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zia 2025|《沉默的朋友》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访谈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6:05 2

摘要:伊尔蒂科·茵叶蒂(Ildikó Enyedi,以下简称:“IE”):我的意图是提出一些问题,并将某些令我兴奋的主题抛砖引玉,引领进一步的探索,与想象中的观众展开一场对话。但这些问题深深根植于我的个人轨迹——我的所有电影都非常个人化。

Ildikó Enyedi|©️Boriana Pandova

“我们一直都在产生幻觉;当我们对这些幻觉达成一致时,我们就称之为‘现实’。”

—— 神经科学家 阿尼尔·塞思 (Anil Seth)

《沉默的朋友》(Silent Friend,2025)探讨了你在此前作品中已经出现过的一些主题:与无形力量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科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伊尔蒂科·茵叶蒂(Ildikó Enyedi,以下简称:“IE”):我的意图是提出一些问题,并将某些令我兴奋的主题抛砖引玉,引领进一步的探索,与想象中的观众展开一场对话。但这些问题深深根植于我的个人轨迹——我的所有电影都非常个人化。

70年代我还年轻,曾在法国蒙彼利埃的保罗·瓦莱里大学(University Paul Valery)度过了两年重要的时光。那时我还是来自铁幕另一边的高中生,却获准得到特别许可。你可以想象,一个16、17岁的少年能够融入那种热烈而紧张的“后68”大学氛围,是多么具有决定性的经历。那个时期——和那个年代美妙开放、充满好奇的氛围紧密相连——正是植物交流实验第一次大规模兴起的时候。这让我极为兴奋。

当然,那是个非常天真的年代,但它核心的态度,直到今天依然成立。这点很有意味:在那个万物都在被质疑和重塑的年代,我并没有投身政治行动,而是选择了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好奇。我的第二部长片《魔幻猎人》(Magic Hunter,1994),曾在威尼斯参赛,讲述了一棵橡树六百年的历史。在《魔法师西蒙》(Simon the Magician,1999)中,一株盆栽植物解开了一桩谋杀案。我并不是一个“园艺高手”,我是一个与自然隔绝的城市女孩。我感受到距离,并渴望连接。这很像《沉默的朋友》中那些人类主角。

“在三个角色的故事中,跨越不同时代,一棵树始终作为核心意象。树本身是你创作计划的起点吗?”

IE:卡尔·鲍姆加特纳(Karl Baumgartner),这位有远见的独立制片人——整个电影界都深切怀念他——曾找到我,希望一起拍一部关于植物的电影。他知道从我之前的作品中,我总是以充满好奇的眼光看待植物。在我们开始时,我立刻想到植物园作为核心场景——不是荒野,而是一个由人类创造的、为植物建造的人工生活空间。除了那棵古老银杏树的重要存在之外,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三位人类主角,以及他们与植物世界的相遇和转变。虽然树是根本,但这部电影是由人类拍摄的,也将由人类在电影院观看,在我们狭窄却极其独特的感官限制之内。它是一次邀请——一场在人类之间展开的对话。

我绝不会妄言树木如何感知世界。我只是希望提醒大家:树是一种复杂的生命,有它自己的感知世界,它的“环境世界(Umwelt)”和我们的同样有效。我们不是默认的存在,我们的感知并不“客观”地描述世界。由于我们无法走出自身感官的局限,我选择通过三次相遇、三次碰撞、三次不完美且略显笨拙的尝试,来暗示这些超越人类的世界。汤玛斯·内格尔(Thomas Nagel)1974年那篇著名的论文《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1]《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英语:What is it like to be a … Continue reading对我影响极深。这篇文章概括了本片的思路:我们的心智由身体界定,而承认进入另一种存在的感知世界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世界不存在。SILENT FRIEND (2025)|©️Pandora Film

《沉默的朋友》横跨三个时间线——1908年、1972年和2020年——每个时间线都以不同年龄段的角色为中心,从年轻学生到成熟科学家。这是你想展现代际如何演变的方式吗?

IE:是的,虽然我更愿意用“改变”而不是“演变”来形容。

这三个不同的时刻,大致涵盖了过去的一百年,展示了我们的现实感——看似坚不可摧的现实感——其实变化有多大、多快。它不仅仅由我们的感官所定义,也是文化的建构,因此相当短暂。我们的主人公们在同一个花园的小径上行走,走进同一校园的建筑,但他们感知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当他们试图与银杏树,与周围的植物建立联系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也发现了自己。

神经科学家阿尼尔·塞思(Anil Seth)[2]英国的认知与计算神经科学家,现任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意识科学中心(Sackler Centre for Consciousness Science)的主任和教授。的新书《成为你自己》(Being You)[3]书名是Being You: A New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汉译本书名《意识机器》,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2021年出版——以及他全部关于意识的研究成果——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灵感来源。

现实的观念在这里与时间的概念交织在一起。相比你之前的电影,你在这部作品中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戏剧性的装置:神经科学家的叙事节奏不同于格蕾特(Grete,卢娜·韦德勒 Luna Wedler饰)的,而格蕾特的又不同于汉内斯(Hannes,恩佐·布鲁姆 Enzo Brumm饰)的……

IE:我们每个人都对第一次封锁的经历记忆犹新。其中最强烈的感受之一,就是时间节奏的激烈而突兀的改变。《沉默的朋友》的主线——由梁朝伟饰演的神经科学家——正是围绕这种令人震惊的节奏转变展开的。托尼(Tony,梁朝伟饰)在空旷校园里如修行僧般的静止状态,给了他机会去接近另一种时间感知,比如一棵树的时间。

由蕾雅·赛杜(Léa Seydoux)饰演的爱丽丝(Alice),是一位研究植物交流的科学家。她在TED演讲中反思我们对其他时间节奏的可笑盲目。我们认为含羞草是一种“聪明”的植物,仅仅因为它在我们人类的时间框架内会做出反应。这纯属偶然,但我们却为此兴奋不已,好像我们才是“默认的存在”……然而对于一些节奏更快的生命形式来说,我们人类可能看起来就像一尊一动不动的雕像。

与托尼冥想般的时间相比,格蕾特的时间是高度结构化的,由规则、形式化的习惯与仪式所主导。她的世界充满行动、反应、冲突和言语。她通过摄影“停止时间”,获得自由。她的模特是最卑微的植物——通过黑白照片,她发现了生命的普遍结构。安·阿特金斯(Ann Atkins),尤其是卡尔·布洛斯菲尔特(Karl Blossfeldt)的作品,是格蕾特方式的主要灵感来源。布洛斯菲尔特的照片让那些乏味的日常植物仿佛第一次被看见。

至于汉内斯,这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学生,他漂浮在时间、气味、信息素和荷尔蒙之间,仿佛迷失在一幅印象派画作中。

我们选择格蕾特的35毫米黑白影像、汉内斯的16毫米浓郁却模糊的彩色影像,以及2020年托尼孤独故事中的数字影像的冷峻精确,正是为了凸显这些不同的时间节奏。

SILENT FRIEND (2025)|©️Lenke Szilagyi

有一场戏在形式和长度上都与其他段落截然不同:格蕾特在大学的入学考试。在那里,她面对的是一群全是男性的教授,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1908年的那一段,与2020年黄教授和女性之间更平和的关系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你是否想要探讨男女关系——无论是性的、社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在一个世纪中的演变?

IE:这是一个性别角色不断变化的世纪。大学是新一代一代人开启成年生活的地方,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反映这一点。三位人类角色都深深嵌入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格蕾特必须在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环境中生存,这个环境甚至不把她当成竞争对手。教授们的发型、正式的服饰、厚重的学院建筑,甚至是植物园里草坪分区的小铁栏杆,都暗示着一种永恒不变的秩序。在这种环境下,格蕾特的单纯存在就是一种反叛。在她和教授们之间这种不公平的权力游戏之下,考试的题目本身也具有相当的意味:它讨论的是林奈(Karl von Linne)的植物分类系统——这个系统是按“性”来分类的。植物不仅繁殖,它们也有性、有情欲。这既是挑衅性的考试题目,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意象之一。

贡杜拉,是我们那位羞怯内向的汉内斯的爱人。她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女孩,拥有了新近获得的自由,但在自信之下,她仍觉得需要证明自己的坚强。校园和花园的生活在这里也完全不同:在高高、野性生长的草丛中,穿着色彩鲜艳的年轻男女,留着狂放的长发与胡须,一起讨论着人生的大问题。

爱丽丝,这位年轻却已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是托尼的导师。他们是平等的,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都受到尊敬,但托尼踏入了她的领域——在这里他是个初学者。他向她请求指导,而她优雅地答应了。年纪更轻的女性自然地成为导师。这段关系轻松自然。托尼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小场景,没有台词:他刚到一个依旧充满喧嚣的德国校园,手里拿着咖啡,从食堂的窗户望出去,看着学生们在外面抽烟、聊天。他们有不同性别、不同肤色,来自遥远的大陆,却聚集在这座中世纪小城求学。他们那种轻松、温暖、充满生命力的交流,与1908年僵化的校园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的植物主角——银杏树——是一棵雌树。植物园里没有雄树。它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我不确定,但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一点小小的幽默:当爱丽丝和托尼携手努力,帮助这棵数百岁的树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性体验”时……

这种对情欲(sensuality)的渴望是否影响了《沉默的朋友》的选角?除了表演才能,梁朝伟、蕾雅·赛杜、恩佐·布鲁姆或卢娜·韦德勒都凭借他们的身体、几乎带有情色意味的存在感散发出这种气质……

IE:没错,我还要补充的是,除了男女身体的情欲之外,植物本身也具有情欲。我们的主角——银杏树——由三棵形态相似、不同年龄的银杏树“扮演”。为了让这种原始而丰沛的情欲能在银幕上出现,我和摄影指导格尔盖伊·帕洛什(Gergely Pálos)花了整整四季、无数个小规模拍摄日进行尝试和捕捉。我们并不是自然纪录片出身,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专注、耐心和敏锐的经验,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另一种时间感——而这一切都要在故事片的框架内完成,在那里,所有东西都要被弯曲成我们想象的形状。

影片的主线讲述的是两种沉默的笨拙而不确定的相遇:一方面是强大树木的沉默,另一方面是孤独科学家的美丽沉默,充满隐藏的痛苦、渴望和温柔。我是为梁朝伟写下这个角色的。我需要一种饱满而有意义的沉默,需要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存在感。我需要的不仅是这位杰出的演员,还有我在看他一些访谈时,感受到的那个演员背后的人。制片人们曾劝我找别人,因为他们说他非常挑剔,拒绝了大多数邀约,而且从未出演过欧洲独立电影。我非常感激他冒险接受了这个角色,并且在读完剧本后立刻答应。我更感激的是,他真正与剧本的深层部分产生了共鸣。在我们的第一次Zoom会议中,我们并没有谈角色,而是聊到了那些隐藏的、对我来说极为重要的层面。这之后,我们共同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准备期,一起分享并讨论关于意识神经科学和植物交流研究的内容。

作为教授的远方伙伴,我需要一个同样强大、充满魅力的存在,这就是我邀请蕾雅·赛杜饰演爱丽丝的原因。她的魅力如此强烈,以至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仅能通过屏幕与梁朝伟互动的局限。两人分处马尔堡(Marburg)和巴黎的各自孤立,正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孤独,却渴望连接。

我之前和卢娜·韦德勒合作过,非常喜欢她,所以自然而然想到让她来饰演格蕾特。她就像大自然的力量,同时脆弱又坚韧,还带着极好的幽默感。我觉得我应该为她写一个喜剧角色。

找到汉内斯花了我们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那种少年般、笨拙又瘦长的魅力,正是我们想要的。我要特别感谢选角导演尼娜·豪恩(Nina Haun),她发掘出了恩佐·布鲁姆——这个年轻而缺乏经验的演员。我相信我们有幸成为一位未来伟大艺术家的起点。

他的搭档玛琳·布罗(Marlene Burow)已经证明了她非凡的天赋。她那引人注目的存在感、力量、智慧,以及原始的感性,比任何台词都更能传递信息。

在选角上启用了一位亚洲演员、一位法国女演员、一位瑞士女演员和几位德国演员,同时影片由法国、德国和匈牙利联合制作,这本身也传达了一种普世性……

IE:这是一部主要使用德语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一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小城的大学里。这里的学生和在世界一流实验室从事前沿研究的人们,就像我们的演员阵容一样多彩。除了梁朝伟和蕾雅·赛杜以外,其余演员都是德国人,包括西尔维斯特·格罗特(Sylvester Groth)、马丁·伍特克(Martin Wuttke)和赖纳·博克(Rainer Bock)等优秀演员。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慷慨,他们能看见并理解这些角色的重要性,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只需要来拍摄几天。电影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所以我尤其需要强大的演员,即使在短暂的出场时间内,也能带来丰富、多层次的表演。

我们的所有主人公——无论是植物还是人类——都是“局外人”。他们不属于现有的体系,而是孤独的灵魂。植物园里的植物被从原本的栖息地、从多物种的丰富共生中剥离出来,被带到这个遥远的花园,仅仅为了让人类欣赏它们的样貌。就像我们今天看待动物园一样,也可以套用在植物园上。但这棵银杏树甚至比周围的其他植物更孤独——它生长在那些几乎导致自己灭绝的物种之间。格蕾特是在全男性校园里唯一的女性学生;汉内斯是个来自农场的男孩,却在知识性的校园环境中找不到归属;托尼则来自另一个大陆。这不仅仅关乎困境,也关乎孤独的自由,以及作为局外人所带来的强烈体验。因为正是在孤独中,你更有可能发现那些被日常惯性所遮蔽的东西。

那这棵美丽的树和花园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IE:我有一位出色的德国丈夫,他来自北莱茵-威斯特法伦,是一位文学人。35年前,他带我来到马尔堡市中心这个古老而迷人的植物园。我见证了它的变化,我认识其中的几棵树。花园的小池塘边有一根巨大的倒木,如今成了许多昆虫和蘑菇的家园。而在我眼里,它就像一株高耸的垂柳,在水面投下阴影。

在当下科学常常被质疑甚至否认的时期,拍一部关于理解科学重要性的电影,最后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IE:谢谢你的问题。因为《沉默的朋友》同样希望发出一个警示:不要丢弃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部分,而是要去捍卫、庇护和鼓励它——要去尊重和珍惜科学研究。

“Zarte Empirie”——“温柔的经验主义”。这是歌德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参与式的科学观:研究者不是某种如上帝般客观的观察者,而是实验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正是最能描述我们的主人公——托尼、格蕾特、汉内斯和贡杜拉——所投入其中的方式。他们带着真正科学家的那种毫不掩饰的天真与热情,好奇地去探索。

|本文翻译自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场刊PR资料

References

↑1《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英语: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是美国哲学家汤玛斯·内格尔于1974年10月发表的论文,旨在说明感质在物理与心智之间的解释鸿沟。↑2英国的认知与计算神经科学家,现任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意识科学中心(Sackler Centre for Consciousness Science)的主任和教授。↑3书名是Being You: A New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汉译本书名《意识机器》,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2021年出版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No Newer Articles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