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经被冠以“年度现象级”的称号,这本身就是一件奇事,首日排片占比直接冲破99%,影迷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电影的期待,而且也是人民难以估量的愤怒,电影《731》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
[浮云]《731》再度引爆全网,官方发文最终上映版本是未删减的完全版,消息一出瞬间轰动全网,各种声音堆满了评论区。
预告片当中的故事情节更是让人咋舌,尺度大到无法想象,官方也宁可舍弃票房也要提醒未成年谨慎观看。
新预告的尺度到底有多大?如此大的尺度会不会再度引来一部分人的抵制?
一部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经被冠以“年度现象级”的称号,这本身就是一件奇事,首日排片占比直接冲破99%,影迷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电影的期待,而且也是人民难以估量的愤怒,电影《731》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中国人迟到太久的“伸冤”,从筹备到取证再到拍摄,整部电影就一个核心——撕开历史的遮羞布,将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东北地区犯下的那些反人类滔天罪行,一五一十地公之于众。
为什么非要拍这样一部注定会让人无比痛苦的电影?总制片人张望给出了答案,因为他发现无论是外国朋友还是国内的很多年轻人,对“731”这三个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竟一无所知,时间越久,能记住这段记忆的人就越少,所以他得做点什么。
这种来自中国人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必须去做这件事,导演赵林山强调历史要被记住,历史中的人更应被铭记,所以他的电影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冰冷的阐述历史,而是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角色,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去探寻那段中国人“失去”的记忆。
第一视角带来的沉重感也直接通过视觉冲击压在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头,主演姜武坦言整个拍摄过程内心极度煎熬,那种直面历史真相的压力与悲痛几乎让人窒息,李乃文更是表示这绝不是一部战争记录,而是一次对人性深渊的探索,逼着你去直面那些最不堪的伤痛。
影片选择在9月18日这一天公映,本身就充满了仪式感,这天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今年又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有的时间节点交汇在一起,让《731》的上映备受期待与关注。
其实《731》原本定档是在7月31日,然而到了时间影片却未能如期上映,外界也开始探讨是不是因为过于“血腥画面触发了审查尺度”,所以才被迫无法上映,现在所有疑云烟消云散,片方确认,公映的将是长达125分钟的未删减版本。
片方的这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宣告——真相不容许任何妥协,官方发布的“勿忘版预告”,彻底引爆了中国人的血性,那根本不是一段电影预告,而是一场公开的、对灵魂的极限挑战,相较于之前注重氛围营造的物料,最新版本的尺度大到令人发指。
预告片里,狼狗的狂吠、孩子的啼哭、无辜百姓排着队走向那座“人间地狱”,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绝望和压抑,画面中那些灭绝人性、令人发指的血腥场面,毫不避讳地冲击着观众的生理与心理防线。
演员们的表演更是将这种痛苦具象化,姜武饰演的角色满手是血、痛哭失声,王志文一个面无表情的转头,眼神里的复杂情绪却比任何嘶吼都更惊心,孙茜的角色被死死捂住口鼻,绝望地被带走。
李乃文更是将一个普通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反应刻画到极致,他吓到面部扭曲,痛哭流涕,甚至当场尿了裤子,这种毫无保留的真实感,让海报上那句“未满18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的提示显得尤为必要。
片方甚至特别建议,中小学生应谨慎选择观看,这也侧面说明了该片的尺度确实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能力,而且也正面回应了一部分抵制者的质疑,既然你们怕孩子看到不好,那就别带孩子看!
预告片发布后,评论区瞬间沦陷,无数网友愤怒地爆着粗口,用最直接的语言咒骂731部队,更多的人则是看得泪流满面,然而恐惧和愤怒并没有劝退观众,恰恰相反,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在凝聚。
无数人留言表示即便会看得无比痛苦也一定要走进电影院支持,历史不能被遗忘,铭记历史、传递真相、吾辈自强,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也纷纷发文力挺,新华社的官方账号更是带头转发预告片,这让《731》的影响力远超一部商业电影的范畴。
最令人振奋的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关注中年轻人并未缺席,在猫眼和灯塔双平台累计超过600多万的“想看”人数里,00后,特别是20-24岁的年轻观众占比很高,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一代对历史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不容推卸的责任。
市场预测九月的电影院,将迎来继上半年《哪吒2》之后最繁忙的时期,与预告片一同发布的,还有一组名为“无声之证”的海报,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历史厚重感,这部电影承载的,远不止票房。
它是一次深刻的国民教育,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主创团队呼吁《731》能在全球范围内上映,要让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731部队对中国人犯下的是何等不可饶恕的恶行,这不仅是为逝者发声,更是对全人类的警示,避免历史的悲剧在任何一个角落重演。
信息来源:
来源:好时光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