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总票房59.87亿元,南京照相馆再登月度榜首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8:27 2

摘要:2025年暑期档最令人惊讶的黑马,竟是一部没有大明星、不是大IP的历史题材电影。 《南京照相馆》用25亿票房点燃了冷清已久的电影市场,连续两个月霸占票房榜首。 这部影片在8月创下单日破2.25亿的纪录,总票房逼近30亿大关。

2025年暑期档最令人惊讶的黑马,竟是一部没有大明星、不是大IP的历史题材电影。 《南京照相馆》用25亿票房点燃了冷清已久的电影市场,连续两个月霸占票房榜首。 这部影片在8月创下单日破2.25亿的纪录,总票房逼近30亿大关。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靠的不是炫目特效或流量明星,而是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照相馆里小人物故事的历史题材。 它用克制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叙事节奏,打破了传统历史题材电影的窠臼。

2025年暑期档原本被业内视为“史上最冷”。 在《南京照相馆》上映前,电影市场经历了长期的冷档期,就连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悬案》和陳思誠的《恶意》都未能突破5亿票房。

《南京照相馆》于7月25日上映后,迅速带动大盘回暖。 影片上映后实现了5次单日票房逆跌,带动大盘连续两周票房环比增幅超4成。 8月3日,日票房达到3.8亿,刷新今年暑期档单日大盘票房新高。

截至8月18日,《南京照相馆》全国票房已达25.77亿元,观影人次达7279.77万,贡献了暑期档25%以上的人次和票房。 到8月底,该片助力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6.44亿元,提前超越去年暑期档总成绩。

《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此前已有《孤注一掷》这部38亿票房的现象级作品。 他似乎掌握了某种“爆款公式”,能够将沉重题材转化为全民追捧的影片。

申奥对历史题材的处理方式与众不同。 他选择不把镜头直接对准暴行和血腥,不以这些内容为噱头贩卖情绪。 片中女性角色原本有被凌虐的戏份,但在第二稿剧本中就被删除,导演的解释是“不愿让历史上受害的女性再次受伤”。

这种克制反而获得了观众认可。 一条获得近两万点赞的豆瓣短评写道:“原来不用拍女演员露胸露腿、衣服被撕烂的镜头,也能拍出鬼子的兽行”。 影片豆瓣评分从开分8.5一路上涨到8.7,成为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真人电影。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三四线城市的精准触达。 在上映首日,该片在三线城市与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均超过四成,而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只有25.5%。

到8月1日,这一数据变得惊人,三线城市与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分别达到73%和75.8%。 这部电影明显激活了下沉市场的观影热情。

抗日题材在下沉市场有着天然的接受度。 抗日神剧在地方电视台反复播出的历史,使得三四线城市观众对这类题材更加熟悉。 尽管《南京照相馆》没有直接展示“杀鬼子”的画面,但它提供的仍然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的情绪表达。

《南京照相馆》的宣发策略被业内人士评价为“稳健”。没有常规的网红合拍视频,没有制造路演笑点,整个宣传保持了一种克制不娱乐的基调。 这种避免犯错的做法,在容易引发舆情反噬的时代显得尤为明智。

影片上映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节点,与主流叙事形成天然呼应。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了“《南京照相馆》洛杉矶首映式举行,好莱坞电影人观后哽咽”的新闻,中新网则报道了“台湾青年登‘陆’看《南京照相馆》:眼泪与愤怒交织”。

多地地方机构组织了集体观看活动。 宿豫区委宣传部、福田区人武部等都组织了《南京照相馆》的观看活动。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媒平台还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推出了观影微感悟征集活动。

2025年暑期档观众构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南京照相馆》在30-39岁女性观众中占比突出。 《罗小黑战记2》则吸引了25岁以下年轻女性观众。 传统喜剧《戏台》则吸引了超4成的年长观众。

《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多人结伴观影比例显著,亲子组合成为主流。 区域分布上,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回升,华东地区表现尤为亮眼。

上海连续3年获得暑期档票房冠军,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杭州、苏州、武汉、重庆、南京分列第2至第10名。 江浙沪以及华南地区今年暑期档同比票房增幅更为突出。

2025年暑期档共有153部上映影片,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古装、动作、运动、悬疑、剧情、战争、犯罪等多元类型。 8月票房榜前五名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东极岛》《罗小黑战记2》。

多部影片豆瓣评分高于8分,包括《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捕风追影》《戏台》等。 高分佳作数量较往年明显增长,上映后口碑持续扩散,多部影片评分不降反升。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为历史题材电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它避免了宏大叙事的概念化表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理逻辑、情感逻辑和行为逻辑。 这种小人物群像视角与观众形成了良好互动,能够引起观众共情和共鸣。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由管虎执导的同类题材电影《东极岛》则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上映9天后,该片日票房占比已经滑落到第六名。 分析师认为,《东极岛》仍采用个人英雄主义叙事逻辑,符合2019年市场需求,但已不适应现在观众的口味。

自从《长津湖》系列大爆之后,主旋律题材的票房体量在市场中呈下滑趋势。 《志愿军》系列的票房体量相比同类型的长津湖明显缩水。 《南京照相馆》则探索了这类影片转换视角的可能性。

2025年暑期档整体票房走势后劲十足。 进入7月后连续三周大盘票房环比上涨,并连续三个周日大盘票房实现逆跌,单日大盘票房更是连续31天破亿。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7日17时14分,2025年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350亿,历时219天,比去年提前了55天。 8月全国总票房达到59.87亿元,为全年票房冲击500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市场复苏并不均衡。 哈尔滨市中影中数影城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影院行情直到8月才稍有好转。 《南京照相馆》在东北地区的票房占比低于其他地区,上映次周就开始出现空场,上座率并不理想。

当一部没有大明星、没有大IP的历史题材电影能够卖出30亿票房,当一部克制而尊重女性的战争片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共鸣,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观众已经成熟到超越了纯娱乐需求? 或者这只是特殊时间节点的偶然现象?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