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抗战丰碑 | 《国歌》奏响民族强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7:27 3

摘要:202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文《大地铭记·燃烧的影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聚焦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众多与抗战相关的影像记忆,引领我们通过光影艺术回望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文《大地铭记·燃烧的影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聚焦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众多与抗战相关的影像记忆,引领我们通过光影艺术回望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风华——百年党史中的中国电影》一书,深入梳理并解读了那些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经典作品。翻开这本书,走进《国歌》篇章,重温这首用热血与信念谱写的“民族最强音”。这支震撼人心的旋律,从历史深处传来,至今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回响。

透过书中对这部电影的深度解读,我们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能在激昂的旋律与震撼的影像中,传承先辈们的爱国情怀,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磅礴力量。

#九三阅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国 歌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伏跌宕的节奏、铿锵有力的情感、庄严雄伟的曲调……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亿万中国人无不热血沸腾。

1935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了。此后,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义勇军进行曲》就像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潇湘电影制片厂1999年拍摄的《国歌》讲述的就是歌曲的创作历史。影片由吴子牛执导,范正明、苏叔阳、张翼平编剧,何政军饰演田汉,陈坤饰演聂耳。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关东军进驻了东三省,将一块刻有“大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满洲,昭和六年十一月立”的石碑立在山海关界,关东军军官扬扬得意地说:“前面就是山海关了,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就这样,最后一列火车开过山海关,关内关外的铁路被封死,日本人就这样关上了东三省的大门,东北彻底沦陷。

田汉与齐白山的相见,如同一场命运之神的安排。田汉、聂耳正在上海,筹备一部抗日题材的话剧《乱钟》。在这里,他们到处寻找并邀请流亡在沪的东北学生参加演出,在火车站,他们终于找到了负伤逃亡的东北学生齐白山,以及与齐白山走散的恋人林雪丽,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乱钟》的排练中。他们具有真情实感的参与,让《乱钟》立即脱胎换骨。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第一次全面同日本军队对抗和较量,《乱钟》的正式开演被淞沪抗战的炮火声打断。齐白山、林雪丽听闻此消息,毅然返回东北,积极投身抗敌前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一大批艺术家奔赴战场,田汉、聂耳也在其中,他们用电影记录下抗日军民的感人画面。目睹了战斗的惨烈与悲壮,田汉深感戏剧舞台不足以表现抗战,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夏衍的号召下,田汉等人毅然拿起摄影机,以电影作为武器,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影片,同时他创作的爱国歌曲也不断问世。

一部新创作的抗日电影《风云儿女》即将诞生。这时,突然传来齐白山和林雪丽牺牲的消息,田汉等人万分悲痛、五内俱焚,激情澎湃之下,田汉奋笔疾书,写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歌词,聂耳将其谱成曲,《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此唱遍大江南北。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毁灭和反抗”。围绕用歌声唤醒社会、将正义告知人民的叙事线索,影片细腻地把握战争中人物的紧张情绪,在情节上时时带领观众感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东北大学流亡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坐最后一列火车从东北来到上海,第二天就发现,日本人光天化日之下在海陆舰上唱着日本军队的军歌——上海也不安全了,中国已经不完整了。

齐白山、林雪丽一往情深,他们作为抗联战士,牺牲在东北的风雪之中;天真的梅香有天使般的心灵,却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香消玉殒;十九路军的东北战士们一腔热血,在听到国民党政府与日军签下停战协议后,选择了自缢明志……

淞沪战争的硝烟中,田汉深刻地意识到,戏剧的影响是有限的。他从戏剧投身电影,又从电影投身歌曲,因为“歌曲随时随地都能唱,它能够迅速普及,能够将激昂的情绪像海潮一样汇聚起来”——田汉、聂耳决定共同创作战斗的歌曲,让中国人挺起脊梁的歌曲。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部电影以一个人的抉择表现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艺术家的爱国情怀是与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的,更是与民族的安危、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国歌》重点的刻画笔触正是田汉,越是危险,他越愿意为了千万人去冒险。影片里,两个特务幽灵般尾随着他,他一开始就知道,但他不在乎。影片里,义演现场有志之士行刺汉奸未果,枪声引起大骚动,他却镇定地站出来说:“只要大家不是汉奸,在这里就是安全的。”田汉与聂耳,不仅是音乐家,更是民族的勇士,两个写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勇士。

电影有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田汉入狱被押去南京,在高墙之内依然牵挂着外面的世界。《风云儿女》的剧组人员乘着一叶扁舟溯流而上,从上海到南京,在清晨的微光下,在高墙外,用一只连着大喇叭的留声机,播放田汉和聂耳创作的歌曲。监狱里,田汉听到这首歌,无比激动:“这是我写的歌词,给中国人写的!”囚犯沸腾了,警卫奋力阻拦情不自禁向墙边猛冲的人们。最后,他们也跟着囚犯们一起静静地听、静静地想,歌曲放了一遍又一遍,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事实上,被捕入狱的田汉并没有看到《风云儿女》的演出,也没有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这个场景完全是虚构的。然而,这个虚构的场景让国歌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让影片更具有张力和感召力。

《国歌》精彩片段

1999年上映

在这部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国歌》中,吴子牛导演尝试关注个体,饱满的叙事、真挚的抒情,对每一个个体的努力诠释,让个体背后与个体息息相关的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更加牵动人心,也让影片更具有戏剧性、感染力。

在14年抗战中,《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奏响。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昂首挺胸站起来了!

1982年,《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90多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儿女去抗击外来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走进新时代。

这个故事里,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精英与无数普通的中华儿女,用无比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自己的聪明智慧与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携起手来,万众一心,前进,前进,前进,进!

来源:人民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