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八届HAF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日前顺利结束, 本年度,入围主创团队参与了导师关锦鹏、耐安 、 陈庆嘉、流星 、 刘新竹、文念中及张凡主持的专题讲座与剧本一对一辅导环节。 本届入围项目中, 导演张新润带来犯罪悬疑题材项目《黄金时代》,故事灵感源于一
第八届HAF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日前顺利结束, 本年度,入围主创团队参与了导师关锦鹏、耐安 、 陈庆嘉、流星 、 刘新竹、文念中及张凡主持的专题讲座与剧本一对一辅导环节。 本届入围项目中, 导演张新润带来犯罪悬疑题材项目《黄金时代》,故事灵感源于一桩真实案件,却将视角投向未被讲述的“神秘缝隙”,以虚构拼贴真实,勾连过去与当下的共同命运。
张新润坦言,创作初衷源于为“失败者”发声的冲动,尽管现实沉重,却愿以微光记录颠沛流离的人生转折。 从短片《无人知晓》到初次长片创作,他直面更大的挑战与更深的投入。在Film Lab过程中,他与导师陈庆嘉等前辈电影人深入交流、重构剧本,也在与国际影人的碰撞中审视自我与时代。尽管电影之路不易,他仍坚持“把荔枝送到长安”的信念——哪怕声音微弱,也要抵达该去的地方。
本期导筒带来导演 张新润专访,跟随他的讲述走进 项目《黄金时代》的开发历程,以及 Film Lab现场的精彩瞬间。
HAF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现为电影业办公室项目市场一部分)于2018年成立“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以支持新一代香港与华语电影人。活动内容包括公开讲座和导师予入围项目的一对辅导环节,以提升年轻电影人在不同电影分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八届HAF Film Lab开启,资深影人关锦鹏及耐安参与首日分享
第八届HAF Film Lab|流星,刘新竹,文念中,张凡授课分享
本文配图由导演张新润(提供项目勘景图)及 HAF提供
专访正文
导筒: 你这次入围 HAF Film Lab 的项目《黄金时代》是犯罪悬疑选题,本片剧本是如何构思的?最初让你有创作冲动的部分是什么?
张新润: 缘起于一桩真实案件,案件本身很震撼,但相关的报道把案件引到了更官方更主流的方向,而最吸引我的恰恰是那些没有报道的、保持神秘的部分。所以,我就觉得,不如就通过自己的想象,拼凑成一个完整并且意思的故事。另外,因为我是依靠自媒体维生,和编辑部的小伙伴郝晨明、王增一、刘文骁、宸祎的观念和喜好都比较契合,当我把自己的概念同步给他们之后,他们也都积极地给予我鼓励和建议,所以才能够走到现在。
《黄金时代》让我冲动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是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但和我们当下的处境不谋而合,我也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剧本中我是勾连了过去与当下,比如某些变迁还在继续,比如老百姓要承担很多后果,比如人无法脱离自己的时代。我曾经一度以为人都是自由的,现在觉得自己还是太天真了。所以,我想为某些群体发声。哪怕声音微弱,但至少,我努力过,那就无憾。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答应过关注我们的读者,要一起合作部电影,带着他们的名字登陆院线。
导筒: 你的剧本目前经历了怎样的修改和优化?这次Film Lab导师是否提出了某些关键建议,促使您对故事的核心、人物或结构进行调整?
张新润: 我现在是完成了第四稿,从香港回来我准备着手第五稿剧本。我特别特别特别想谢谢导师陈庆嘉,他从人物出发,事无巨细的告诉我剧本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应该如何进步。他头发已经花白,但只要谈起电影,他还是神采飞扬,甚至还通过他自己的表演和细节,来告诉我怎么塑造角色。这些具体的例子,让我收获到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原本去香港之前我以为自己的内容已经相当完善,但他的建议和指点让我意识到那不过是我的无知和傲慢。
导筒: 这次在 Film Lab 的参与过程中,哪些环节对《黄金时代》的剧本或开发帮助最大?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与其他电影人的交流,行业资源对接。能否分享让你印象深刻的具体收获?
张新润: 其实都挺有帮助的,导师的一对一环节会特别有效,与其他电影人的交流能相互鼓励,行业资源对接能打破自己的壁垒。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陈庆嘉老师的交流,原本规定的是聊 2个小时,只做剧本沟通,但我们聊了3个小时,从细节到生活到八卦等等,如果不是因为要聚餐,可能还会继续下去。我们聊的已经不仅是电影,更是在追忆过去香港电影的灿烂与荣光。同时我也在感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做的真是不够好。
导筒: HAF 以及 Film Lab 非常注重项目的国际市场和亚洲视野,你对《黄金时代》目标观众或市场潜力的思考是怎样的?你会如何平衡个人艺术表达与市场的可能性?
张新润: 我的目标一是女性观众,二是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观众,因为我们要重新构建曾经的理想和氛围,属于我很怀念的日子。那是一个你说自己未来想写诗,也没有人会嘲笑你的环境。我相信只要经历过的,都会念念不忘。所以我比较在乎华语电影的市场,国际的层面我没有过多考虑。
我是愿意积极拥抱市场的,因为《黄金时代》关乎着太多的人颠沛流离的命运转折,所以我只希望它能够被更多人看到,所谓的看到并不是说能收获多少票房,就是单纯的被看到,被传播。而我的个人艺术表达,并不重要。
导筒: Film Lab 之后,《黄金时代》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您会考虑通过 HAF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或其他创投平台寻找制片方和资金吗?
张新润: 首先会再改一版剧本,有可能也会拍一部同名短片,主要是看没有人愿意投资,再做最终决定。一定会考虑 HAF,他们的平等和包容让我深深触动。也是因为有这么优秀的平台,才有了那么多优秀项目的诞生。
导筒: 你希望透过《黄金时代》探讨怎样的主题?
张新润: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 “失败者”,但往往总是因为他们失败,就选择性的忽略,或者认为他们就应该一直沉默。他们的起落沉浮,也应该值得关注。我很喜欢罗翔老师的一句话:“若非命运的庇护,你所有的梦想,你所有对人生远大的一些规划,都是烟消云散,都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导筒: 虽然影片尚未拍摄,你目前对《黄金时代》的视觉风格和整体氛围有怎样的初步设想?是否会尝试独特的影像语言或叙事手法?
张新润: 以前我是偏好朴素的简约的风格,但在《黄金时代》里我想融入更多类型的尝试,在美术和灯光方面多下功夫,因为我们在勘景过程中的很多空间都带来了启发。我是希望等它拍摄出来的时候,不同的观众能可以收获不同的乐趣,比如有的人喜欢它的视听质感,有的人会喜欢它的人文关怀。
导筒: 在犯罪悬疑选题方面,你会受到哪些具体作品或者导演的影响和启示吗?
张新润: 我蛮喜欢刁亦男导演的作品,并且,有一些机会我也看到过他监制的种种作品,我喜欢他的分寸。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是对立面,它们或许也可以成为朋友。
导筒: 你之前的短片作品《无人知晓》入围了不少节展,从短片到长片,你认为创作上面对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张新润: 更慎重了,更难了。客观来说,《无人知晓》是我在相对轻松的状况下完成拍摄。但《黄金时代》倾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有太多太多次想放弃了,如果背后缺乏支撑,我可能也会倒下去。长片检测素养和资金,短片更讲究爆发和决绝。
导筒: 你与这次项目的监制廖希(曾参与制片《 《阿拉姜色》《冥王星时刻》等作品) 在短片时期就开始合作,他对你的项目会提供怎样的帮助和加持?
张新润: 廖老师和我沟通的还是制作层面的建议,他是愿意帮助年轻人的,他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我做出指引。因为一个新人单枪匹马想在电影行业崭露头角,需要面临和克服太多挑战。我们现在回望任何电影节,基本没有谁是无名之辈。
廖希制片作品 《阿拉姜色》
导筒: 基于此次通过Film Lab推动项目的经验,你对其他希望借助此类平台发展的年轻电影人有什么建议?
张新润: 客观来说,我认为自己真的不配给任何人建议。但我觉得如果还可以的话,如果还允许的话,不妨,我们就再坚持坚持。让我们一起,把荔枝送到长安。
导筒: Film Lab 过后,你会希望未来如何发展和深化自己的创作?
张新润: 最重要的,是 Fi lm lab 打开了我的眼界。学会从一部电影去认识另一部电影,从一个导演去洞察另一个导演。自己还是新人,有很多值得进步的空间。要学会谦虚,更要学会坚持,要怀着信念,拥抱观众和生活。
导演简介:
张新润,自媒体从业者,账号“ 局外人看电影” 全网累计粉丝超过 700万,被虎嗅评为“十大年度作者”,连续三届担任搜狐青幕计划评委。首次电影尝试的短片《无人知晓》,聚集两岸三地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入围第5届Hishorts!厦门短片周,第8届西影·春光青年电影展,第5届附近映像季,第4届世界游牧短片展,世界电影节平台短片奖基金导演扶助计划,Lift-Off First-Time Filmmaker Sessions。长片首作《黄金时代》,入围香港电影节第8届HAF电影培训计划。
来源:小镇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