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深圳华夏星光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书城·南山城协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的深圳市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自然之镜 生命之歌”孙宁导演纪录电影《朱鹮》观影赏析暨科普绘本系
近日,由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深圳华夏星光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书城·南山城协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的深圳市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自然之镜 生命之歌”孙宁导演纪录电影《朱鹮》观影赏析暨科普绘本系列图书签售活动,在深圳南山深圳书城·南山城华夏星光影城成功举办。
中国著名自然纪录片导演孙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家教科普事业部总监曹敏,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武小云,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王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常务副主任罗迎党等嘉宾出席,近百名影视从业者、自然爱好者及亲子家庭参与,共同体验了一场兼具艺术质感、专业深度与科普温度的文化盛宴。
李亚威:以经典为帆,引深圳影视驶向“精品化”航程
活动伊始,李亚威发表致辞,明确活动“致敬经典、赋能创作”的核心初衷。她表示:“我们持续举办经典作品赏析活动,既是要在多元影视业态中亮明‘向精品致敬’的旗帜,更要为深圳影视企业和从业者搭建近距离观摩成功范例的平台——此前我们已为叶大鹰导演的四部经典作品组织交流,今日聚焦孙宁导演的《朱鹮》,同样是希望大家在联合会平台上感受精品的品质与创作者的情怀。”
李亚威强调,深圳影视产业的突破离不开“精品意识”的扎根,而此次活动正是通过优秀作品的示范,助力本土影视人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为深圳影视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凡星计划”:观摩学习,探索影视多元发展新路径
作为深圳市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凡星计划”此次落地《朱鹮》相关活动,并非单纯的观影赏析,而是瞄准“专业赋能+产业探索”的双重目标。据主办方介绍,计划一方面通过高水平作品观摩(如《朱鹮》),帮助会员单位及影视从业者学习选题策划、叙事结构、影像技术等核心能力,解决自然题材创作中的实际难题;另一方面,借助《朱鹮》从纪录电影延伸至科普绘本的实践,为行业提供“影像+出版”跨媒介融合的参考样本,启发影视人在项目初期融入IP多元化开发思维,探索“影视+教育”“影视+科普”等跨界路径,进一步拓展产业价值边界。
孙宁:扎根自然的“纪录者”,用六年时光捕捉野生朱鹮的生命诗意
活动嘉宾孙宁导演,是国内自然纪录片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现任自然世界(深圳)数字影像开发有限公司总导演、总经理,长期深耕野外创作,致力于“自然故事的中国表达与国际传播”,曾受邀参加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被观众誉为“亚洲的雅克·贝汉”。其代表作“鸟类三部曲”(《大天鹅》《鹭世界》《朱鹮》)均实现国际发行并屡获殊荣,正在制作的《鸟类家园》《中国动植物影像志》亦备受行业关注。
谈及创作理念,孙宁坦言:“我的核心是‘扎进自然、发现原创故事’,不做任何人工修饰,像在自然界寻宝一样捕捉真实瞬间。”为拍摄《朱鹮》,他和团队耗时六年:2017年启动拍摄,2020年才最终锁定主角——朱鹮雏鸟“阿川”;为补全秦岭雪景的画面细节,团队甚至额外等待一两年,“我们愿意用时间换精美的画面,如今终于能说,中国自然纪录片在故事性与镜头质感上,不差于国际优秀作品。”
《朱鹮》:一部“爱即希望”的自然史诗,全球首部野生朱鹮题材电影
此次观影的核心作品《朱鹮》,不仅是孙宁团队六年心血的结晶,更是一部承载着生命力量的自然纪录电影。影片以秦岭野生朱鹮“阿川”一家的生存故事为主线,既展现了幼鸟破壳、学飞、觅食的萌态,也记录了暴雨、天敌等生存挑战,最终串联起朱鹮从“濒临灭绝”到“种群恢复”的曲折历程,传递出“爱即希望”的深层主题。
该片含金量十足:2022年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规划纪录片重点选题项目,是全球首部野生朱鹮题材自然电影,同时也是广东、深圳首部自然题材纪录电影(已在广东省电影局立项)。观影现场,观众情绪全程跟随朱鹮命运起伏——幼鸟啄破蛋壳时,影厅漾起柔软笑声;暴雨中朱鹮艰难求生时,黑暗里传来压抑抽噎;当镜头跟随朱鹮群飞越山峦时,全场爆发持久掌声,部分观众甚至全程站立观影,直呼“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审美体验”。
嘉宾解析:《朱鹮》是“自然之镜”,照见人类与生命的相处智慧
观影结束后,孙宁导演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教授王婷展开深度解析。孙宁分享了影片中“朱鹮的爱的教育”:“亲鸟会不厌其烦地教雏鸟表达爱意,这种优雅和谐的相处模式,正是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他还透露,自己的创作榜样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经过10余年积累,中国自然纪录片已突破‘只拍风景不讲故事’的瓶颈,《朱鹮》就是用‘家庭故事’让观众共情自然的尝试。”
王婷教授则从人文视角解读:“《朱鹮》不只是一部自然纪录片,更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类的生存状况、家庭教育模式,甚至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当我们为朱鹮的命运感动时,其实也是在反思自身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
“风之翼”绘本亮相:让影像的感动,在纸页上永久停留
活动现场,与《朱鹮》同步推出的“风之翼・导演的鸟类日记”系列科普绘本,成为另一大焦点。该系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时两年多打磨,基于孙宁团队“鸟类三部曲”改编:《大天鹅》对应《不会飞的天鹅妈妈》,《鹭世界》对应《等鱼的泽一》,《朱鹮》对应《朱鹮的传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家教科普事业部总监曹敏作为资深出版人,现场解读了绘本的创作初衷:“纪录片的画面稍纵即逝,但绘本能将那些动人瞬间永久镌刻——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孩子也能自主探索鸟类故事,在阅读中思考生命、爱、勇气与成长。”她还提到,绘本特别收录了纪录片拍摄花絮与朱鹮保护科学故事,“尽管自然题材纪录片与绘本属于小众领域,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纸页,搭建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让更多人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小观众互动:好奇提问“保护动物”,自然教育扎根童心
在观众互动环节,现场的小朋友们成为“主角”。一名孩子好奇地提问:“除了朱鹮,还有哪些鸟类需要保护?”孙宁导演耐心解答:“中国大部分鸟类都受保护,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苍鹭是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它们,其实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简单易懂的回答不仅解答了孩子的疑惑,更让“爱护自然、敬畏生命”的种子悄悄扎根。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孩子看完电影、读绘本,会主动问‘怎么保护朱鹮’,这种自发的环保意识特别珍贵。”
活动落幕:光影与文字交织,为深圳添注自然与生命的温度
当日18时许,随着孙宁导演在影城大厅完成最后一本绘本签售,此次活动温情落幕。现场氛围和谐温馨,不少参与者仍驻足交流观影感受与创作启发。
作为深圳市影视产业发展“凡星计划”的生动实践,此次《朱鹮》观影暨绘本签售活动,不仅为深圳影视人提供了学习优秀作品的机会,更探索了“影视IP+科普出版”的跨界融合新模式。从银幕上的朱鹮故事,到纸页间的鸟类日记,活动以“影像+文字”的双重形式,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与东方美学传递给更多人,也为这座“山海连城、四季如春”的现代化都市,注入了更多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温暖力量。正如孙宁导演所说:“深圳是候鸟喜爱的越冬地,也是我爱的城市,《朱鹮》能在这里被看见、被喜爱,是团队的荣耀。”未来,随着更多优质影视与科普资源的落地,深圳或将成为自然文化传播与影视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
来源:读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