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我们还可以再输一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3:20 2

摘要:作为电影院全面复工后的第一个大型节日档期,国庆、中秋“双节合璧”档上映的电影可谓龙争虎斗、备受期待,原定于春节上映的《夺冠》也终于在这个时段上映了,在电影院看完本片以后,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部燃+催泪的体育题材电影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故事,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动

文 \ 聂梓吟

编 \ 木辛

作为电影院全面复工后的第一个大型节日档期,国庆、中秋“双节合璧”档上映的电影可谓龙争虎斗、备受期待,原定于春节上映的《夺冠》也终于在这个时段上映了,在电影院看完本片以后,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部燃+催泪的体育题材电影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故事,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动容、一些思考和一点遗憾。

《夺冠》海报

01.很多动容

讲中国女排的故事,最绕不开的必然是时代与社会的背景。《夺冠》的故事从1980年中国女排参赛前的训练开始,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物资算不上充足,更别提什么高科技辅助了,所有的困难都只能靠人力克服:数据被对手掌握,我们就将球网升高15公分来训练;手掌被扎得血淋淋,就忍痛拔出木刺,继续进行艰苦而不间断的体力训练、负重训练、千百次的接球和翻滚来提升身体素质和养成肌肉记忆。

中国女排在1981年的世界杯决赛上大放异彩

80代教练(原型袁伟明)说“没有人可以笑着拿冠军。”那一年,中国女排肩负着沉重的期望,砥砺前行。看那时的中国女排,仿佛看到的是中国在那个时代的缩影:用血肉去筑起新的长城,每一个人发出的每一声嘶喊都令人无比动容。

由郎平之女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

影片中数次出现走过宿舍通道的镜头,青年郎平走过昏暗的宿舍通道,前往赛场,中年郎平走过相似的通道,又回到赛场上,恍惚间仿佛是一场穿越,又仿佛是历史的轮回。巩俐饰演的郎平与郎平本尊相当神似,虽然没有184cm的身高,也没有打排球的经历,但无论是神态、神色、习惯细节,还是“铁榔头”不退让的气势都被巩俐演绎得相当出彩,更令人动容的是,她演出了郎平骨子里对中国女排那种未诉诸言表但却仿佛燃烧在血管中的热爱。

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受到许多观众的赞誉

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新一代女排姑娘在电影中演绎自己。“练体育难,生活更苦”,她们肩上有重担,心中有沟壑。为什么打球?是为国家?为了使命?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关对错,只是不能辜负奋斗的自己,姑娘们的决心与努力令人动容。

《夺冠》撤出春节档前的“伤痕与荣誉”海报

影片的末尾,在夺冠以后,黄渤饰演的教练(原型陈忠和)接到一通未发一言的电话,国歌的旋律在电视和电话听筒中同时响起,黄渤的表情似笑似哭,令人动容。是啊,几代女排球人在赛场上摸爬滚打,奋斗不息,为的不就是女排精神的传递吗?

黄渤饰演以陈忠和为原型的教练

02.一些思考

在光辉的背后,女排姑娘们经历的许多至暗时刻同样不可忽视。在80代中国女排打败日本队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时,影片时长刚好过半。我听到邻座观众小声讨论:“是不是电影快完了?”“没有啊,巩俐还没出来呢!”“啊,对哦!”《夺冠》的结构安排独具匠心,导演陈可辛在后半段即刻转换影片基调,没有让观众一味沉浸在激情澎湃的气氛中,而是开始讲述新时代的困境与无法回避的低潮。

80年代初次夺冠的喜悦氛围在影片里并未持续太久

哪怕是一支五连冠的队伍,也要面临队员陆续退役的窘境。就像长腿的姑娘也有跑不动了的一天,队员壮年去世、曾经的冠军球队青黄不接、状态良好的队员无缘赛场……观众也由衷地感受到时间的残酷,这部分的影像是压抑的。

银幕前的观众们与片中的女排队员们悲喜相连

新老两代女排,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对于新女排来说,她们不仅要深思“因何打排球”的终极问题,还要正视“排球已不再重要“的现实环境——时代飞速发展,2000年前后的中国、2000年前后的世界已今非昔比。把握时代变迁的脉络,一向是导演陈可辛的长项,《中国合伙人》如此,《夺冠》也不逊色。

陈可辛(右)与郎平本尊(左)

08年中美排球之战后不久,执起中国女排改革大旗的又是郎平。新时期的故事已不复前半段的热血:改革期的压力与连续不断的败绩,导致中国女排面临的艰难堪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导演在这一部分采用了许多交叉闪回,甚至插入一个新女排回到老女排训练场的桥段,让观众体验贯穿始终的女排精神,以及不可丢弃的挫折教育。“你们怎么打得这么差!”、“不如还是回去打工吧!”在里约奥运会“生死战”前夜,女排姑娘们聊天谈心,也多是“我球打得太差了”的倾述,她们真的差吗?在当时的情景下可以说是一种哀兵必胜的气势,但是也是长期经历挫折教育的一个缩影。

击败了强敌后,郎平(左)在后场和助教们进行复盘分析

除了挫折教育的法宝,郎平也适时提出了“快乐排球”的新观念,导演对于这部分并没有太多影像细节的支撑,只是留下了一些思考:时代改变,我们将如何面对“夺冠”?这些思考,没有盲目地渲染“热血”,为影评增加了几分厚重感。

03.一点遗憾

两场夺冠,一场惜败,串起了这部多方瞩目的体育题材电影。香港导演陈可辛采用配乐烘托、运动捕捉、电视记录与电影交错切换的方法,技术娴熟,引人入胜。电影中还运用了大量蒙太奇手法,在银幕上呈现了很多值得回味、寓意深刻的镜头与片段,但也留下了一点遗憾。

陈导在一群“猛妹”中瑟瑟发抖(后排正中)

最遗憾是80年代女排和前两代教练没有姓名,我们只知道吴刚和黄渤饰演了教练,我们只知道她们是80代女排姑娘,却无法在影片中听到他们对应现实中的名字。据说种种缘由导致影片不得不改名,以及进行较大的删减,具体原因暂不可考。在这部女排奋斗史中,颇有分量的一群人,直到最后,大部分只有代称、没有姓名,难免使观众“意难平”。

许多女排队员在影片中以背牌号称呼

当然,《夺冠》仍然是国庆档适合老中青三代共同观影的佳片,毕竟这个题材凝结了不同时代的记忆。云起潮来,风华不改,如果赢得欢,也输得起,那么就来看看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吧!

- E N D -

来源:最浪漫的夜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