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还是不救?当生命的尊严被践踏,最朴实的渔民将会做出什么举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9:38 2

摘要:透过朱一龙、倪妮、吴磊等一众演员的精彩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在战火纷飞、波涛汹涌间,人与人之间大爱无疆的壮丽画卷。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电影《东极岛》将 1942 年那场发生在舟山海域的跨国救援事件搬上银幕,看的观众们真的是热泪盈眶!

透过朱一龙、倪妮、吴磊等一众演员的精彩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在战火纷飞、波涛汹涌间,人与人之间大爱无疆的壮丽画卷。

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堆砌,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爱情主线,却凭借着对人性本善的深刻挖掘,让观众在硝烟与海浪中,感受到跨越国界、跨越生死的温暖力量。

故事起始于东极岛宁静的日常,朱一龙饰演的阿赑,身为海盗后代,被岛上渔民收养后,与弟弟阿荡(吴磊饰)过着虽不富裕却平静的生活。

阿赑性格坚毅,内心藏着对生活的隐忍与对家人的守护,朱一龙用他沉稳的眼神和细腻的肢体动作,将阿赑的内敛与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

吴磊饰演的阿荡,则是个天真烂漫、未经世事的少年,他眼中的世界充满善意,“海上有难,必救” 的祖训深深烙印在他心底,如同一张纯净的白纸,对世间万物都怀揣着本能的同情与救助之心。

倪妮饰演的阿花,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枷锁,在那个 “女人不能出海” 的年代,她勇敢聪慧,不仅是阿赑情感上的依靠,更是在危机时刻,能带领全村人冲破桎梏、奋起救援的关键人物,倪妮将阿花的果敢与柔情完美融合,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一艘载着 1816 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 “里斯本丸” 号,在东极岛附近海域被美军鱼雷击中。

日军为防止战俘逃跑,竟惨无人道地将他们封锁在船舱底部,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

船只逐渐下沉,绝望的呼喊声在波涛中回荡。

此时,阿荡在海边意外救起了一名英军战俘托马斯・纽曼,语言不通并未阻碍两人之间善意的传递。

吴磊通过简单的手势、真诚的眼神,与威廉・富兰克林・米勒饰演的纽曼建立起跨越国籍的信任。

纽曼手腕上的铜表,以及阿荡视若珍宝的地球仪,成为他们沟通的桥梁,让阿荡懵懂地意识到,在这片广袤的世界上,大家虽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对 “家” 的渴望却是共通的,这份共情,也点燃了阿荡心底拯救更多英军战俘的信念。

面对阿荡要出海营救战俘的想法,阿赑起初是抗拒的。

朱一龙通过眉头紧锁、语气焦急的表演,展现出阿赑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他深知日军的残暴,也担忧弟弟和村民们的安危,只想带着弟弟在这乱世中活下去。

然而,当他亲眼目睹日军在岛上的暴行,看到英军战俘在船舱内的悲惨遭遇,他的眼神从最初的警惕、犹豫,逐渐转变为震撼与坚定。

在那一瞬间,他理解了弟弟的执着,也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对正义与善良的坚守。

阿赑决定与阿荡并肩作战,兄弟俩携手对抗日军,他们的身影在炮火与海浪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诠释着人性中最质朴的勇敢与担当。

而倪妮饰演的阿花,在这场救援行动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关键作用。

当她看到阿荡和阿赑为了营救战俘而不顾生死时,当她听到英军战俘在海底绝望的呼喊时,她毅然站了出来,打破了 “女人不能出海” 的旧规矩。

她带领着全村的渔民,驾驶着一艘艘小船,迎着日军的炮火,驶向那艘即将沉没的 “里斯本丸” 号。

倪妮站在船头,海风拂动她的发丝,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决然,那一刻,她不仅是阿花,更是东极岛渔民勇敢与善良的象征。

她的行动感染了每一个人,让原本心存顾虑的村民们纷纷挺身而出,加入到这场生死救援之中。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中,还有许多配角同样令人动容。

杨皓宇饰演的保长李元兴,起初在日军的威慑下小心翼翼,为了保护村民,不得不充当翻译,做着违心之事。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恶行,内心的良知被唤醒,最终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日军,用颤抖却坚定的手指着日军的鼻子痛骂,杨皓宇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保长内心的转变刻画得入木三分。

陈明昊饰演的教书先生,平日里看似胆小怕事,可在面对日军的逼迫时,却能坚守心中的大义,发出 “不能跪” 的呐喊,用生命捍卫了尊严。

倪大红饰演的吴老大,作为船老大,一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为了保护村民,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日军的刺刀,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传递出老一辈渔民的坚韧与担当。

这些配角们虽然戏份不多,但他们的存在丰富了影片的层次,让观众看到了东极岛村民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人性中闪耀的光芒。

电影中的水下镜头堪称一绝,为了真实还原 “里斯本丸” 号沉没时的惨烈场景,剧组采用了全程水下实拍的方式,演员们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长达 70 天,每天泡在水里的时间超过 10 小时。

朱一龙、吴磊等演员们在水下艰难地睁开双眼,模拟窒息的痛苦,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肌肉的抽搐,都饱含着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对表演的极致追求。

这些真实的画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了英军战俘在船舱内的绝望,以及东极岛渔民在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危险,也更加凸显了他们舍生忘死营救他人的伟大。

当东极岛的渔民们驾驶着小船,整齐排列,喊着 “撒大网、捞大鱼” 的号子,迎着黎明的曙光出海营救时,那一幕震撼人心。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的身影在金色的光辉中显得如此高大。

阿赑以己之躯做船只的连接绳,用身体对抗无情的海浪和日军的枪弹;

阿荡一次次潜入海底,寻找被困的英军战俘;

阿花在船上指挥调度,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行动。

他们与英军战俘素昧平生、语言不通,却在这一刻,因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份跨越国界的大爱,无关种族、无关利益,仅仅是出于人类最本能的善良与悲悯。

影片的结尾,老年阿花的声音响起: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人问起过我们为什么要冒死救人,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无论什么人,说话听不听得懂,长得有多不一样,都是条命,生而为人,还是应该互相帮着些。”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宛如一记重锤,敲响在每一位观众的心头,点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 大爱无疆。

在战争的阴霾下,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东极岛的渔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纯粹的善良和勇气,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生命赞歌。

《东极岛》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人性光辉的礼赞。

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充满苦难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可以超越一切障碍,成为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通过朱一龙、倪妮、吴磊等演员的精彩演绎,以及全体剧组人员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部影片将这段被尘封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记住了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东极岛渔民,记住了他们在战火与海浪间绽放的人性大爱之花。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良与正义永远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与传承。

来源:木桥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