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人们打开电视,会看到纪念毛泽东诞辰 130 周年的《浴血荣光》要上央视了。还有抗战胜利 80 周年献礼片《731》,它要揭露日军细菌战暴行。这些片子的制作方,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这家厂有很久的历史,拍了很多经典作品。
现在,人们打开电视,会看到纪念毛泽东诞辰 130 周年的《浴血荣光》要上央视了。还有抗战胜利 80 周年献礼片《731》,它要揭露日军细菌战暴行。这些片子的制作方,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这家厂有很久的历史,拍了很多经典作品。
2018 年军改的时候,八一厂有了变化。它和原总政歌舞团等单位合并,成了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编制也从副军级降到了正师级。不过,大家熟悉的 “八一” 厂标还在银幕上亮着。改了之后,八一厂跟着时代走,搞起了数字化。它和新奥特合作,建了媒体资产管理平台。还用 AIGC 技术管胶片档案,让管理变智能了。拍《太行山上》的时候,它先试了数字中间片工艺,从用胶片改成用数字,改得很顺利。
往前看,八一厂有过一段特别厉害的时期,专门拍军事题材的好片子。那是 1956 年,它正式改名叫 “八一电影制片厂” 之后。《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白烈士的英雄样子,让人忘不了。《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慢慢长大的故事,也讲得特别好。王心刚、王晓棠这些演员,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海鹰》这些片子,成了好多人心里的偶像。改革开放后,八一厂也没停下脚步,还在想新办法拍好片。1986 年,它开始拍 “解放战争三部曲”,就是《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这些片子把历史重新拍出来,像史诗一样,还拿了不少国际大奖。2001 年的《冲出亚马逊》,把镜头对准了国际反恐战场,中国特种兵的样子,第一次让全世界都看到了。
再早的时候,八一厂刚建起来,就挺重要的。它是 1952 年 8 月 1 日建的,地址在北京广安门外的高粱地上。刚建厂那会儿,抗美援朝打得正激烈。八一厂有个任务,就是 “为兵服务、为战育人”。它马上组织人,成立摄制组,赶到前线去。在前线,拍了《河川进攻》《荆江分洪》这些军事教育片。这些片子不只是教大家怎么打仗,还记下了当时的情况。就说《地道战》吧,发行了 8000 拷贝,有 28 亿人看过,创了世界纪录。好多人通过这部片子学国防知识,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八一厂的根,能追到 1938 年。那时候,有个八路军延安电影团。袁牧之、吴印咸这些搞革命文艺的人,组成了这个团。他们在打仗的环境里,用很简单的设备,拍了《延安与八路军》这些珍贵的影像。这么多年下来,八一厂培养了不少厉害的人。王苹、李俊这些有名的导演,古月、唐国强这些专门演特定人物的演员,都是从这儿出来的。它还形成了 “严谨、奉献、创新” 的八一精神。不管什么时候,八一厂都跟人民军队的步伐一致。现在,它以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的新身份,还在接着拍好片子,在银幕上给大家讲人民军队的故事。
来源:甜咪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