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镜头掠过无人问津的荒野,定格在旅人踏碎晨露的脚步上,《赴山海》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制造噱头,而是以最朴素的视角,讲述了“走向山海”背后,现代人对“自我回归”的深层渴望。这部作品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山海的壮阔奇观,而是藏在每一段旅程里的、关于“寻找”与“和解”的故
于平凡处见山海,在步履间寻真我——《赴山海》观后:一场治愈灵魂的奔赴
当镜头掠过无人问津的荒野,定格在旅人踏碎晨露的脚步上,《赴山海》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制造噱头,而是以最朴素的视角,讲述了“走向山海”背后,现代人对“自我回归”的深层渴望。这部作品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山海的壮阔奇观,而是藏在每一段旅程里的、关于“寻找”与“和解”的故事。
片中的旅人各有羁绊:有辞职追寻童年记忆的年轻人,在雪山脚下重遇久违的松弛;有带着父母照片骑行的中年人,在海边日出时与遗憾达成和解;还有守着山林的老人,用半生时光把“守护”活成了与山海的约定。他们的脚步没有统一的方向,却都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卸下了都市生活里的“身份枷锁”——不再是职场里的“螺丝钉”、家庭里的“顶梁柱”,只是纯粹地作为“人”,感受风的温度、听溪水的声音、看星空的璀璨。这种“剥离社会标签”的瞬间,恰恰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内心:我们太久没有为自己而活,太久没有认真感受“存在”本身。
《赴山海》最难得的,是它避开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式的鸡汤,反而坦诚地展现了旅程中的狼狈与真实:迷路时的慌张、独处时的孤独、面对未知的胆怯。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抵达”更有力量。就像片中一位旅人说的:“山海不是用来征服的,是用来让你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又有多坚韧。” 它告诉我们,奔赴山海从来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在广袤天地间,重新看清生活的本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那些被焦虑掩盖的初心,其实都能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回。
看完片子,走出屏幕里的山川湖海,再看眼前的生活,竟多了一份平和。原来“山海”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远方,更是藏在每一个当下的心境:是独处抬头望见的晚霞,是周末清晨亲手煮的一碗粥,是敢于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的勇气。《赴山海》与其说是一部旅行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真实”的渴望,也给了我们一个温柔的提醒:不必非要抵达远方,只要保持“奔赴”的姿态,生活的山海,就在脚下,在眼前,在每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瞬间里。
来源:碧海青天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