拍电影时,很多成熟导演会提前规划好剪辑思路,多余的镜头直接不拍,可他总想着多拍点,给自己留些后期调整的余地。
他说自己属于“单核工作模式”,只能全心投入一件事,不像有些人能同时推进好几个项目。
之前还有人劝他,说他外形不错,应该继续自导自演,可他看完《扬名立万》里演员的表现,觉得自己肯定演不过人家,干脆专心做导演。
这种不贪心、愿意承认自己局限的态度,在急功近利的行业里挺难得的。
刘循子墨的创作里,还有个很鲜明的特点,不喜欢给观众规定结局。
《扬名立万》火了之后,很多人劝他拍续集,说肯定能卖座,可他觉得片子里那群人的故事,在电影结束时就已经说完了,再拍下去没新意。
他还引用姜文在《让子弹飞》里的台词,说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不妥协,之前拍广告时,他能理解客户和制片人的难处,只要核心的情节、台词和美术设计不变,其他地方可以让步。
但这种坚持也会遇到问题,比如《胜券在握》里,他想展现职场里“真心换真心”的氛围,因为他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万合天宜这样的公司,和叫兽易小星、白客这些伙伴一起打拼,老板和投资方也很少干涉创作。
他想把这种职场里的温暖带给观众,可上映后发现很多观众不理解,甚至不赞同。
后来他才明白,这些情感太私人了,大多数人的职场没这么顺利,强行把自己的经历塞给观众,自然很难引起共鸣。
这种“碰壁”,其实也是“新人导演”会经历的过程,把自己的感受当成普遍经验,没考虑到观众的多样化经历。
不过刘循子墨没因此放弃自己的风格,他还是喜欢拍群像戏,觉得能通过多个人物探索人性里复杂的部分。
也喜欢混搭类型,比如在悬疑片里加喜剧元素,在喜剧里掺点犯罪情节,他觉得这样不管是自己拍还是观众看,都能有新鲜感。
除了创作,刘循子墨对行业变化的看法也很有意思。
现在短视频普及,有人说电影市场不行了,他之前还挺有信心,觉得观众会像长大以后不再只吃快餐一样,慢慢回归电影。
可最近他又有点困惑,觉得大家好像变得不想长大了,现实压力大,没人愿意反复看一部电影,也没精力思考背后的深意。
他还对AI有点警惕,担心有一天AI会失控,甚至不敢买电车,怕车载芯片被入侵。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担心可能有点“老派”,但这种对技术保持敬畏的态度,也让他的创作多了些人文思考。
明年刘循子墨就40岁了,他说自己也有年龄焦虑,看到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年轻的人更成功,会有紧迫感,遇到诱惑也会心动。
但每次纠结的时候,他都会问自己,这些是不是真的想要,能不能接受背后的代价。
他说人就是在和旧的自己较量,还坦诚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所以更要珍惜现在能忠于自己的时光。
有时候参加活动,主办方会让他给年轻创作者提建议,可他总说没什么建议,他觉得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自己的经验不一定适用。
搞不清那些总喜欢给别人提建议的人,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模板能复制。在他看来,人活一次,尽兴就好。
从《定福庄风云2》到《胜券在握》,刘循子墨用了十几年时间,从宿舍里拍微电影的学生,变成能在院线里表达自己的导演。
虽然他总说自己是电影圈的新人,但这份对创作的真诚和清醒,或许比“资深导演”的头衔更珍贵。
未来他还在筹备现代谍战题材的新项目,不知道这个始终带着“新人感”的导演,又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