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经典解开创作密码!叶大鹰作品赏析暨“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交流活动在深举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9:33 2

摘要:近日,叶大鹰导演作品赏析暨“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解剖麻雀”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市影院联合会主办。通过四天四场活动,集中赏析《红樱桃》《我和爸爸》《地球上有个王家

近日,叶大鹰导演作品赏析暨“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解剖麻雀”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市影院联合会主办。通过四天四场活动,集中赏析《红樱桃》《我和爸爸》《地球上有个王家庄》《红色恋人》四部经典影片,邀请导演叶大鹰及多位影视专家深度拆解小成本电影创作经验,为深圳影视从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凡星计划”推进与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著名导演叶大鹰,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武小云,深圳市电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胡滨、王婷,深圳广电集团主持人许雨燕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李亚威:以经典为引,为小成本电影破局赋能

李亚威在系列活动中多次强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通过赏析叶大鹰导演的经典作品,既能让公众铭记抗战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也能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为深圳小成本电影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

李亚威介绍,过去6年,深圳市小成本电影实施规划指挥部已成功孵化20部小成本电影,斩获国际国内多项奖项,实现票房与口碑双赢,证明“以小搏大”的创作路径切实可行。此次活动邀请叶大鹰导演等资深创作者分享经验,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为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创作方法论,引导青年影人关注现实、挖掘本土故事,推动中国电影创作多元化,为深圳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导演叶大鹰:深耕光影数十载,以精品叙事叩击人心

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导演,叶大鹰兼具导演、编剧、制片多重身份,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刻的作品内涵广受赞誉。他的导演代表作包括《红樱桃》《红色恋人》《地球上有个王家庄》《天安门》等,编剧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喘气》《地球上有个王家庄》等,多部作品斩获金鸡奖、百花奖及国际电影节奖项。

导演叶大鹰

叶大鹰的创作始终坚守“精品化”理念,善于挖掘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无论是抗战题材、都市情感还是乡村哲学叙事,均能以细腻的表达与创新的视角打动观众。此次活动中,他远道而来从北京赴深,全程参与四场影片赏析,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小成本电影制作经验,为深圳影视人带来宝贵启发。

第一场:《红樱桃》映现抗战记忆

——以“人”之视角叩问和平之重

影片内容:战火中的童真与苦难,镌刻中国电影经典

《红樱桃》以1940年冬为背景,讲述两名中国孩子楚楚和罗小蛮从内地前往苏联莫斯科附近的国际儿童院,却不幸被德国法西斯俘虏后的故事。影片摒弃宏大战争场面,聚焦战争对个体心灵的摧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抗战题材作品。该片1995年创下国产电影4000万元票房纪录,提名第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1996年斩获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录音奖;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5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电影节火炬金奖等多项大奖,截至2024年6月全球累计票房达561.2万美元。

拍摄过程:跨国取景与历史求证,还原真实苦难

叶大鹰在分享中透露,《红樱桃》的拍摄过程充满挑战,影片98%的戏份在前苏联完成。为还原历史真相,剧本创作前,他带领团队大量采访朱敏等革命前辈,深入挖掘战争中儿童的真实遭遇,最终塑造出楚楚等令人共情的角色——“我们不只想展现身体的苦难,更聚焦心灵的惨痛过程,战争中老百姓和孩子是最悲惨的,希望观众看完能更珍惜当下和平。”叶大鹰说。

导演叶大鹰(左)与王婷

活动中,叶大鹰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教授王婷共同解析影片。叶大鹰提到,拍完《红樱桃》后,他刻意跳出同类题材,尝试多元创作,“希望每部作品都有独特号召力,能从历史伤痛中汲取力量”;王婷则高度认可影片的叙事视角,“《红樱桃》以孩子为叙事主体,从‘人’的角度呈现战争伤害,不仅没有时代错位感,反而让不同年代的观众产生共情,这是它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的关键”。

李亚威点评:追求“真实”创作,成功在于细节把控

李亚威从专业角度提问叶大鹰:“如何做到场面调度自然、表演无痕迹,以及动效与混录的精准?”叶大鹰回应,拍摄时会根据现场气氛灵活调整,“去掉所有多余修饰,以真实生活为标杆,捕捉最真实的心灵碰撞点”。李亚威对此表示认同,她强调,小成本电影若想打动观众,“真实”是核心密码,《红樱桃》的成功正是源于对细节与人性的精准把控。

第二场:《我和爸爸》解锁小成本密码

——真挚情感铸就都市温情典范

影片内容:父女羁绊见人生百态,小成本也有大共鸣

《我和爸爸》讲述了单亲家庭少女小鱼,因母亲去世与多年未见的父亲老鱼重新生活的故事。影片聚焦父女间从陌生到依恋的情感变化,既展现父亲“另类”“叛逆”的一面,也刻画他对女儿的深沉爱意,其中诸多贴近现实的生活细节,极易引发观众共鸣。该片2003年上映,以200万元小成本制作,成为华语影坛小成本都市情感电影的代表之作。

拍摄过程:200万成本创精品,“人脉”与“真心”是关键

叶大鹰分享,最初接到徐静蕾的邀约时,他“心有余悸”,但看完剧本后被故事打动,“我觉得自己能演好老鱼这个角色”。他透露,该片成本仅200万元,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人脉成本”——许多演员因认同剧本自愿参演,“大家都是带着真心投入,没有过多商业考量,这才打造出这部优秀作品”。时隔20多年再看该片,叶大鹰仍感慨:“里面的细节、镜头和台词,现在看依然很有力量。”

导演与嘉宾解析:无痕迹表演,还原真实父女情

深圳广电集团主持人许雨燕(左)与导演叶大鹰

本场活动特邀深圳广电集团主持人许雨燕共同解析。许雨燕称赞叶大鹰与徐静蕾的表演:“两人饰演的父女几乎没有表演痕迹,把复杂又真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父亲像岸边的船,最终引领孩子走向温暖港湾’,这个比喻很贴切,看完特别戳心。”叶大鹰则补充,老鱼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立体性”,“他有陋习,也有温柔,不是完美父亲,但足够真实,这才让观众有代入感”。

李亚威:小成本不是“低质量”,呼吁聚焦人物塑造

李亚威直言,《我和爸爸》证明小成本电影是影视产业的可行出路:“很多人觉得大投资才能打动观众,但这部电影用200万成本告诉我们,只要故事扎实、人物立体,小成本也能出精品。”她同时指出当下小成本电影的短板:“现在不少作品过于关注事件发生,却忽略人物内涵塑造,而《我和爸爸》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为行业树立了榜样。”她还透露,联合会计划开设小成本电影剧本创作等研学课程,帮助从业者提升创作能力。

李亚威

观众对老鱼的角色讨论热烈,有观众表示:“老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爸爸’,但他的不完美让角色更鲜活,这才是生活里真实的父亲形象。”还有观众称,通过这场活动“终于明白小成本电影的内核不是‘省钱’,而是‘用心’,以后会更关注这类作品”。

第三场:《地球上有个王家庄》探索小成本新径

——童真视角叩问哲学命题

影片内容:水乡少年的“宇宙之问”,小众题材实现双重突破

《地球上有个王家庄》以2004年中国大陆为背景,讲述水乡少年王阿根因一张《世界地图》,引发对地球形态与宇宙存在的哲学思考。影片通过少年的象征性行动,串联起乡村生活图景,叶大鹰将其定位为“给城里人看的农村片,给大人看的儿童片”。该片成本400万元,邀请刘佩琦、牛犇等知名演员参演,以小众题材实现了艺术与思想的双重突破。

拍摄过程:源于文学改编,以“疑问”代替“答案”

叶大鹰回忆,拍摄契机源于王朔推荐的毕飞宇原创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小说里童真的视角和触动人心的情感,让我立刻决定将它搬上大银幕”。他强调,影片没有刻意给出“宇宙之问”的答案,而是通过象征符号引发观众思考,“好的电影不该把观点强加给观众,而是留有余地,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解读”。

李亚威、叶大鹰、胡滨

本场活动由李亚威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胡滨共同解析。胡滨认为,《地球上有个王家庄》是“文学与影视融合的典范”,“影片既承载了村庄的遥远记忆,也通过少年的视角探讨深刻哲学命题,展现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对知识的追求,这种深度在小成本电影中难得一见”。叶大鹰则补充,电影好坏与成本无关,“2000万的《红樱桃》和200万的《我和爸爸》同样深刻,关键在于故事是否能触及人心、展现人性光辉”。

李亚威:突破“叙事套路”,为小成本拓宽路径

李亚威以该片为例,探讨小成本电影的创作新路径:“《地球上有个王家庄》没有完整的起承转合和强烈戏剧冲突,却用散点式结构打动观众,这说明小成本电影不必拘泥于传统叙事。”她还以《中央车站》《小鞋子》为例,强调“小事件也能以小见大”,“只要故事扎实、视角独特,能引发感动或思考,就是成功的小成本电影”。她呼吁深圳影视人“要有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不必注重大题材,多挖掘真实、温暖的故事”。

观众纷纷表示,通过这场活动对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可能性有了新认知。有影视从业者坦言:“之前总觉得小成本只能拍‘小故事’,但《地球上有个王家庄》让我明白,小众题材也能有大深度,未来会尝试更多创新视角。”

第四场:《红色恋人》以信仰为炬

——在革命叙事中书写爱情与坚守的史诗

影片内容:革命与爱情交织,打破主旋律“套路”

《红色恋人》聚焦上海地下党高层领导人靳与秋秋的情感故事:靳因脑内弹片残留患有间歇性狂燥症,秋秋在与他朝夕相处中深陷爱河,两人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坚守革命信仰。影片跳出传统主旋律“自夸”模式,通过美国医生佩恩的视角展开叙事,将爱情与政治、理想与现实巧妙融合,成为革命题材电影的创新之作。

拍摄过程:源于“冲动”创作,张国荣敬业铸经典

叶大鹰分享,创作灵感源于听蔡畅之女讲述父辈故事后的“冲动”,最初想以“红色女人”为名展现三代女革命者经历,虽从商业角度看或许是“错棋”,但“创作者在冲动状态下更能拍出感人作品”。谈及拍摄细节,叶大鹰盛赞张国荣的敬业:“当时拍摄条件艰苦,天冷且铁链重达20多公斤,张国荣坚持不用泡沫道具,只为呈现真实的沉重感与疼痛感,他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此外,为确保美国视角的真实性,剧本完成后还邀请两位美国编剧打磨。

李亚威、叶大鹰

导演与嘉宾解析:故事为核,影院观影是“灵魂”

叶大鹰强调,好电影的核心在于故事与人物,“技术是次要的,当年拍摄设备有限,但只要故事能触及人心,依然能成为经典”。他还特别指出:“电影必须在电影院观看,大屏幕的沉浸感与震撼力,是电视、电脑尤其是手机无法替代的,后者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谢晋曾评价该片:“上海电影人一直想拍老上海故事,却被你这个‘北京混小子’抢先拍出精品。”叶大鹰称,这一评价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李亚威点评:赞“凄美壮烈”,感谢导演远道而来

李亚威高度认可影片的艺术表达:“没有高台和航拍,却拍出了凄美的质感,张国荣饰演的角色枪决前挥舞铁链的戏份,把浪漫与壮烈完美融合,看完忍不住落泪。”她还称赞影片大场面调度精妙,“人物融入自然,景深关系处理到位,每场戏都有独特亮点”。活动尾声,李亚威特别感谢叶大鹰:“从北京远道而来,四天全程陪伴观众观影、问答,这份对电影的热爱值得所有影视人学习。”

武小云

武小云表示:“这几天,我们以电影为媒,重温历史、致敬英雄。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红色恋人》等作品,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再现了抗战岁月中的信仰与牺牲,彰显了中国电影人的家国情怀。本次赏析与‘解剖麻雀’式的小成本电影交流,不仅深化了影视人对红色题材创作的理解,也为当下影视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经验——用真诚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深圳故事,以匠心打磨作品品质。作为影视行业组织,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筋骨的精品创作,推动深圳影视高质量发展,为弘扬主流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行业力量。”

观众纷纷表示,《红色恋人》打破了他们对革命题材电影的认知:“没有沿用传统英雄叙事,而是以情感为切口承载革命厚重内涵,看完内心特别震撼。”不少参会者还向主办方与叶大鹰表达感谢:“四天四部经典,不仅看到了好电影,还学到了小成本创作经验,感谢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和叶导的付出。”

活动落幕:传承经典薪火,“凡星计划”助力深圳影视再出发

此次叶大鹰导演作品赏析暨“凡星计划”小成本电影“解剖麻雀”交流活动,不仅是对经典影片的致敬,更是深圳影视产业探索小成本创作路径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深度解析四部影片,为从业者提供了从选题、拍摄到宣发的全流程经验,搭建了资源对接与交流的平台,有效激发了行业创新活力。

李亚威在活动尾声透露,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后续将推出若干知名导演纪录片观影分享会、小成本电影剧本路演等活动,并筹备编剧、导演等研学班,“通过集中解剖影片、深入研讨,帮助从业者开阔眼界、提升创作能力”。她强调:“当行业缺乏好作品时,更要加强学习——既要读书写剧本,也要多看电影、多交流,避免陷入内卷,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传递真善美的好作品。”

叶大鹰也对深圳影视产业表达期待:“能在深圳开展这样深入的电影交流活动十分不易,这里的影视氛围浓厚,相信在‘凡星计划’的推动下,会涌现更多优秀的小成本电影和青年影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也是深圳影视产业以经典为引、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凡星计划”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深圳影视产业将不断积蓄创新力量,为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来源:读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