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片扎堆上,结果全军覆没,韩庚的《营救飞虎》我看是救不成了,高群书的《生还》也没几个人看,王一博的《长空之王》成了重映冷饭。
九月开学季第一个周档期,电影院又回到了“冰河时代”。
新片扎堆上,结果全军覆没,韩庚的《营救飞虎》我看是救不成了,高群书的《生还》也没几个人看,王一博的《长空之王》成了重映冷饭。
中俄合拍的《红丝绸》、意大利喜剧《关于约会的一切》、俄罗斯战争片《血色牢笼》,还有翟志刚的太空纪录片《窗外是蓝星》……统统没能激起半点水花。
就连好莱坞惊悚片《小鹿斑比:清算》,名字听着挺唬人,结果清算了个寂寞。说白了,市场又回到五一档前那种“片荒人不慌,谁上谁扑街的尴尬”状态。
而就在这片冷淡之中,一部港片悄咪咪开机了。
这,便是《九龙城寨之终章》,让人惊讶的是,片方出700万让郑伊健出山拍一天,要求饰演他的经典角色——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
而郑伊健不给“面子”,直接拒绝。至此,王晶的话又应验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九龙城寨》IP形成。
去年五一档,《九龙城寨之围城》像一匹黑马,内地砍下6.86亿,在香港纯动作片稀缺年代,能有一部让人走进影院的电影着实不容易。
和今年对比,就相当于成龙、梁家辉的《捕风追影》一样,其动作设计是一大看点,而且《九龙城寨》还是漫画原著。
此片在去年戛纳电影节海外版权卖到手软,香港本土票房,以及东南亚市场都非常火爆,其影响力不亚于甄子丹的《怒火重案》。
尤其日本市场更是杀疯了,直接碾压《哪吒2》,大卖了2.54亿日元,折合1262万人民币,成了近年来华语电影票房新高。
可以说,这部制作成本高达3亿的影片,在如今缺少甄子丹这类扛鼎明星的纯港产动作片领域,能实现大幅盈利,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所以,续集说来就来。
导演郑保瑞和背后资本银都、寰亚,一口气宣布了两部正传,外加一部外传。分别为前传《九龙城寨之龙头》、后传《九龙城寨之终章》,还有刘俊谦主演的《九龙城寨之信一传》。
动作片“九龙城寨”IP正式形成,而最先上的,就是《终章》。
早在今年一月,主演林峯就已经开始疯狂增肌、练动作戏。剧组明确是要硬核到底,打戏全面升级,9月初此片正式开机,目前进展处于保密阶段。
这时候开拍,几个月后杀青,进入后期制作,我想《九龙城寨之终章》的档期极有可能会是2026年五一期间。
二、700万片酬都请不动,58岁郑伊健拒演陈浩南。
《九龙城寨》漫画自2011年问世,其中就有一个让无数人躁动的角色——陈浩南。这个角色,正是脱胎自《古惑仔》中那个叱咤风云的经典形象。
虽然在漫画里陈浩南并非绝对主角,却有一个堪称“世纪名场面”的设定:他与主角陈洛军的那次相遇。如果电影严格遵循原著,那么在后传《终章》里,这场戏本该成为重头高潮。
目前已知的是,电影《终章》将聚焦于“城寨四子”:陈洛军、信一、十二少、四仔的后续命运。讲述城寨清拆后蔓延至油麻地、旺角的派门纷争,并已确认有新角色“雷公子”登场。
我们稍微来了解一下《九龙城寨之终章》后传剧情:
至于那位神秘莫测的澳门雷公子,其实他的身份,早有线索可循,那就是“雷”这个姓氏。第一部《围城》中有一场古天乐饰演的龙卷风与郭富城饰演的阿占的对决。
这两人本是生死兄弟,却最终刀剑相向。而他们背后,始终站着一个名字如雷贯耳的人物:阿占的老板,雷震东。
陈洛军是阿占之子,而这个澳门雷公子,其实就是雷震东的儿子,也是续集中最大的反派。
当年龙卷风与雷震东一战,雷家败走澳门,在这个新地盘重振旗鼓,越做越大。龙卷风挂了之后,城寨交托到陈洛军与信一手中,雷公子岂会放过这个卷土重来的时机?
雷公子用外围事件引导城寨四子进入圈套,他要重返香港,靠的不仅是澳门的资源,更是一招“借壳渗透”。他表面上挂靠于香港的天义盟,实则一步步蚕食其内部,并将势力牢牢握在手中。
至此,大战已如箭在弦:一边是陈洛军坚守的九龙城寨,另一边,则是雷公子操控的天义盟。而天义盟的核心地盘,正是铜锣湾。
彼时的铜锣湾帮派林立、虎踞龙盘,若陈洛军贸然踏入,必成众矢之的。
于是他做出一个关键决定:欲进铜锣湾,先拜码头。他要找的,正是当时洪兴社中最炙手可热的新话事人——铜锣湾,陈浩南。
但所有人心中的那个悬念,始终挥之不去:陈浩南,到底会不会出现?是的,就是那个铜锣湾扛把子,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记,更是郑伊健演到刻进骨子里的角色。
导演郑保瑞早已坦白:“续集时间线里,陈浩南才刚刚出道。那是90年代的故事,是郑伊健的年轻时代。现在谁能代替他?不可能了。”
他更直言不讳地补充:“我们去找过伊健,但他不会演了,说年纪不合适。”
果然,58岁的郑伊健也在采访中淡然婉拒,笑着坦言:“年纪真的不合适了,也不想再打打杀杀。”
哪怕片方掏出700万一天、仅客串一天也好的天价片酬,他仍然选择转身离开。
三、王晶看人很准啊。
那一刻,王晶多年前说的话,又一次应验了。
这位香港影坛不可多得的人物,现在拍戏减少,有事没事和李连杰一样,竟然玩起来了真人出镜口播自媒体。
他说了成龙之前想要爆料的内容,最喜欢讲香港影坛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和人物。比如经常讲周星驰、周润发、梅艳芳、张国荣、刘德华、李连杰、赵文卓等。
当然了,其中就包括郑伊健。他看人,尤其是看明星,很少走眼。他早就说过:“郑伊健的气质,高于刘德华。”
他甚至预言郑伊健能成为“第五大天王”,这不是客气话,《古惑仔》系列电影爆红之后,郑伊健风头一度压过刘德华,其商业价值直逼四大天王。
张学友甚至公开说:“我可以让位给他。”但王晶也补了另一句,说他不够争气,没有把握大好的机会,如果他稍微再努力一点,他的个人成就完全可以超过刘德华,和周润发平起平坐。
《古惑仔》当时定的人物不是郑伊健,而是刘德华,可华仔看完剧本之后,觉得角色有些负面,最终没有接这部戏。郑伊健一开始也不要,觉得这是反派、影响形象。
是王晶硬劝下来的,结果影片制作完毕,直接成了票房黑马。那个时代,香港电影最赚钱的不是票房,而是碟片市场,整个《古惑仔》系列,在内地市场狂卖。
90年代那一批的年轻人,最大的娱乐方式并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更不是上网,而是打桌球和看录像,40多岁的那代人,几乎全看过郑伊健的《古惑仔》。
郑伊健一跃成为顶流。比现在的肖战、王一博不知道红多少倍。可后来,郑伊健却开始埋怨,说“陈浩南”让他被定型,甚至因为形象太痞失去了当香港青年大使的机会。
王晶听到后直接开怼:“陈浩南养咗你一世,而家你仲食紧呢个角色嘅红利。”普通话的意思是说:陈浩南养了他一辈子,到现在他还在吃这个角色的老本。
话糙理不糙。
王晶屡次用“不争气”来形容郑伊健。说他巅峰期的时候,拍一两部戏赚够钱就躺平,然后消失沉迷于打游戏,港媒笑他是“香港唐三藏”:不接戏、不营业、只打机。
拍《古惑仔》的时候,郑伊健的年龄在29岁至31岁之间,王晶直言,说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六七岁。
对于他的演技,王晶用”一般,合格,靠的是外形,不是深度“这样的话评价的。陈浩南能成经典,更多是形象契合,不是演技封神。
再加上他性格内向、难沟通,早期参加TVB歌唱比赛就因为“不太会说话”被刷。后来娶了蒙嘉慧,直接移居日本,走的路线基本和金城武差不多,处于半退圈的状态。
王晶最后那句“恨铁不成钢”,说得轻,落得重。
说回《九龙城寨之终章》。
这一边,林峯埋头苦练、肌肉拉满,那一边,刘俊谦独挑外传大旗,幕后制作全面加码、硬桥硬马……整个剧组严阵以待。
其实,以如今的CG技术,要让郑伊健重返三十岁并非难事,剧组也的确诚意十足,开出700万的天价,只求他回来哪怕只拍一场戏。
但他还是拒绝了。干脆、明确。
说到底,不是他打不动了,是他不想再打了。也许是他不愿一辈子活在一个角色的光环下,吃尽老本;又或许晶说的话对他有一定的打击。
我们总说“爷青回”,可有些青春,注定回不来了。观众心心念念的那个铜锣湾夜晚、那个长发身影,终究停留在了旧时光里。
四、结语。
王晶的话,又一次验证了一个残酷真相:有些人,注定成为传奇;有些人,却选择成为回忆。
你愿意努力,你可以是刘德华;你只想躺平,你就只能变成“传说中曾经很红的郑伊健”。
700万一天又怎样?
有些路,给钱也买不回回头。
话说,1996年至1998年,那时的啡哥正年华,是看着郑伊健戏长大的。真心希望,能在大银幕看到陈浩南再耍一回!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