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时政评论员谈《南京照相馆》:让人满腔悲愤,并怒斥台媒跪久了起不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08:09 3

摘要:昨日,一位台湾省时政评论员分享了自己观看《南京照相馆》的深刻感受。他趁着从北京返台前的午后闲暇,走进电影院,本是一次普通的观影,却未曾料到,影片带给他的是满腔的悲愤,更激发了他对前人的深深感念。

昨日,一位台湾省时政评论员分享了自己观看《南京照相馆》的深刻感受。他趁着从北京返台前的午后闲暇,走进电影院,本是一次普通的观影,却未曾料到,影片带给他的是满腔的悲愤,更激发了他对前人的深深感念。

在观影过程中,当万里长城的画面出现在银幕之上时,这位评论员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不禁想起中华民族那段至暗时刻,《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歌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他心中回响。

在那样艰难困苦、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为保卫祖国山河浴血奋战。《南京照相馆》通过电影的艺术形式,将那段沉重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与抗争。

然而,令人愤慨的是,台湾 “蓝媒”《联合报》却在社论中对《南京照相馆》进行了无端指责。他们声称这部影片是在 “煽动仇恨”,甚至将其贬低为 “现实政治的侧翼”。

更荒谬的是,《联合报》竟将《南京照相馆》与 “台独” 分子想像 “武统” 场景的《零日攻击》相提并论。这种言论简直是颠倒黑白,毫无逻辑可言。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 1937 年南京沦陷后,一群普通百姓藏身于 “吉祥照相馆”,与日军斗智斗勇,成功保存并运送日军屠城罪证照片的故事。

影片旨在还原历史真相,让后人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激发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何来 “煽动仇恨” 之说?

事实上,《南京照相馆》自 7 月 25 日上映以来,在大陆地区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总票房已突破 28 亿元,位居 2025 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榜首,还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其网络评分高达 9.7 分,影片以独特的题材角度和个性化人物塑造,通过普通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战争留下的创伤和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进而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桥段,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史实,它更像是一部用艺术手法呈现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反观台湾,这部反映历史真相的佳作至今仍无缘在岛内上映。一些台湾同胞为了观看这部电影,甚至不得不辗转十多个小时赴香港。这种局面的出现,暴露出当局对两岸文化交流的粗暴打压,以及其系统性篡改民族历史记忆、推动文化 “台独” 的政治图谋。

他们害怕台湾民众看到真实的历史,害怕民族情感的共鸣会打破他们 “谋独” 的幻想,所以才不择手段地封锁、诋毁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优秀作品。

《联合报》作为台湾的媒体,本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尊重历史事实,却发表如此荒谬的言论,实在是令人不齿。

这恰恰反映出部分台湾媒体在长期的政治操弄下,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跪久了起不来”,甘愿沦为某些政治势力的传声筒,对真实的历史视而不见,对民族的伤痛麻木不仁。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正视历史,还要试图误导民众,抹黑那些还原历史真相的作品。

历史是不容篡改和亵渎的,《南京照相馆》所展现的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而不是像《联合报》这样,为了一己私利,歪曲历史,伤害民族感情。

台湾媒体以及某些政治势力,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早日从错误的泥沼中走出来,回归到正确的历史认知轨道上来。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