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家族》,从小说到电影,《红高粱》改编失落了什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9:29 3

摘要:转自有素质的大学生提起《红高粱》。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书。而是张艺谋电影里,那片燃烧的高粱地。巩俐的红衣,姜文的嚣张。两个人奔跑、喊叫,野性张扬。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拿到金熊奖。一个让人热血的时刻。(图源百度图片)可当你静下心,翻开《红高粱家族》。你会发现——电

转自有素质的大学生

提起《红高粱》。

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书。

而是张艺谋电影里,那片燃烧的高粱地。

巩俐的红衣,姜文的嚣张。

两个人奔跑、喊叫,野性张扬。

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拿到金熊奖。

一个让人热血的时刻。

(图源百度图片)

可当你静下心,翻开《红高粱家族》。

你会发现——

电影和小说,其实不是同一种东西。

小说更厚重,更残酷,更带着泥土的腥味。

而电影,更多是激情和浪漫的展示。

一、厚重与浪漫

小说里的九儿,不是只有美丽。

她是一个普通女人。

带着命运的悲剧,带着牺牲的重量。

她最后死在高粱地。

子弹撕开身体。

那一刻,她的死,不只是她的死。

是家族的,是土地的,是那个时代的。

电影里的九儿,变了。

变得浪漫,变得象征化。

她是爱情的符号,是抵抗的象征。

巩俐的红衣太耀眼。

人们记住了激情,却忘了悲凉。

(图源百度图片)

二、战争的两种呈现

莫言写的战争,赤裸、残酷。

血,肠子,尸体。

阳光下腐烂的味道。

读的时候,喉咙发紧。

电影里呢?

战争成了宏大的背景。

依旧残酷,却不再细腻到让人反胃。

抵抗,被拍得壮烈。

火光中的呐喊,让人热血。

可那种骨子里的绝望呢?

没有了。

小说让你沉默,电影让你振奋。

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三、家族的缺席

别忘了。

小说叫《红高粱家族》。

家族,才是重点。

爷爷、奶奶、父辈、乡亲。

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

拼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时代画卷。

电影为了简洁,只留下了九儿和余占鳌。

爱情成了核心。

家族史,退到背景。

这样处理没错。

故事更集中,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但那种厚度,那种代际的重量,没了。

看过小说的人,总觉得少点什么。

(图源百度图片)

四、红色的两面

张艺谋的电影,永远是浓烈的色彩。

红色的高粱,红色的火焰,红色的血。

视觉的张扬,一眼震撼。

莫言的红,却是渗透的。

不是一抹颜色,而是细节堆出来的。

血腥、欲望、命运。

读的时候,你不会惊呼,但会窒息。

电影像重锤。

小说像慢刀。

一个直白,一个隐忍。

力量不同。

五、取舍与思考

改编,不可能完整。

所以,总要取舍。

失落的,是家族史的厚重。

是人性最赤裸的残酷。

是那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真实。

得到的,是爱情的炽烈。

是抗争的浪漫。

是能在两个小时里震撼观众的激情。

这不是谁对谁错。

只是电影和小说,本来就走在不同的路上。

电影让《红高粱》走向世界。

小说,才是真正留下莫言思想的地方。

(图源百度图片)

六、写在最后

所以,《红高粱》有两条生命。

一条是电影的。

热烈、张扬,让人记住燃烧的高粱地。

另一条是小说的。

沉重、隐忍,带着血、泪和命运。

当我们再谈《红高粱》。

不要只记得巩俐眼里的火。

也要想起书里,那些血腥与沉默。

因为真正的《红高粱》,

不是只有爱情和牺牲。

而是一个民族,在苦难里仍然顽强生长。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