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默杀2022》由导演柯汶利执导,是他的首部长篇电影,讲述了两个破碎家庭因为校园霸凌和家暴的悲剧卷入一场血腥复仇的故事。影片深入探讨了“沉默即帮凶”的社会问题。当那些目睹暴行却选择保持沉默的人,最终也成为了暴力的帮凶,而复仇成了唯一的出路。
今天聊聊马来西亚 / 中国台湾 / 新加坡电影《默杀2022》。
片名A Place Called Silence (2022)。
《默杀2022》由导演柯汶利执导,是他的首部长篇电影,讲述了两个破碎家庭因为校园霸凌和家暴的悲剧卷入一场血腥复仇的故事。影片深入探讨了“沉默即帮凶”的社会问题。当那些目睹暴行却选择保持沉默的人,最终也成为了暴力的帮凶,而复仇成了唯一的出路。
故事中的林在福,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的女儿林惠君因为校园霸凌而死。在校庆当天,他亲眼看到女儿被霸凌者推下楼梯,伤心欲绝的他开始了连环复仇,用铁锤残忍地杀害了三名霸凌者。而李涵的女儿陈语彤是一位失语的女孩,她目睹了惠君的死亡,却无法说出真相。她也因为长期遭受继父的家暴,最终用剪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李涵为了掩盖这个罪行,抛尸并伪装成失踪。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复杂的犯罪案件,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沉默”如何成为暴力背后帮凶的深刻实验。电影的整个氛围被一种压抑的沉默所包围。每一次暴行的发生,伴随的都是眼神的逃避、嘴巴的闭合、耳朵的聋响——这些看似无害的沉默,实际上是导致受害者走向死亡的凶器。
片名《默杀》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指的是三种层次的沉默。首先,陈语彤因生理原因失去发声能力,这是电影最表面的沉默。其次,是社会中的集体沉默,学生、老师、牧师、邻居们对暴力行为的视而不见,这种冷漠与漠视助长了恶行。最后,最深刻的沉默是系统性的。学校包庇霸凌者,家庭纵容家暴,社会整体对此类暴力行为视若无睹,直到问题激化,才终于有人站出来。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充满特色,大部分场景都被冷雨所覆盖。冷雨是一种无声的控诉,它象征着暴力无法被彻底洗净,就像雨水能冲走血迹,却无法洗净人心的肮脏。而暴力的展现并没有通过直接的血腥画面来冲击观众,而是通过影像的隐晦处理来加深恐惧感。锤杀的镜头,仅能看到挥动的影像,尸体坠落时,镜头也只展现出一部分晃动的身体。观众的恐惧源于这些未曾直视的暴力场面,而非赤裸裸的血腥展示。
《默杀2022》在上映时的资源较晚发布,甚至比2024版还要晚。许多观众好奇这两个版本的区别,为什么同一个故事要拍两次。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台湾的一起真实凶杀案件,柯汶利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探讨“沉默即帮凶”的社会现象。这部电影也是柯汶利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具有特别的情感,他坚持要让更多人看到。
尽管2022版和2024版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两者在演员、叙事风格和市场定位上却有不同。2022版的主演黄健伟因性侵丑闻未能公开上映,而2024版则换了演员,力图迎合内地市场。2022版中的角色设定和剧情细节更具东南亚悬疑风格,且加入了许多宗教元素,而2024版则弱化了这些宗教隐喻,删减了一些情节,使得故事具有更广泛的普世意义。从票房角度来看,2024版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观众的反应并不如2022版那么深刻。
影片中的暴力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沉默的目击者,他们对暴力的纵容和放任,才是最大的罪恶。《默杀》揭示了生活中潜藏的恶,那些潮湿的沉默、逃避的目光、欲言又止的叹息,在柯汶利的镜头下都成了助长暴力的罪恶形状。
如果有时间,不妨观看两版《默杀》,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同一伤口的两种状态——2022版是伤口被深深撕裂的痛苦,而2024版则是伤口结痂后的疤痕,带着一种伤痛后的愈合感。
沉默就是杀戮,放任就是共谋。
来源:妙看影视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