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只活泼的小鹿,代表着纯真、勇敢等美好品质,也代表着一段特殊的童年记忆。
小鹿斑比。
这只活泼的小鹿,代表着纯真、勇敢等美好品质,也代表着一段特殊的童年记忆。
它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斑比历经种种磨难,成为鹿群的新领袖。
而从未露面的人类,在故事中扮演着绝对的反派。
他们杀害了斑比的妈妈,烧毁了动物们的家园。
要是斑比拥有向人类复仇的能力,它会怎么做?
有人趁着《小鹿斑比》的版权回归公众,把这个脑洞拍了出来。
当你的“童年回忆”,突然化身吃人的怪兽……
又该如何应对?
《小鹿斑比:清算》
作为一部洒血浆的砍杀片,这部电影的故事极其简单。
故事在原著的基础上大肆魔改。
斑比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结果老婆又被人类杀了,孩子还被掳走了。
斑比被人类倾倒的化工废料污染,意外获得了复仇的力量。
它先用极其残忍的手法,虐杀了住在森林里的倒霉一家人。
又和倾倒废料、掳走它孩子的亡命徒展开大战。
最终小鹿宝宝是救出来了,但是斑比也中枪身亡。
没错,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我十分怀疑编剧的工作,是让AI搜集近30年来所有惊悚片的套路。
再把这些套路,全部喂给AI,生成一个剧本。
所以短短80分钟的影片,才能涵盖几乎全部俗套的桥段。
有被化合物污染,变异得刚刚好能杀死人类的食草类动物。
不光斑比被魔改成食人魔兽。
原作中斑比的朋友小兔子桑普(Thumper),小臭鼬花儿(Flower),也都没能幸免。
或是化作尖牙利齿的食人小兽。
或是以“彩蛋”的形式登场。
有“黑人必死定律”的坚决践行者。
斑比放着满屋子的人不管,就硬要追着黑人杀。
难不成小鹿斑比也搞种族歧视?
有“达尔文定律”的最有力佐证者。
父子俩一个比一个低能。
爸爸被自己绑的绳子绊倒,在汽车后面活活拖死。
儿子更是重量级。
“被怪兽追必摔倒”、“逃跑必踩树枝引怪”、“虐待动物的必死”……
他凭一己之力,触发了以上三条恐怖片烂梗。
还顺便吃了一口鹿屎。
你们父子俩能活到现在,也算是一种奇迹。
有全程神神叨叨说谜语,能毫发无伤地躲过大爆炸的精神病老太。
一边是吃人怪鹿,一边是重伤的人类。
她毫不犹豫地一枪崩死了人类。
仅有的智商全用来给川普投票。
扣扳机的速度,比脑子转得还快的老红脖;
明知道有怪物在附近游荡,还要坚持分头行动。
结果真的“分头”了。
主角一家子更是典中典。
有逃避家庭责任的父亲,独自撑起一片天的坚强母亲,和敏感脆弱的闹心孩子。
最终父亲抛下家人跑路,却被兔子咬死。
反倒是母子俩活了下来,和精神病老太团聚。
要说它政治正确吧,黑人死了;
要说它不正确吧,老弱病残幼都活了。
编剧!还说你不是种族歧视?
*不知道在感动什么
作为一部砍杀片,《斑比》的死法可谓毫无创意。
包括被车辆拖死、被猎枪误杀、被自己炸死、被鹿斩首、被鹿腰斩、被鹿啃死、被兔子咬死……
看着很惨。
可一旦死法和鹿啊,兔子啊,这些小动物联系在一起。
整个场面就会显得非常荒诞,到了地府都抬不起头。
“你怎么死的?”
“被小鹿斑比咬死的。”
你说这扯不扯?
作为一部惊悚片,全片所有的惊吓点,都是靠音效一惊一乍。
最恐怖的地方,只有两处。
一是这么烂的电影,居然被拍出来了,还被内地院线引进了。
二是最后的片尾字幕。
猩红的大字,宣告着这破玩意儿还可能有续集。
80分钟以后,演员们的噩梦结束了,而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因为我在思考,这种糟粕是如何立项,又是怎么被引进的。
立项,是钻了版权的空子。
1926年,一位靠卖保险为生的作家菲利斯·沙顿,创作了斑比这一角色。
1933年,米高梅就买下了电影制作的版权。
后来发现制作难度太高,才在1937年4月把版权卖给了华特·迪士尼。
美国版权法规定,个人作品在创作者去世后的一定期限(通常是70年)后,会进入“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
这意味着这些形象和故事,可以被任何人自由使用、修改和再创作,而无需向原版权方支付费用或获取授权。
《小鹿斑比》正是这项版权法的受害者。
其它和《小鹿斑比》有着同样遭遇的IP,也不在少数。
同样是迪士尼出品,米奇系列的第三部动画《汽船威利》,也没逃脱被恶搞的命运。
《汽船威利》的版权于2024年1月1日到期,今年就出了两部恐怖烂片。
有玩谐音梗的《泣船威利》,也有直接连演都不演的《米奇船大屠杀》。
大力水手波派的原始形象,也于2025年1月1日进入美国公有领域。
光是今年,就有足足3部恶搞《大力水手》的惊悚砍杀片上映。
经典IP知名度广,潜在受众多。
改编作可以快速吸引关注,节省宣传成本。
将经典可爱形象,进行恐怖化的颠覆。
这种强烈的反差,既能制造话题和噱头,还能满足部分观众的猎奇的心理。
对许多创作者而言,解构和重塑经典,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就像去年中文互联网上,突然兴起的四大名著规则怪谈。
而且探索美好作品中,完美角色的黑暗面。
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反叛精神,和创意挑战的创作实验。
随着更多经典形象版权到期,可能会有更多类似作品出现。
比如这部《小鹿斑比:清算》的出品公司Jagged Edge Productions,以大量产出低成本恐怖片闻名。
2023年它出品的《小熊维尼:血染蜂蜜》,票房成绩优秀,让它尝到了甜头。
不光立刻推出了续集,还利用公共版权,构建起所谓的“扭曲童年宇宙”。
包括彼得·潘、奇妙仙子、跳跳虎、小猪、匹诺曹、睡美人、疯帽子……
这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角色,都已经成为、或即将沦为廉价恐怖片的主角。
但是如此魔改,破坏了经典角色,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
而且任何创作风潮,都难免有审美疲劳的一天。
如果这类作品,只是简单粗暴地榨取经典IP的价值。
内容为了恐怖而恐怖,纯靠形象反差和血腥暴力吸引眼球。
那么当观众的新鲜感消退,这些缺乏创意和内涵的垃圾,也将迎来末路。
比如今天这部《小鹿斑比:清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今年7月,它在北美公映。
可截止到今天,票房才只有可怜的17万美金。
尽管从粗制滥造的服化道、敷衍的拍摄,能看出它的制作成本很低。
但是17万的票房,基本注定要血本无归了。
我十分担心,不知情的内地观众,会给它“回血”。
能劝一个是一个,千万别看,更别掏钱买票看。
内地院线的引进尺度,无疑是在逐步放开的。
比如前不久刚上映的《死神来了6》。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血浆片,也融入了很多黑色幽默创新元素。
我个人认为某瓣6.9的评分,有失公允。
而且作为经典IP的续作,《死神来了6》的观众基础很牢靠。
所以它被引进,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核磁共振,懂的都懂
但是这部《小鹿斑比:清算》……
某瓣目前还没开分,但是IMDB6.4的评分,我也觉得有失公允。
因为太高了。
建议拦腰砍一半,顶多3.3。
至于删减……这烂片比《死神来了6》更不需要被删减。
因为全片就没啥值得被删的。
色情裸露是不存在的。
暴力血腥方面,也只有斩首、腰斩、爆头,等三四个血腥特写。
至于主题……我能理解,导演想硬蹭环保主题。
但是过于劣质的制作,和过于离谱的剧情。
让这个严肃的主题,也变得非常突兀。
*looking my eyes!
就像这部烂片,出现在内地院线一样突兀。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足足有5部国产片,评分超过8分;
结果暑期档刚结束,你就引进个洋垃圾。
咋滴,是为了对冲观众的审美吗?
要是实在没东西引进了,还不如搞点老片。
同样是披着惊悚的外皮讲环保,同样讲述变异怪物屠杀人类的故事。
《汉江怪物》却能用高质量的制作,跌宕起伏的故事,深刻的情感征服观众。
还能将民族记忆和创伤,融入进类型化叙事中。
引进《汉江怪物》,谁支持,谁反对?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来源:小片片说大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