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连续两月票房冠军,给阻碍爱国主义宣传的人一击重锤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1:16 3

摘要:前面两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边刷手机边哭,说看完《南京照相馆》把纸巾用完了。

“60亿票房?

这片子到底戳中了谁?

朋友圈刷屏那天,我正排队买冰美式。

前面两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边刷手机边哭,说看完《南京照相馆》把纸巾用完了。

转头一看,连隔壁桌戴劳力士的大叔都在抹眼角。

这年头能让Z世代和广场舞大妈同时破防的电影,真不多。

说到底,它没拍成手撕鬼子的爽片。

邮差苏柳昌偷藏底片时手抖得连火柴都划不着,戏子林毓秀唱《游园惊梦》唱到一半突然干呕——镜头就停在她青筋暴起的手背上。

这种“怂”反而更扎心,像极了普通人遇到大事时的真实反应:谁天生是英雄?

不过是退无可退。

最绝的是导演处理屠杀戏的手法。

没给特写,就让镜头怼着金承宗的脸。

他透过照相馆橱窗看见街对面日军拖走女学生,瞳孔里映出刺刀反光,喉咙里发出类似开水壶烧开前的呜咽。

影院瞬间安静到能听见后排有人手机掉地上的声音。

这种“看不见的暴力”,比血浆四溅更瘆得慌。

争议来得比票房快。

台湾某教授批“没拍战俘营系统性屠杀”,日本评论家挑刺“日军行军路线不符合史实”。

有意思,当他们在抠细节时,南京本地老人看完电影在豆瓣留短评:“1937年冬天,我奶奶确实把相机藏进了腌菜缸。

”这条评论被点赞了17万次。

更魔幻的是后续效应。

东京某居酒屋推出“观影套餐”,结果被中国留学生集体抵制;而南京老门东的照相馆突然成了打卡圣地,老板把祖传蔡司相机摆橱窗,每天有人来问“能不能拍张1937年的照片”。

有个细节没人提:电影片尾字幕滚动时,很多观众没走,就盯着那些真实历史照片发呆——原来戏里戏外,底片真的存在过。

说个冷知识。

导演申奥在采访里漏过嘴,说剧组最崩溃的是找不到1937年型号的柯达胶卷,最后用20张真古董底片拍了关键特写。

现在这些底片被锁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恒温恒湿柜隔壁就是《霸王别姬》的戏服。

下次去可以留意,展柜标签写着“请勿触摸——它们见过地狱”。

至于那些骂煽动仇恨的?

散场时我听见个穿JK制服的女孩对同伴说:“看完更想去日本看樱花,但会先买束白菊放纪念馆。

”这大概就是电影最狡猾的地方——它没教你恨谁,只是让你突然懂了什么叫“不能忘”。

来源:酒意微醺抒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