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破1100万!《731》要来了,央媒集体力捧,抵制者们该歇歇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0:21 3

摘要:1100万预售、99.5%排片、430万人想看,这些数字把《731》推上风口浪尖。

1100万预售、99.5%排片、430万人想看,这些数字把《731》推上风口浪尖。

背后不是简单的票房冲动,而是一次精确的爱国流量收割。

片方把上映日钉死在“九一八”,因为这一天自带历史伤口,能让观众自动买单,排片经理也敢于给出史无前例的占比;他们把镜头对准人体实验,因为那是中国人最痛的记忆,谁质疑谁就会被扣上“不尊重历史”的帽子。

再看央媒集体站台。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同一天发稿,用词雷同,步调一致,直接把电影上升为“国家记忆工程”。

官媒要的不是票房,而是话语权:借一部电影告诉年轻人,731部队的残酷不是旧课本里的段落,而是随时可能被激活的现实警告。

官方站台等于给电影院打强心针,排片经理看到风向,宁愿得罪其他商业片,也要把场次让给《731》。

有人喊“血腥吓坏孩子”,这声抵制反而帮片方做了免费推广。

你越说画面吓人,观众越想看看到底有多吓人;你越说青少年不宜,家长越觉得应该带孩子去接受教育。

片方悄悄把分级定在“建议十七岁以上”,既堵住“毒害儿童”的口,又保留了血腥卖点。

导演赵林山过去拍过《铜雀台》,票房一般,这次直接押注民族情绪,是一次高风险翻身仗。

他请来姜武、王志文这些戏骨,不是因为流量,而是让观众相信:老戏骨不会演烂片。

实际上,这些演员只要站在镜头前说一句“这是真事”,观众就愿意掏钱。

国际反应也经过计算。

电影海报用中英双语标注“真相”,明显瞄准海外流媒体。

欧美平台近年缺中国战争题材,Netflix 和 Amazon 都想填补空白。

《731》只要在国内拿到十亿票房,海外版权就能再赚一笔,顺便把中国受害叙事打出去,一举两得。

过去十年,同题材纪录片票房难过千万,因为观众觉得枯燥。

《八佰》《长津湖》证明,只要把历史拍成动作片,爱国也能赚钱。

《731》把动作换成恐怖,把战场换成实验室,把子弹换成细菌,套路一模一样。

结尾抛给所有人:如果票房真冲十亿,下一年会不会出现《南京》《旅顺》?

历史被拍成惊悚片,我们是在铭记,还是在消费?

来源:雪地里无忧玩冰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