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阿诗玛》拍摄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0:44 2

摘要:1956年,公刘将长诗《阿诗玛》改编成电影剧本,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剧本还在《人民文学》发表。但1957年,剧本整理者黄铁、杨智勇、公刘被打成右派,拍摄受阻。1960年,李广田重新“修订”剧本,然而不久他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项目再次搁浅。直到1

老电影《阿诗玛》是196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歌舞片,由杨丽坤、包斯尔主演 。其拍摄过程充满波折,背后有许多精彩故事。

1956年,公刘将长诗《阿诗玛》改编成电影剧本,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剧本还在《人民文学》发表。但1957年,剧本整理者黄铁、杨智勇、公刘被打成右派,拍摄受阻。1960年,李广田重新“修订”剧本,然而不久他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项目再次搁浅。直到1963年,海燕电影制片厂才再次组织人员拍摄,由刘琼出任导演,李广田任文学顾问。

影片原本计划在云南拍摄大部分戏份,但因经费有限,且运输发电车等大型设备不便,最终选择了与云南石林景致相近、交通便利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麻弄村。像阿黑哥策马扬鞭救阿诗玛的场景在芙蓉峡拍摄,彝族姑娘们洗麻的片段则取景于仙都前湖村河滩。不过,在拍摄前,创作团队也曾到云南石林实地调研,在海宜村、亩竹箐等村寨体验生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

剧组一开始没考虑杨丽坤,一是因其普通话不好,二是她作为舞蹈演员,唱歌方面可能不占优势。剧组起初属意《五朵金花》中扮演第三个金花的演员,但上海电影厂领导提议用杨丽坤。导演刘琼和摄影师许琦相看后觉得她条件不错,虽中央方面因重点影片对主角人选较为关注,摄制组也在全国范围选角,但最终还是确定由杨丽坤出演。为获认可,许琦先拍了一段试验片给中央领导看,展示了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最终得到了各方面赞成。

曲作者葛炎为创作音乐,在云南彝族地区整理收集资料达两年之久。创作阿诗玛被抢走后老百姓怀念她的歌曲时,葛炎一直不满意自己所作的曲子,直到在哑巴山寨采风中听到妇女主任演唱的《可吼调》,深受启发,便将其改编为男声合唱和二胡独奏,融入到相应场景中。

为呈现阿黑“射箭”后地主和他老婆恐慌的镜头,摄影师借鉴“哈哈镜”原理,用涂银粉的活动板,通过摄影助理拉绳子使其晃动,让镜子里人的脸变形,夸张地表现出惊恐表情。此外,为体现影片的神话色彩,还采用涂凡士林或透过玻璃取景的方式,增加朦胧美。

1963年11月,电影完成四本样片制作,获时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陈荒煤高度赞赏。1964年夏天,样片再次送审,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虽肯定了剧组工作,但认为当时形势下,这部反映爱情的影片不适合国内放映,建议先拿到香港放映看效果。然而,不久后文化部整风运动开始,影片被视为“宣传恋爱至上”的毒草遭到批判,主创人员也受到波及。直到1979年元旦,《阿诗玛》才在全国公映。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