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暑期档发生了太多想不到的事,比如同是抗日题材却结局不同,低成本的《南京照相馆》靠口碑一飞冲天,而高成本的《东极岛》却大热倒灶。
惨啊!惨!
随着踏入开学日,暑期档正式宣布结束。
这个暑期档发生了太多想不到的事,比如同是抗日题材却结局不同,低成本的《南京照相馆》靠口碑一飞冲天,而高成本的《东极岛》却大热倒灶。
另一头,姜文的新片在一片欢呼声中遇冷匆匆退场,陈可辛的《酱园弄》成为众矢之的,曹保平的《脱缰者也》更是扑到无人问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场老导演退场的接力赛正在发生。
但要说被抛弃的老人,在这个暑期档姜文、陈可辛、曹保平还真算不上号。
就在暑期档结束的最后一秒,电影院发生了一场堪称惨绝人寰的超级惨案。
一位出道30多年、曾经拍出过“最强国产谍战片”的老导演,新片却在无人问津的惨境下悄然落幕,甚至都没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谁呢?
高群书
——《生还》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生还》,导演高群书。
要说这个导演来头可是不小。
他1994年就执导了纪实风格公安题材电视剧《中国档案录》,稳扎警匪题材,后还拍出过《征服》《真相》等等名垂影史的国产经典。
2006年,高群书首部执导的电影《东京审判》就拿下金鸡奖多项提名和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这部电影至今还有不少观众时不时拿来回味。
而高群书真正的导演代表作,是在2009年,他拍出了被誉为“国产谍战巅峰”的《风声》。
《风声》在国产片的地位不用赘述。
在那个拼投资、拼场面、拼特效的年代,这部电影却用演员的演技、精致的服化道以及妙到毫巅的剧本,在当年杀出一条血路,拿到了金马、金像、金鸡26项提名。
更是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仍然稳坐谍战题材第一的宝座,足以可见高群书的能力。
如果时光倒回20年前,提起“高群书”这三个字,其代表的就是成本不大,却精致到需要反复拉片的国产佳作。
可到今天却只剩下了四个字——
票房毒药
作为高群书导演的新片,《生还》讲述的是9.18事变后东北抗联的故事,为契合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日,这部《生还》还专门选择在9.3号上映,与阅兵同庆。
海报上的宣传语更是直白:
“9月3日,看完阅兵看《生还》”
把电影与阅兵捆绑,甚至宣传语都这么直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可怜的是,那边大阅兵收视率都超过50%了,可《生还》却没蹭成热度,反而把自己弄了个透心凉。
票房,炸了!
电影首映日票房竟然只有75万,对,是75万不是750万,更不是7500万。
甚至连重映的《长空之王》都没打赢。
而更离谱的是,因为成绩太差,媒体干脆直接放弃了这部电影,《生还》都没人预测最终票房是多少。
人家都懒得做你的数据!
惨到家了!
票房惨不忍睹,全国只有1.6万人看过这部电影,数据甚至不如路人随随便便发布一条日常短视频。
而在如此惨淡的观影人次之下,《生还》的评论区也几乎都是差评。
当然,这个成绩估计高群书也预料到了。
毕竟本片的阵容可比不上当年群星璀璨的《风声》。
别看《生还》来头不小,动不动就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可成本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导演是高群书,主演的阵容却严重不匹配,除了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小演员之外,其余的也几乎都是周云鹏、彭禺厶这种网大级别的演员。
更让人浮想联翩的是,这部电影由多个宣传部门联合摄制,显然是有“重任”在身。
然而在电影的路演阶段,高群书却表演了一个“翻车大活”。
在电影的路演现场,高群书当着所有媒体以及观众的面儿,直接介绍起电影主演之一的小演员,夹枪带棒让人浮想联翩——
“她家里特别有钱,有几十亿资产,(父母)就是想让她体验一下生活和战争的残酷,特别值得敬佩!”
在娱乐圈,资本带资进组的事儿也是屡见不鲜,但头一次见摆在明面上,甚至导演亲自爆料内幕这就非常蹊跷了。
这件事被爆出后,很多人都说是这是“史诗级的营销翻车”,高群书公然为资本站台。
但回头一想,是不是也有猫腻呢?
作为出道30多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半辈子的导演,高群书的情商虽然算不上出名,但也不至于犯这种错误。
或许,这就是高群书对外释出的信号,《生还》远不止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
但无论怎样,《生还》也是高群书的作品,这不到百万票房和口碑扑街的成绩,也一直会陈列在他的作品栏中,供世人参考。
这不是高群书第一次翻车了。
翻开高群书最近的作品表,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令人咋舌的票房惨案。
2013年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263万票房,2016年的《奔爱》4740万票房,2023年的《刀尖》5183万票房,2024年的《三叉戟》2896万票房....
事实上,从2009年的《风声》之后,高群书就没体验过什么叫票房过亿,电影分数也从8.4分瞬间稳定在及格线以下。
如果说《霸王别姬》有人怀疑不是陈凯歌拍的,那《风声》也同样值得怀疑。
而高群书这几年都在干啥呢?
俩字,搞事!
虽然他拍不出好电影了,却把互联网的“黑红”逻辑玩明白了。
比如去年犯罪题材电视剧《猎冰》上线,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到了“华为公主”姚安娜的演技以及张颂文的绯闻身上。
却没人注意,这部剧的导演就是高群书。
《猎冰》的bug一点也不少,而姚安娜尴尬的表演要不是导演拍板也不可能过。
而作为导演,高群书不但没有任何回避的意思,甚至乐在其中。
接着高群书还主动加入战局,疯狂参加采访,声称自己“不认识姚安娜”笑对“带资进组”传闻,又成功带出了一波节奏。
而后来张颂文事件彻底爆发,高群书也是第一时间吃瓜,并选择逆流而上,力挺张颂文。
闲着没事还要自己爆爆瓜。
一个知名的大导演,用自己的账号指名道姓,公然爆料自己被踢出了剧组。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但后来随着对方回应就立马没了下文。
最离谱的就是2023年,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上映。
作为中国导演,高群书看完电影后简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激动之心溢于言表,直接在账号上公然开炮——
“如果中国任何一个导演说面对奥本海默说不惭愧,那就是xx。”
好家伙,口气这么大,还以为高群书取到了什么真经,为了夸《奥本海默》把整个中国导演圈都拉下水。
结果同一年,由他导演的《刀尖》就上映了,质量直接跌穿地平线,评分只有5.1分,烂到玩网怒嘲。
但是他还是不服,甚至直接在社媒上开喷,一点老导演的格局都没有了。
这几年,比起电影院里无人问津的成绩,高群书在互联网上倒是风生水起,什么事儿都要点评几句。
夸夸刘亦菲的演技,谈谈王一博的新剧,最离谱的是,实在没事了他还要发表重要言论——
不让过洋节造成了巨大的国家损失!
又被全网爆喷。
不过喷的越多,他的流量就越大,而他也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这不,就在《生还》在电影院无法生还时,高群书不去路演,不去宣传,却在网上又开战。
他直接艾特新浪CEO破口大骂:
“我们《生还》那么大的流量,就不能上热搜,为什么?因为没给你们交钱!”
每次电影上映前后都要发表大量争议性言论,好像这个账号才是他真正的作品。
如今的高群书,早就不是当年能为电影献身的导演。
他听不到电影院里的怨声载道,把一切负面声音都当成了有预谋的迫害,好维持自己停留在2009年的自尊。
再看同样自嗨,但同样失败的姜文、曹保平们。
老一辈导演的失败,其实都在重复一个剧情——
他们明明输了,但他们还是不服,拿着年轻时攒下的社会资源,还妄图浪费着当下年轻观众的青春和工资。
还好,现在的观众比他们想的要聪明。
——全文完。
来源:得得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