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宁夏回嘴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8日至12日,大武口区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组织开展“致敬钢铁岁月 镌刻工业映像”暑期创作实践活动。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的10名师生参与本次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宁夏回嘴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8日至12日,大武口区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组织开展“致敬钢铁岁月 镌刻工业映像”暑期创作实践活动。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的10名师生参与本次实践。
活动期间,师生团队先后走进石炭井文旅影视小镇、贺兰雄鹰纪念碑、八号泉水泥厂、工业遗址公园等多处工业历史遗迹,深入考察大武口区影视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赴甘泥台、北武当山实地调研贺兰山生态保护成效;在翡翠湖、红湖、星海湖等生态景观区进行影像采集;走访龙泉村,调研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实践团通过坐火车、观基地、拍景区、爬山梯、品美食、访“非遗”等多种形式,以镜头记录大武口风物,以真情感知当地文化脉络。
作为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正式挂牌后的第二次暑期实践,本次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在影视创作、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深度,为地方文化创意与影视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实践期间,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薛彤老师开展了题为《三维实时引擎技术在大型活动创编排演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面向光明中学美术专业学生、文化企业代表及媒体人士,系统讲解三维实时引擎技术从幕后到台前的全面应用,有效拓宽了听众的数字化视野。
宁夏大武口区委宣传部还牵头组织了实践成果交流会,集中展示实践团运用3D扫描、全景摄影等数字技术对大武口工业遗址与生态景观进行的全方位记录,以及围绕工业文化设计的动画形象、景观小品和文创产品等阶段性成果。这些创作既体现了北影师生扎实的专业能力,也紧密结合大武口产业实际,为区域影视文旅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学生钱俊赫在分享感受时表示:“此次实践让我们深入了解到石炭井工业基地的历史变迁,实地探访地窝子窑洞等老一辈奋斗者的生活场景。这些粗犷而真实的遗存,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岁月质感,也展现出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发潜力。”他从专业角度建议,可进一步开发影视周边产品、设计电影拍摄动线,吸引影迷前来参观,并通过遗址修缮、灯光艺术和沉浸式演出等方式,将工业遗址打造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打卡地。
此次创作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了宁夏大武口区与北京电影学院的深度融合,以专业力量赋能在地影视文旅发展,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