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影片主要画面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摄影师在中国空间站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导演朱翌冉执导,故事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首次执行在轨驻留6个月任务为蓝本,向观众呈现一场充满中国式太空美学的非凡旅程。
9月3日上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相信你一定为
纪念大会展现出的
中国强大国防力量
而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现在,有一部电影
能继续带你大饱眼福
感受令人振奋的中国航天事业
领略宇宙之浩瀚
《窗外是蓝星》
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的
中国首部8K太空电影
向观众呈现一场
充满中国式太空美学的非凡旅程
首次在太空实拍
震撼呈现前所未见的宇宙奇观
该影片主要画面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摄影师在中国空间站拍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导演朱翌冉执导,故事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首次执行在轨驻留6个月任务为蓝本,向观众呈现一场充满中国式太空美学的非凡旅程。
航天领域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科技前沿无处不在,将这些饱含高科技元素的前沿成果记录并呈现出来,对于科技普及,尤其满足广大观众对于这个“神秘”空间的探究与好奇同样特别重要。
据悉,影片在中国空间站舱内以全新的拍摄模式完成,片中既有无数前所未见的太空景象,也有许多太空生活不为人知的细节,通过在轨航天员团队与地球主创团队的共同协作努力,以航天员王亚平的视角让影片呈现出极具细腻情感、视觉震撼与宇宙哲思的独特张力。
作为中国首次太空拍摄电影任务,影片太空拍摄采用了全国产8K超高清摄影机,总台团队协同航天科研团队在短期内采用“8K、50帧、全画幅”高格式专门集成设备,先后攻克火箭震动测试、空间环境测试和空间站内适配性充电存储等一系列挑战。
“思想+艺术+技术”
致敬新时代载人航天辉煌成就
“如果有一天
那个让你憧憬许久的一幕
真的出现在眼前了……”
在主创团队看来
预告片中王亚平的独白
是对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多年征程
乃至一个民族的太空梦想的深情注脚
“此次太空电影的拍摄过程本身
就是一次‘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的实践
这部太空电影是
建立在中国载人航天
不断取得了不起成就的基础之上
才有可能完成的”
朱翌冉说
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
主任设计师刘学超表示
在中国空间站里面
搭载了14个国际先进的科学实验装置
每个装置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应用
其中就有中科院团队
负责研制的科学实验柜
航天员们操作这些科学实验装置
能突破最高加热温度3100度
并熔化制备钨合金
刷新了世界纪录
正是有了国家实验室的太空利器
以后或能制备出
地面无法获得、科幻电影里才有的
高科技材料
想知道《窗外是蓝星》究竟咋拍的?
点击视频
一起来查看究竟吧
“我已观影,感觉良好”
这几天,湖北武汉、广东广州、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江苏南京、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吉林长春等全国多座城市地标建筑的户外大屏,被《窗外是蓝星》点亮。各地观影热潮被带入城市脉络。
△湖北武汉两江四岸灯光秀
△广东广州小蛮腰
△广东深圳
△四川成都双子塔
△吉林长春
△福建福州
△湖南长沙
△河南郑州
△黑龙江哈尔滨
△陕西西安
央视主持人康辉
也为这部电影打call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观众表达了
对这部影片的喜爱
以及对中国科技未来的憧憬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窗外是蓝星,窗内是中国星
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曾成功发射多枚“自制火箭”的
火箭少年张世杰激动地说
“航天员在空间站要做很多工作
却还完成了这么优秀的作品
我今后也要进行多学科的融合学习”
“这部影片让我对太空更加向往了”
一名大二学生说
自己刚刚被分到宇航学院的
未来希望能够
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如果有机会的话
我也希望成为中国空间站中的一员”
另一名大学生表示
他目前研究方向是雷达测控
“如果你也有一个太空梦
请来看这部电影吧”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因为这部电影而仰望星空
当航天梦想在这些注视中生根发芽
中国航天的未来
必将如影片中展现的太空那般
璀璨无垠、宏图似海
是不是非常心动啦
快和朋友一起走进影院
观看《窗外是蓝星》
去开启一场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