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京这次是投资人+客串,名字挂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却拦不住观众用脚投票。
六天26万,连拍片经理的咖啡钱都不够,《再见,坏蛋》直接拔线跑路。
吴京这次是投资人+客串,名字挂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却拦不住观众用脚投票。
大家议论的不是片子多烂,而是“看见吴京就换厅”。
这波反噬来得又快又狠。
往回倒两年,他一句“看不惯就别看”把路人缘踹了个洞,后来红毯黑脸、采访呛声,一点点把战狼滤镜敲碎。
粉丝说那是真性情,路人只觉得呛得慌,情绪堆到今天,变成一张电影票都不愿意埋单。
片子本身也尴尬。
黑色犯罪+文艺调性,本来就窄,预告片剪得再酷,核心受众还是那批爱蹲豆瓣Top250的人。
他们认导演、认剧本,恰恰不认吴京。
前期宣传硬把吴京往C位推,想借他的硬汉流量破圈,结果圈没破,直接把自己吊在半空。
更惨的是,同档期有喜剧合家欢,有青春催泪弹,排片经理精得很,场场留给上座率九成以上的。
二十六万票房,平均一天四万三,影院连灯牌电费都盖不住,不撤等着被院线直接下架,脸更疼。
别小看这六天,它把“明星即保险”的老剧本撕得粉碎。
过去挂个大牌就能骗首日,现在观众先看口碑,再看三观,最后才瞄一眼卡司。
吴京这些年攒下的争议,像欠下的信用卡,电影一上映,全部本息催缴,没人再给水花期的额度。
有人喊冤:才二十六万,一定是排片欺负人。
可首日排片再低也有2%,上座率挂红灯,第二天直接砍到0.5,是市场割肉不是市场霸凌。
小众片想活,要么话题爆,要么评分逆,这片两头不占,只剩吴京这个名字当火把,反烧自身。
最讽刺的是,汶川地震时他搬物资冲到一线,公益值满格;后来网友逼捐,他闷声不回应,好人缘一点点被吸干。
同一张脸,同一副脾气,十年前叫血性,现在叫油腻,舆论翻脸比翻书快,票价四十几块,就是民意投票器。
说穿了,电影市场只认现场结果,不认过去辉煌。
吴京若还拿“民族英雄”的人设当万能票根,下一部只会更冷。
先把优越感收一收,把观众当同桌,别当小弟,才有人愿意再走进他的片场。
毕竟,票房绿灯不会给面子,它只给尊重。
来源:阿呆的小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