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文明的帆影”文物艺术展在新加坡格瑞艺术空间举办,期间纪录片《福宁号》在此举行新加坡首映,通过仿古福船的丝路航程,搭建起中新文化交流桥梁,吸引众多当地观众、文化界人士及媒体参与。
东南网9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9月12日,“文明的帆影”文物艺术展在新加坡格瑞艺术空间举办,期间纪录片《福宁号》在此举行新加坡首映,通过仿古福船的丝路航程,搭建起中新文化交流桥梁,吸引众多当地观众、文化界人士及媒体参与。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福宁号》首映仪式。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据介绍,《福宁号》由福建和舟福船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壹方维度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以福建宁德建造的世界最大可航海仿古福船“福宁号”为核心,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与“福宁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相融合,通过纪实跟拍、人物采访、动画演绎等形式,展现中国深厚的航海文化、海丝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
研讨交流。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映后分享环节,纪录片制片人、“文明的帆影” 展策展人之一叶小玉说:“为还原传统工艺,我们从木料筛选到航行跟踪,力求留存每一处匠心。‘福宁号’不仅是艘船,更是‘四海传福’的文化使者。”
嘉宾现场观看纪录片。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文明的帆影”文物艺术展以“海洋”为纽带,串联起“黑石号”沉船文物、仿古木船“福宁号”模型以及莫奈画作,呈现中西跨文明的对话。策展人李易澄说,纪录片诠释的“勇”(传承工艺、重走丝路的勇气),与展览中“黑石号”的“通”(古代丝路贸易)、莫奈画作的“美”(海洋艺术)相呼应,共同印证海洋的连接价值。
首映式现场合影。主办方 供图
新加坡观众林美玲现场观看完纪录片后表示:“从纪录片里看到‘福宁号’10年拍摄的坚持,还有非遗技艺的魅力,让我更懂海上丝路的‘流动文明’。”
据悉,《福宁号》将在“文明的帆影”展期间定期放映,后续还计划通过新加坡本地平台传播,助力“福宁号”以“福”为媒,持续推动海上丝路文化的国际交流。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
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
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
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朋友圈。
来源:东南网宁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