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一个里程碑事件:由导演赵林山执导的电影《731》在猫眼平台上的“想看”人数已达到448.9万人,登顶内地电影历史猫眼想看人数最高的一部。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反映出特殊题材与国民情绪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近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一个里程碑事件:由导演赵林山执导的电影《731》在猫眼平台上的“想看”人数已达到448.9万人,登顶内地电影历史猫眼想看人数最高的一部。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反映出特殊题材与国民情绪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尽管“想看”数据并不直接等同于最终票房,但作为市场热度与观众期待值的重要风向标,它的突破依然具有标志性意义。《731》自立项以来就备受关注,其间虽经历多次制作与宣发调整,但最终官宣定档于2025年9月18日——一个象征抗日战争历史记忆的重要日期。
题材特殊性+国家叙事+情绪传播:
“想看”数据背后的三重动力
曾经的猫眼电影平台“想看”人数最高电影是《唐人街探案3》(446.8万),其他“想看”人数靠前的影片还有:《一闪一闪亮星星》(197.5万),《前任4:英年早婚》(187.2万),《复仇者联盟4》(184.9万)。但这份榜单在近期被改变,将于9月18日上映的电影《731》在猫眼平台上的“想看”人数已达到448.9万人,成为猫眼历史上想看人数榜的新冠军。
与《唐人街探案3》《复仇者联盟4》等依赖系列IP影响力的商业大片不同,也与《一闪一闪亮星星》《前任4:英年早婚》等具有粉丝基础的电影不同,《731》的高热度并非建立在原有受众盘之上。它的“想看”人数爆发来源于三个维度的共同作用。
首先,影片《731》聚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与人体实验暴行,题材本身具有极强的历史特殊性和国民情绪穿透力。日本侵华期间731部队所进行的活体实验行为,其性质远超一般战争罪行,触及“反人类”与“民族创伤”的深层集体记忆。这一类题材不仅激发爱国情绪,更容易引发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关注。
其次,《731》与《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其他战争题材影片存在显著差异。从创作定位来看,《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同类型作品,仍属于商业类型片的范畴内,遵循着相对成熟的商业电影叙事逻辑与市场定位,而《731》在题材上更具备稀缺性与特殊性。影片聚焦的731部队细菌战历史,不仅此前鲜少以大银幕叙事的形式被深入呈现,更是跳出了过去战争片常见的战场厮杀、战略博弈等传统题材框架,直面一段更为隐秘和更具历史沉重感的记忆。“731”相关的历史记忆在民间始终具备极高的敏感度,其背后承载的民族情感与历史反思,本身就自带强大的社会传播动能。
《731》精准捕捉并借助了这一深层社会情绪,成功实现了从“影视圈层”到“大众圈层”的破圈扩散。这种扩散不仅覆盖了传统观影人群,更吸引了大量平时极少走进影院的非核心受众,他们或许并非战争片爱好者,却因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与共情,主动选择走进影院,成为影片传播的重要参与者。
另外,官方媒体的大力推动为影片赋予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多次为其宣传定调,使《731》不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成为国家历史教育与舆论叙事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影片呼应了重大历史纪念节点的社会氛围。
热度与预售的“背离”?
上映以后见分晓
尽管“想看”数据创下历史之最,但《731》的预售票房并未出现预期中的“爆炸式开局”。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首日预售目前处于温和水平,截至2025年9月15日19时47分,该片预售总票房突破8000万,与超高想看人数形成对比。这一现象并不完全代表市场遇冷,而可能与该片独特的受众结构有关。《731》吸引的观众覆盖一二三四线城市及中老年观众,很多人也并不一样会以线上购预售票的方式参与观影。
此外,影片《731》是国庆前最热门的影片之一,影片的内容质量与口碑表现将于9月18日(本周四)上映后揭晓。如果能够平衡好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社会讨论,则有望延续热度,成为2025年秋季档期的现象级作品。由于题材沉重、内容具有较强的历史和教育属性,部分观众可能选择观望口碑再决定是否购票,这也影响了预售阶段的冲高。
目前看来,《731》的出现是中国电影市场与公众历史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是一部电影,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其市场表现将为我们理解主旋律题材与当代观众之间的互动提供新的案例。无论最终票房如何,它已经在中国电影数据史上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笔。
《731》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制作,长春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赵林山编剧并执导,姜武、王志文、李乃文领衔主演,孙茜、冯文娟、林子烨、温碧霞、Jonanna Randy主演的电影,该片于2025年9月18日正式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给水防疫”为名,秘密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妄图以此扭转败局。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监狱”,日军以“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欺骗他们遭受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通过平民视角揭露日军反人类暴行,展现绝境下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
记者:邢媛 编辑:邢媛 校对:杨荷放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