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接上回,我们聊到1990年几经周折后徐克终于推出了《笑傲江湖》,由于预算超支太多,影片最终没有赚钱。但优良的口碑,还是让这部作品挺了起来,成为了徐克“新派武侠片”的奠基之作。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9.3大阅兵的排面极大地提振了国民情绪。
电影院里,《南京照相馆》票房已经突破29亿,不日将达到30亿。后面,还有《731》在蓄势待发。
民众的爱国激情,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的末尾,再一次被点燃。
这里,要说的也是一部抗日战争动作片,它就是上映于1991年,由徐克执导的《财叔之横扫千军》,讲的也是中国军民抗击日本731部队的传奇故事。
书接上回,我们聊到1990年几经周折后徐克终于推出了《笑傲江湖》,由于预算超支太多,影片最终没有赚钱。但优良的口碑,还是让这部作品挺了起来,成为了徐克“新派武侠片”的奠基之作。
徐克,成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一个属于他的武侠时代。
话说《笑傲江湖》票房一般,另有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档期问题。就在《笑傲江湖》上映一周之后,另有一部古装动作片上映了,抢去了《笑傲江湖》应有的热度,那就是《古今大战秦俑情》。
《笑傲江湖》的导演是程小东、徐克、李惠民,《秦俑》的导演依旧是程小东,这相当于是程小东左手打右手,左右互搏了。不过,两部影片并不属于一家公司,《笑傲江湖》是徐克旗下“电影工作室”的作品,《秦俑》则是香港与大陆合拍片,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领衔出品的影片。尽管徐克担任了《秦俑》制片人,但实际上他只承担了片中的特效,并未深入。
《秦俑》拿到了2103.8万,冲进了年度票房榜第5位。第六位是《倩女幽魂2》,拿到了20178.4万。这两部古装片的导演都是程小东,表现都好于《笑傲江湖》。徐克也没脾气。
很多人都称《秦俑》是穿越片鼻祖,但其实并不是。1986年,由区丁平执导,周润发、林青霞主演的《梦中人》,就是更早的一部穿越片,讲述原本不相识的周润发与林青霞在一个兵马俑展上相遇,结果分开后两人经常梦到对方,而且梦中他们成了秦朝的一对情侣,两段爱情,穿越了两千年。剧情上,看似都与《秦俑》有些类似,只是没有火,影响力不大,不太为人所知。
有关《秦俑》,值得一说的是主演张艺谋、巩俐。当时的张艺谋已经凭借《老井》拿到了东京影帝,还凭借《红高粱》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首个拿到这个奖项的亚洲导演,名气比徐克、吴宇森、林岭东这些香港导演大多了,碾压式的。
所以,编剧李碧华坚决要求由张艺谋来主演,觉得身为陕西人的老谋子长得就一副兵马俑脸,棱角分明,都不需要化妆,就非常符合角色。
那个时候张艺谋正在执导《代号美洲豹》,正忙着呢,按说不会接受这个邀请,而且他内心里也瞧不起这些香港商业片。可是,1988年张艺谋刚与原配离婚,正与巩俐传绯闻。社会上大量言论骂他是“当代陈世美”,张艺谋不胜其烦。所以,当《秦俑》剧组找到他的时候,刚得知女主是巩俐时,老谋子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的想法是正好可以借拍片机会,既躲避社会流言,又名正言顺地与巩俐在一起,多好。
但搞笑的是,张艺谋进入《秦俑》剧组后,本计划着能跟巩俐独处一段甜蜜时间,没想到开机不久拍摄剧中追逐的戏份时,剧组的老爷车发生故障,直接把他的腿给撞断了,然后就乖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孤独地住了好长时间,想与巩俐一起干坏事都不能。
剧组的同事去医院看他时,还在他的腿上留下了签名。照片中的躺在病床上的老谋子,生无可恋。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导演程小东的名字。
徐老怪败在了老谋子手下,输得不算冤。毕竟,更长远来看,口碑方面,《笑傲江湖》后来居上,反超过了《秦俑》,更为经典,艺术价值更高。
而且,徐克手上还有《倩女幽魂2》,票房大赚。所以,尽管《笑傲江湖》小赔,但将亏空补了过来,这一年他没有输。
转年进入1991年,徐克开始爆发了。
为了给救助1991大陆华东水灾筹备善款,由香港电影导演会会长吴思远牵头,邀请百余位当红演艺界人士参与拍摄《豪门夜宴》,导演组就由徐克牵头,组建了徐克、高志森、张同祖、张坚庭这样的导演阵容。因为救灾存在紧迫性,剧组快马加鞭,快速拍摄快速推出。4天完成拍摄,然后快速制作,快速投放市场。
结果,《豪门夜宴》共集合了200多位演员和导演、9位当红编剧,15位金牌摄影指导及美术指导,参与的电影工作者超过500位,在全员零片酬的情况下,共拿到票房2000多万。再加上音乐会、电视直播以及民众捐款,短短十天时间,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全部捐给了灾区。
那时候,香港回归未远,当时的港人还是非常爱国的,这样高度团结迸发出来的拳拳眷国之心,在后来很难看到了。
其实,作为筹款项目,在《豪门夜宴》之前,新成立不久的香港导演协会组织---“香港电影导演会”---为了筹集资金建设办公场所,也组建了一个项目,叫《双龙会》,也是由吴思远发起,徐克、林岭东担任联合导演。但是,作为一个商业项目,也因为是零片酬,参与人员的档期需要各种协调,推动的就没那么快。后来,又蹦出了超级紧急的《豪门夜宴》,于是《双龙会》就让道了下,推迟到了1992年才完成。
除了执导《豪门夜宴》《双龙会》这两部命题作文,徐克还与文艺片导演严浩一起,执导了文艺佳作《棋王》。有关这段,前文已经说过了,这里不赘。
除此之外,徐克还推出了三部商业大作,分别是:《倩女幽魂3》《黄飞鸿》《财叔之横扫千军》。
《倩女幽魂3》就不说了,让徐克赚得盆满钵满。
至于《黄飞鸿》,等下一篇专门来聊。
这里,要说的不太为人所关注的《财叔之横扫千军》(台湾版叫《横扫天下》)。
在《财叔之横扫千军》之前,徐克为了发展壮大自家的“电影工作室”,做出了多次尝试,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武侠方向的。
科幻领域,推出《铁甲无敌玛利亚》《镭射人》;怀旧写实领域,推出《天罗地网》;爱情喜剧领域,推出《大丈夫日记》;鬼片领域,推出《黑心鬼》《倩女幽魂》;大女主电影领域,推出《刀马旦》《惊魂记》;喜剧片领域,推出《中日南北和》;枪战片领域,推出了《英雄本色》《城市英雄》;武侠片领域,推出《笑傲江湖》《黄飞鸿》,动画与特效领域,他参与制作了《开心鬼救开心鬼》《古今大战秦俑情》。
徐克,各种尝试,真的是很想赢的。如果他的脾气没有那么古怪,如果他的策划能力再强一些,如果他讲故事的能力再提高一些,这些作品里可能会出现更多佳作。但是,没有如果。
在一大堆的尝试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倩女幽魂》与《英雄本色》两个系列。好在,他亲自执导的《刀马旦》与《笑傲江湖》,还是让他站稳了一线大导演的脚跟。
终于凭借《黄飞鸿》完爆市场之后,他开始收拢棋盘,不再满天撒网,开始了专营武侠片市场。
《财叔之横扫千军》,是他最后一次开发新领域,也就漫改市场。
但徐克并不是拓荒者。
三年前,在1988年,“嘉禾”联合日本的“东宝东和株式会社”,将日本人气漫画《孔雀王》拍成真人电影《孔雀王子》,由cult片导演蓝乃才执导,元彪、三上博史、叶蕴仪等联合出演。
《孔雀王子》在亚洲地区电影市场,引发了一阵热映狂潮。“嘉禾”一看形势,立马于1989年推出了续作《阿修罗》,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漫改电影市场上的地位。
香港电影嘛,大家都懂得,一旦一部电影火了,就立马迎来大批跟风者。
《孔雀王子》之后的短短3年时间里,香港掀起了一股漫改电影的风潮。
蓝乃才自己也在这股风潮中,再接再厉,推出了名震江湖的《力王》,片中的画风让无数观众瞠目结舌,极具Cult色彩。有关本片,以后有空了再聊。
且说其他跟风者。像一向商业嗅觉敏锐的王晶,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拉来了成龙,以及三大女神王祖贤、邱淑贞、后藤久美子,将北条司的漫画《城市猎人》搬上了大银幕。片中,俊男美女的人设,以及大胆前卫的画风,成为了当时漫改电影的扛鼎之作。
“嘉禾”的老对手“新艺城”,也看到了漫改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在1989年,也改编了日本人气漫画《哭泣杀神》,推出了自家的漫改电影作品《红场飞龙》,由霍耀良执导,许冠杰、张曼玉主演。可惜的是,影片于1990年上映后不瘟不火,没能成为爆款。
此时的“新艺城”,已濒临倒闭状态。
作为新晋巨头,“新艺城”真正大火的时间,只有1980-1984年短短几年,进入1985年就内部矛盾外显化,分崩离析。
从此,“新艺城”三巨头麦嘉、石天、黄百鸣貌合神离,各自为政,各拍各的,甚至连账本也分开。
但三个人的境遇并不相同。麦嘉和林岭东推出的《监狱风云》系列,继续小爆;黄百鸣的贺岁喜剧《八星报喜》也是大卖,《开心鬼》系列更是大热。两人还搞起了内斗,1989年黄百鸣想在“新艺城”体系内开发一部贺岁喜剧,叫《合家欢》,但是被麦嘉无情地拒绝了。因为麦嘉还想继续打已经拍烂了的《最佳拍档》的主意。
黄百鸣看麦嘉这个态度,也没说什么,就转身与导演高志森一起,在“嘉禾”旗下,联合许冠文与“许氏影业”合作,继续拍摄《合家欢》。
麦嘉很不高兴,为了狙击《合家欢》,召集大批明星推出《新最佳拍档》,并邀请老牌导演刘家良执导。演出阵容里不仅有麦嘉、许冠杰这对“老最佳拍档”,更推出了张国荣与利智这对“新最佳拍档”,只是少了张艾嘉。看着噱头蛮大,但是新奇感不足,没有了七怪的创作团队,新片里的奇思妙想全没了,只有各种插科打诨。
结果那年《合家欢》票房3125万港元,比《新最佳拍档》多1000多万,大胜。黄百鸣后来称这一年的贺岁片大战为“新艺城兄弟火并”。
无论如何,麦嘉与黄百鸣还在折腾,而另外一个巨头石天,则在1985-1986年间推出《恭喜发财》《飞虎奇兵》《乌龙大家庭》三部影片遭遇三连扑之后,便陷入了沉寂期,无片可拍,处境尴尬。
好在,徐克及时帮扶了石天一把,拉他加入《英雄本色2》,并在其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这才让石天没有消失在影坛,总算冒了个泡。
现在,时间到了1990年,就在过去一年的贺岁档里“新艺城”推出的《新最佳拍档》对战“嘉禾”的《合家欢》,麦嘉大战黄百鸣之后,时间又到了抢占1991年贺岁档的时期。
其实,尽管《合家欢》与《新最佳拍档》的票房看似还不错,但是口碑都稀烂。而且,双双败在了王晶的手下。那一年,王晶携《赌神》横空出世,霸占了年度票房榜冠军。而且,这一霸占,就彻底让香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喜剧片时代。因为明年周星驰就要凭借《赌圣》崛起了,那才是新时代的巨星。
王晶与背后的公司“永盛”,开始树立了起来,一跃成为香港电影新的巨头,向华强进入了呼风唤雨的时代。出品了《合家欢》的“嘉禾”与出品了《新最佳拍档》的“新艺城”,要瑟瑟发抖了。尤其是“新艺城”,已经坐到了悬崖边上,岌岌可危。
这一次,为了避免麦嘉与黄百鸣内讧,为了拯救“新艺城”,为了抢占贺岁档,石天站了出来,决定联合徐克,推出新作品。
推什么呢?
漫改。
其实,《红场飞龙》就是石天担任的出品人。尽管没有胜利,但石天觉得那可能是导演没选好。这一次,选徐克来执导,一定能行。
面对石天发出的邀请,徐克欣然接受。只是这一年他实在太忙了,于是又拉上了程小东,两个人联合执导。
改哪部漫画作品呢?
徐克认为,除了日漫,香港的漫画作品中,也有不少值得改编的佳作,他提出将“皇牌漫画公司”出品的《财叔》,作为电影改编对象。原作中的“财叔”是一名长者,正好可以由石天坐镇来主演。
对了,《财叔》的作者许冠文,与“许氏影业”的许冠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刚好同名同姓。漫画家许冠文创作的《财叔》首十期的“财叔”以傻兵从军的搞笑形式亮相,其后逐渐演变为一位游击老英雄的抗战事迹。出版至142期时,由于受到007特工片及日本特务漫画的冲击,与是财叔摇身一变成了现代特务,使用的武器也由机关枪改为先进的死光表。该漫画在香港漫画的地位,和内地的《三毛流浪记》系列旗鼓相当,影响深远。
徐克提出改编《财叔》这个大IP,石天一看自己不仅可以担任出品人,更可以作为男一号,当然没有意见。
于是,《财叔之横扫千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只有一个过气的石天作主演,肯定不行。为了给影片的票房市场带来流量,徐克又邀请了梁家辉、张学友、元奎、袁洁莹、高丽虹等人气咖,担纲主演。
徐克找来老搭档阮继志做编剧,选取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讲的是财叔如何深入敌后与东北抗联一起对抗日军731部队旗下毒气部队的故事。这个过程中,梁家辉饰演的日本军官板垣正,正是这支化学武器部队的指挥官,同时也与日本特务川岛芳子(高丽虹 饰)一起担任监视伪满康德皇帝溥仪的职责。
对于梁家辉出演反一号板垣正,石天及“新艺城”方面开始是有所顾虑的,毕竟梁家辉一向是文艺小生,出演这种狠毒的角色,“文人气质与暴戾角色割裂”,怕有些撑不起。结果,徐克力排众议,通过三小时试镜录像说服决策层,并设计“擦拭眼镜后杀人”的细节强化角色矛盾感。该设计灵感源自德国表现主义电影《M就是凶手》,最终成就反传统反派塑造案例。“千面影帝”梁家辉在正片中也用他出色的演技,超强的气场,将心狠手辣的日军军官角色,刻画地入木三分。
作为贺岁档大片,《财叔之横扫千军》一开始就定下了大投资大预算的制作模式,影片通过技术革新,创造了不少动作新场面。影片70%预算投入动作研发当中。作为技术遗产,在后来的《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中,徐克将产出的效应进一步释放。
徐克主导“漫画式分镜”叙事结构,将伪满毒气基地阴谋解构为多线叙事;程小东则以自主研发的“磁吸式威亚”系统实现技术突破——通过0.5特斯拉级磁力控制模块,达成演员坠落轨迹毫米级调控,使财叔潜入皇宫的15分钟长镜头创下威亚使用纪录。该技术较1999年《黑客帝国》的磁力阵列早8年,且单场景承载力达800公斤,磁力衰减率控制在0.3%以内,直接催生《新龙门客栈》的经典动作场景。
至于故事,一个身在南方的退役士兵财叔,怎么到了东北的呢?
影片故事发生在1932年的东北,溥仪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并担任皇帝,年号为康德。在溥仪发表演讲时,发生了一起“刺杀事件”,而为溥仪担任保镖的板垣正,带领一队士兵,将“反叛分子”全部格杀。
在“溥仪遇刺”的同时,东北的一处森林里,财叔身为医生,被几个服装怪异的人“绑架”,押送到了森林深处。
原来,在森林的深处,隐藏着一支“抗联队伍”。这支队伍因为与日军交战时,被“生化武器”攻击,全部中了毒。为了救治这支队伍,生活在森林中的少数民族,外出寻找医生。然而,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只能将财叔“绑架”到这里。
财叔对病人们进行了一番救治,一部分士兵逐渐恢复了健康。队伍重整旗鼓之后,决定去摧毁敌人的“毒气工厂”。
财叔表示自己也曾当过兵,想跟随队伍一同行动,但首领孟大海(朱江 饰)看到财叔年事已高,便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财叔岂肯轻易放弃,于是决定自己亲自潜入伪满皇宫,去刺杀伪满康德皇帝。
另一方,板垣正则一面源源不断地寻找我国民间人士,作为他毒气试验的试验品,一面将毒气用于实战之中,毒害我抗联战士,瓦解我抗日力量。而且,他还计划与川岛芳子一起,扼杀康德皇帝,好由他来做伪满皇帝,川岛芳子做皇后。
在皇宫,财叔遇到了同样潜进来的孟大海,还有我军卧底天凤(袁洁莹 饰)。于是,几人决定联合对付板垣正与川岛芳子,彻底摧毁日本的“毒气工厂”。
整个故事,改编得很扯淡,不必细究。毕竟是漫改作品,就当抗日神剧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为了追求好看,影片创作了很多大场面。刚开始就用连番的动作大场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用炸开水坝打下低飞的日军战机的离奇场面就奠定了本片夸张风格的基调。
这部《财叔之横扫千军》在1990年完成拍摄,并在1991年的贺岁档上映。影片花费2000万港元的制作成本,结果在“双周一成”的围剿下,只收获了369万港币的票房成绩。
“新艺城”原打算靠本片完成翻身的,结果却迎来了血亏。巨额投资,却迎来了当头一棒。本片基本上宣告“新艺城”破产了。
尽管在1991年“新艺城”又挣扎着推出了《沙滩仔与周师奶》《蓝色霹雳》《监狱风云2》《蛮荒的童话》等作品。而这些电影作品的票房成绩,也都不理想。
最终,“新艺城”在财务压力之下,于1991年宣布结业、停产。
“新艺城”与“嘉禾”双雄争锋的港片时代,也就此时落下帷幕。
“新艺城”第一部卖座的大片《鬼马智多星》是徐克执导的,一举奠定了“新艺城”的巨头地位。没想到,最后为“新艺城”吹响挽歌的,也是徐克。他用《财叔之横扫千军》,一手埋葬了“新艺城”。
但是,徐克本身并没有对于漫改失望,而是之后又推出了《妖兽都市》《黑侠》,也算为自己证明了过来,不是他不行,只是《财叔》没有在正确的时间。
不是说徐克就没有责任。其实,《财叔之横扫千军》拍得并不好看,根本原因还出在徐克身上。
漫改作品,需要的是想象力,是浪漫主义,香港漫改作品里比较好的几部,无不如此,《风云》就不说了,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影片。其他像《中华英雄》《古惑仔》,就是典型,影片角色明明是现当代的服饰,但是影片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风神气度,无不呈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一点都不写实。
《财叔之横扫千军》,一看就是典型的“新艺城”作品,过于虚夸、肤浅,流于形式。作为抗战题材,面对的又是日军731部队,按照这样的故事应该偏严肃,往悲壮上去演绎,才更能打动人心。要不然,非要闹喜剧,完全可以放得更开,像西方的《虎口脱险》、大陆的《举起手来》那样,将恶搞搞到底。可是,这部《财叔》明显首鼠两端,两边都不靠,想严肃没有严肃起来,想恶搞也没有搞到位,影片看起来非常荒唐。
最终,埋葬了“新艺城”,并不冤枉。
当然,徐克通过《财叔》,磨砺他的技术团队,为以后得武侠片拍摄,积累了大量实拍经验,倒也算是有所得吧。而且,后来他的漫改作品《妖兽都市》《黑侠》,也算为自己扳回了一些脸面。
在经受过失败的打击之后,徐克终于决定聚焦于武侠领域,尤其是未来数年内,都集中开发黄飞鸿这一经典IP。
终于,香港新派武侠电影迎来了最后的高潮。
《黄飞鸿》,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且听下回分晓。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