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耗资10亿回炉重造,博纳的“不甘心”,让自己亏的更惨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21 2

摘要:上映的日期都是“前不接村,后不接店”的,据悉,这次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的基础上改动挺大了,删减了一些大家吐槽的戏份,让整个的节奏更为紧凑。

几经删改,终于,《蛟龙行动》特别版在8月31号上映了。

上映的日期都是“前不接村,后不接店”的,据悉,这次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的基础上改动挺大了,删减了一些大家吐槽的戏份,让整个的节奏更为紧凑。

也删除了备受争议的“张涵予吹口琴退敌”的片段,看起来要流畅很多了。

博纳听劝了。

该片的投资高达10亿,这光是回炉重造就花费了3000万的资金,但是最终呢,看看现在的票房吧。

首日排片6%,但观众们的上座率愣是连这个排片都没有撑得起。

到了次日再下降,排片下降票房就跟着降,这样的一个死循环,也给该片判了死刑。

目前,电影的预测成绩,也只有2412万。

按照这一次3000万的花费,也需要过亿的票房才能不亏本,但现在看来,在春节档亏了一次之后,又面临着一次亏损。

一部电影亏两次,在国产片史上都找不到这样的现象。

其实,电影票房不理想就撤档的现场,还是有这么几部的。

比如春节档的《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包括邓超演的《中国乒乓》也都是上映了两次。

第一次市场不理想,马上逃跑,等到第二次再度上映的时候,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局面。

可见,想要二次改变命运的,几乎是不可能了,终究,于冬为自己的“不甘心”付出了更加惨痛的代价,亏损的更厉害了。

记得《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上映的时候,当时于冬还很信誓旦旦,说虽然票房不理想,但是他们绝对不撤档。

还在路演现场告诉大家,电影想要“一个公平”,说在豆瓣上给他们打一星的全部都是“黑水”。看着好像被不公平对待了一样。

其实,该片的问题是很多的,首选是节奏,叙事等各方面,都和以前的主旋律是换汤不换药的。海底的战争较为黑暗,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类题材的,很难一直沉浸看下去。

更奇怪的是,在大战危急关头,张涵予竟然吹起了口琴还退敌了,就很不符合现实。

因此,观众们的不买单也是情有可原的,于冬在谈到了《蛟龙行动》的票房失败问题,还说了两点,说《哪吒》在春节档的吸洪效应太明显了,再去做任何的事情也于事无补。

虽然但是,网友们就反驳他了,说人家《唐探1900》也是和《哪吒》同期上映的,但是拿下了30多亿的票房呢。

可见,好的电影只会带热大盘,而观众们买不买单,完全取决于电影的制作和质量啊,将自己的失败归结到《哪吒》身上,确实有点不妥。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蛟龙行动》二次上映,但是还是很难达到预期,可见,市场在悄然变化,观众们的审美也是在提升的。

别的不说,就拿暑假档来说吧,电影总票房是120亿,前三名《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和《捕风追影》就拿下了50多亿。

而这三部电影能够胜出的原因,也是因为它们的高评分(分别是8.7分,8.5分,8.2分),且随着越来越多观众们的进场,评分竟然有增无减,可见,电影的口碑才是硬通货啊。

在过去的10年,博纳都依靠主旋律赚的是盘满钵满。

《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长津湖》《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等,最少的17亿,最多的57亿……

一部部爆款作品诞生。

在资本的眼中,“大投资+主旋律+港片导演=大爆款”,这个公式几乎是从未失手过的。

但人的好运气是会用完的,好莱坞式的“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大家都产生了审美疲劳了。唯有和观众们共情的,突破创新的作品,才能够在电影市场上立起来了。

来源:挖好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