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革结束后,社会上弥漫着“青年是没有希望的一代”的论调,但白沉看到了青年们乐观、积极向上和勇于拼搏的品质,希望通过《大桥下面》鼓励青年们重新振奋起来创造美好未来。
导演白沉平反后回到上海,住在三官堂桥附近,每天上班路过桥下老住宅区,看到许多插队回城待业青年和个体户,他们的经历和品质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
文革结束后,社会上弥漫着“青年是没有希望的一代”的论调,但白沉看到了青年们乐观、积极向上和勇于拼搏的品质,希望通过《大桥下面》鼓励青年们重新振奋起来创造美好未来。
电影剧本原名叫《三角地的初春》,后来改成了更接地气的《大桥下面》。剧本中肖云这个人物曾被认为原型是张海迪,但导演白沉表示剧本完成时张海迪的事迹还未公布,为避免误解,只好把肖云的许多话删去 。
龚雪获得秦楠这个角色后,起初认为“私生子”情节不体面,试图改编部分片段遮盖此情节。经导演白沉讲解影片主题后,她认真研究作品,观察真实个体户生活,练习家务,观察姐姐与侄子相处,慢慢改变看法,成功塑造了角色 。
张铁林出演男主角高志华,他将高志华的热心、善良以及在爱情面前的挣扎与成长演绎得十分到位,与龚雪之间有着良好的对手戏化学反应,为影片增色不少。
导演白沉被安排的住处就在“曹杨路桥”附近,影片中秦楠买好早饭回家等镜头就是在曹杨路桥拍摄,桥附近的区域也是影片故事的重要发生地。秦楠出家门摆摊的弄堂是“新桥路”东侧的一个弄堂,高志华家在弄堂对面,此外还有一些情节在此处拍摄。影片中“毛毛”和“小陈”闹别扭的地方在“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附近,小公园是“外白渡桥”南岸西侧的小公园,晚上回来劝“毛毛”的地方也是“外白渡桥”。
导演白沉力求真实还原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从场景布置到演员表演,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如秦楠的裁缝摊、高家的居住环境等,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在拍摄男女主角的情感戏时,白沉注重引导演员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如龚雪和张铁林在片中的眼神交流、对话语气等,都细腻地传达出角色之间的情感发展。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