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全军“大比武”军事训练热潮,同时向群众普及防空、防突袭战术知识,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兼具军教功能与故事性的影片,《地道战》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全军“大比武”军事训练热潮,同时向群众普及防空、防突袭战术知识,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兼具军教功能与故事性的影片,《地道战》应运而生。
故事核心原型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融合了河北清苑冉庄、任丘辛中驿等多地民兵利用地道打击日军的真实事迹,并非单一地区的复刻。
影片主要外景选在河北保定清苑县冉庄——这里保留着原始地道遗迹,但部分战斗场景需更开阔的拍摄空间,剧组又在附近的李庄搭建了“假村庄”布景,房屋、街道均按抗战时期样式还原,甚至种植了当时的农作物。
真实地道狭窄低矮,无法满足拍摄取景需求。剧组在摄影棚内搭建了多条1.8米高的“模拟地道”,顶部和侧面预留开口方便布光与拍摄;同时保留部分真实地道片段(如村民进出地道的特写),通过剪辑让“实景”与“棚景”无缝衔接,既保证真实感,又兼顾镜头表现力。
为呈现“地道塌陷埋日军”的效果,剧组在布景下预埋木板和绳索,拍摄时拉动绳索使木板下陷,再配合烟雾道具营造“坍塌”假象。
缺乏专业爆破设备,道具组用鞭炮、黑火药混合沙土模拟“爆炸”,通过控制药量和拍摄角度,呈现出符合剧情的战斗场面。
影片中大量“村民”“民兵”角色由当地农民群众客串,他们熟悉农村生活,动作、神态自然真实。主演朱龙广(饰高传宝)为贴近角色,提前到农村体验生活,学习农活和民兵战术动作,甚至跟着老民兵学“挖地道”的技巧。
影片中“高家庄、马家河子、赵庄”的地名、“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的台词、主题曲《地道战》等,均是创作团队反复打磨的结果。主题曲最初为纯 instrumental(器乐版),后加入歌词,因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该片1965年公映后,迅速成为全民热映的“现象级”影片,既作为军教片供部队、学校学习,又因故事生动被普通观众喜爱。它与《地雷战》《南征北战》并称“三战”经典,截至20世纪90年代,累计观影人次超18亿,是中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之一,还曾在多个国家上映,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影像资料。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