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去看《731》这部电影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23:55 2

摘要:最近,被问及是否会去看电影《731》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敢”。这种“不敢”,不是胆小怯懦,而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知残酷画面的担忧 。但也有人认为,这段历史不容回避,即便再痛苦,也应直面。那么,电影《731》,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看?

9.18,这部电影你敢看吗?

“我不敢看,怕太血腥。”

“我不敢看,怕看完太难受。”

最近,被问及是否会去看电影《731》时,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敢”。这种“不敢”,不是胆小怯懦,而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知残酷画面的担忧 。但也有人认为,这段历史不容回避,即便再痛苦,也应直面。那么,电影《731》,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看?

这部电影的背后,是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从1933年起,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建立了秘密基地,打着“防疫给水”的幌子,实则进行着令人发指的细菌实验、活体解剖等反人类暴行。他们把无辜百姓当作实验品,进行冻伤实验、毒气测试、鼠疫霍乱病菌注射……无数鲜活的生命在那里消逝,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00人在731部队的魔掌中丧生,而这仅仅是已知的数字,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悲惨故事。这些历史资料和幸存者的证言,让我们知道,那是一个充满了恐惧、绝望与痛苦的人间炼狱。

从电影本身来看,它的制作堪称用心。筹备长达10年,剧本创作耗时3年,导演赵林山和编剧刘恒查阅海量资料,走访多地,还聘请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力求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实依据。为了真实还原731部队的“四方楼”实验室,剧组按照1:1的比例复刻,影片中使用的70余件道具,如手术刀、防毒面具等,都参照了遗址出土文物。演员们也为影片付出诸多,姜武短期内减重15公斤,只为塑造出饱受折磨的劳工领袖形象;王志文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日本军医双手沾满鲜血却尚存一丝良知的内心撕裂展现得淋漓尽致 。

《731》定档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有着深刻含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国耻,它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在这一天上映《731》,就像是让“九一八”的炮火与731部队的暴行产生时空共振,时刻提醒着我们,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是系统性、极端残忍的。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上映日期,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庄严铭记,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有力控诉 。

对于是否观看这部电影,大家看法不一。一些人坚定地认为,必须观看。在他们眼中,这不仅是一场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度回望,是对民族精神的唤醒。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遇难同胞,也让我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每一张电影票,都像是一颗对军国主义的“子弹”,是对历史正义的声援。

但也有人心存顾虑,最主要的就是影片中的血腥画面。预告片中闪过的一些镜头,已经让不少人感到揪心和不适,他们担心正片的画面会带来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还有部分人从外交关系角度出发,担心影片的上映会影响中日关系。

其实,这些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换个角度看,电影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来平衡这些问题。在血腥画面的处理上,导演特意控制了实验场景的血腥镜头,转而通过受害者颤抖的手部特写、实验记录纸上的血指纹等间接意象来传递暴行,以此增强影片的冲击力,同时又尽量避免过度刺激观众。而且影片海报和预告都明确标注“未满18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给观众提供了选择参考。

至于外交关系,历史不能被遗忘,也不应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禁忌话题。正视历史,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和平的保障。日本部分右翼势力试图掩盖、美化侵略历史,但真相永远不会被掩埋,我们更不应因害怕影响关系而回避历史。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731》的上映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就像一座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军国主义的幽灵从未消散,历史的真相不容篡改。在日本,仍有部分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731部队的罪行,甚至试图修改教科书,抹去这些历史痕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通过这部电影,向世界展示真实的历史,捍卫人类的良知。

电影《731》,是一次沉重的观影选择。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去看,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会带着敬畏和沉重的心情走进影院,去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去铭记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影院,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真正地了解历史,珍视和平。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只有直面伤痛,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9月18日,你愿意一起走进影院,赴这场与历史的“约会”吗?

来源:麋鹿爱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