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阿诗玛》内幕故事:杨丽坤为何险遭替换?张瑞芳解决大问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1 11:48 9

摘要:1979年元旦,在一间漆黑的放映厅里,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阿诗玛"杨丽坤,神情恍惚地望着银幕。她的眼神茫然而空洞,面容因长期服药而浮肿,哪还有半点当年的风采。

1979年元旦,在一间漆黑的放映厅里,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阿诗玛"杨丽坤,神情恍惚地望着银幕。她的眼神茫然而空洞,面容因长期服药而浮肿,哪还有半点当年的风采。

就在这部让她一举成名的电影终于与观众见面时,她却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认不出来了。

谁能想到,这部如今让观众感动落泪的佳作,背后竟藏着这样令人心碎的故事?

让时光倒流到1953年的春天。彼时,云南人民文工团的黄铁、杨知勇、刘绮等人,正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云南石林的采风之路。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记录下撒尼族口口相传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这首流传于路南县圭山区的长诗,在1954年首次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甚至被翻译成英、法、俄、德、日等多国文字出版。

谁又能想到,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却引发了一连串的命运转折?

1956年,诗人公刘一腔热血地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看中了这个故事,立即指定凌子风导演、葛炎作曲。

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反右"运动突如其来,许多参与整理《阿诗玛》的创作者都被打成了"右派",电影计划被迫搁浅。

但这个美丽的故事并没有就此消失。1960年,担任云南大学校长的李广田重新对剧本进行修订和改编。

就这样,他找到了刚拍完《51号兵站》的导演刘琼,还请来了《腐蚀》、《哈森与加米拉》的摄影师许琦。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全片不留一句对白,完全用音乐和歌舞来推动剧情。

这,就是《阿诗玛》一波三折的开篇。而更多的故事,还在后面等着我们呢。

你猜猜看,为什么好不容易选定的女主角杨丽坤,会在拍摄途中险些被换掉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说实话,杨丽坤真的不是导演刘琼的第一选择!

当时刘琼在筹备《阿诗玛》时,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人选。他觉得"阿诗玛"这个角色不仅要形象出众,还得能独立完成片中所有的歌舞表演。

所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在《五朵金花》里饰演拖拉机手的朱一锦。

但是,你们知道吗?当演员名单报到上影厂,领导们却另有想法。他们推荐了一个刚刚因《五朵金花》一炮而红的姑娘——杨丽坤。

刘琼和摄影师许琦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见了杨丽坤。结果这一见,两位专业人士都被她惊艳到了!那出色的外形条件,那优美的舞姿,简直就是为"阿诗玛"量身打造的。

就这样,21岁的杨丽坤,从《五朵金花》的副社长金花,变成了《阿诗玛》的女主角。

但谁知道,好事多磨啊!

刘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觉得杨丽坤虽然不是撒尼族,但也是彝族人啊,而撒尼族正是彝族的分支,这选角也没毛病啊!可上面就是不松口。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面。

张瑞芳,这位和领导关系不错的老艺术家,二话不说就带着样片杀到了北京。

但张瑞芳没有退缩。她请领导先看看样片再说。结果,当银幕上出现杨丽坤那令人惊艳的表演时,领导的态度终于松动了:"这次就这样吧,但下不为例。

听到这个消息,刘琼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可谁能想到,这只是《阿诗玛》命运多舛的开始。

让我们继续看看,这部电影和它的主创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转折?

说起那个年代的电影圈,真的是一部好片难求啊。你看看,《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舞台姐妹》、《红日》,这些现在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当时可都是被打成了"毒草"。

而《阿诗玛》的遭遇,简直令人心碎。

1964年拍完样片后,夏衍老爷子看完都说"这是一部好影片"。

原因是什么?说是"没有歌颂大好形势","充满了资产阶级情调"。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太多光芒璀璨的艺术家都倒在了风暴中。参与创作的编剧李广田,1968年被迫害致死,终年62岁;为电影谱写动人歌曲的作曲家罗宗贤,同样在1968年含冤离世,年仅43岁。

最让人心疼的,还是杨丽坤的遭遇。这个曾经的"彝族花儿",回到云南后立刻成了"众矢之的"。那些曾经和她竞争过角色的同事,借着运动的名义,把她关进了舞台下面的暗室。

没完没了的批斗打骂,男友的抛弃,种种打击之下,这个年轻姑娘最终精神失常了。

可悲的是,她连基本的治疗都得不到。一个光彩照人的电影明星,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等到1979年《阿诗玛》终于公映时,她已经认不出昔日的同事,也记不起拍戏时的点点滴滴,只会对着前来探望的人傻傻地笑。

这哪里是一部电影的禁映,简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啊!

那么,这部被封存的电影,是如何熬过那漫长的十五年,最终重见天日的呢?且听我接着给大家讲。。。

说到《阿诗玛》的解禁之路,真是一波三折啊!

还记得1965年秋天,刘琼和徐桑楚带着补拍完的成片,满怀希望地来到北京。他们先是找到负责电影审查的陈荒煤,结果吃了闭门羹。

又去找德高望重的夏衍,可夏老爷子只是默默地摆了摆手就走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时的陈荒煤和夏衍,其实都已经"靠边站"了,他们自己都成了"挨批"的对象。但刘琼和徐桑楚当时还被蒙在鼓里,还在苦苦等待着审核通过。

好在第二天,夏衍还是看了影片,并且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这是一部好影片,可以在全国公开放映。

可就在他们满心欢喜地回到上海,准备将影片向全国发行的时候,噩耗传来:所有拷贝,立即封存!

就这样,一卷卷珍贵的胶片被锁进了冷库。但你们知道吗?艺术的生命力是冻不住的。即便是在那个特殊时期,《阿诗玛》还是以"反面教材"的身份,在小范围内放映过几场。

而这段蛰伏的岁月,对于电影的主创们来说,都是一段难熬的时光。导演刘琼被关进"牛棚",十几年无戏可拍;男主角包斯尔成了"黑尖子",错过了最好的演艺年华,直到1977年才在《沙摸的春天》中重获机会。

终于,在1979年元旦这天,《阿诗玛》正式解禁公映了。

放映厅里,徐桑楚和刘琼泪流满面,观众们也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这哭声里,包含了太多太多。。。有对美好艺术的感动,有对逝去岁月的惋惜,更有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追思。

但最令人心酸的是,当年那个光彩照人的"阿诗玛"杨丽坤,此时此刻只能茫然地坐在角落,对着银幕上昔日的自己,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微笑。

这一等,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命运,更是太多人的人生轨迹。

那么,六十年过去了,这部历经沧桑的电影,又在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呢?

如今,《阿诗玛》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可你们知道吗?就是这部当年的"毒草",现在每年能为云南带来上千万的游客量,创造上百亿的旅游收入!它在豆瓣上依然保持着7。9分的高分,网友们的好评如潮。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代代人对这部电影的珍视和热爱。

"一朵鲜花鲜又鲜,鲜花长在崖石边。。。"这首动人的歌谣,至今还在传唱。

最令人唏嘘的是杨丽坤。这朵曾经的高岭之花,在2000年悄然离世,年仅58岁。她把最美的容颜和最好的时光,都永远定格在了《阿诗玛》里。

但生命不息,歌声不止。今天,在这部经典电影的幕后功臣中,还有三位德高望重的歌唱家依然健在:胡松华93岁、杜丽华91岁、靳小才86岁。

他们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者,也是《阿诗玛》永恒生命力的见证者。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一段文化的传承。

今天,当我们重温这个撒尼族的美丽传说时,不仅是在欣赏一部艺术佳作,更是在向那些为艺术奉献终身的人们致敬。

愿天堂里的杨丽坤,还是那个光彩照人的阿诗玛;愿在世的三位歌唱家,继续唱响这动人的旋律。

这,就是《阿诗玛》的传奇,一个关于坚持、奉献与永恒的传奇。

来源:索尔聊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