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办红白事总怕场面小没面子,现在才明白,简办既省钱又省心。”8月28日,平顶山市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地质社区居民李大姐在参加完全区移风易俗主题观影活动后,主动将原定20桌的婚宴改为了小型家宴。这一转变,正是卫东区通过“抓培训、看电影、树典型”系统推进移风易俗、
“以前办红白事总怕场面小没面子,现在才明白,简办既省钱又省心。”8月28日,平顶山市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地质社区居民李大姐在参加完全区移风易俗主题观影活动后,主动将原定20桌的婚宴改为了小型家宴。这一转变,正是卫东区通过“抓培训、看电影、树典型”系统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的生动缩影。
抓培训,让文明理念“入心见行”。卫东区依托区委党校、民政部门等平台,先后开展4次移风易俗专题培训,覆盖村党组织负责人、红白理事会成员150余人次,推动基层骨干成为文明新风的“领头雁”。推动基层骨干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光华路街道辛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柳在培训后感慨道:“课程实用性强,为我今后借助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推进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看电影,让新风故事“润化于心”。“电影里讲的彩礼问题,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在蒲城街道蒲城村文化广场,公益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放映前,工作人员用通俗语言传递“厚养薄葬、婚事简办”理念;放映后,发放倡议书,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新风。今年以来,该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舞台等载体,在58个社区(村)巡回展播《孝子贤孙伺候着》等主题影片67场,覆盖群众超2000人次。不少群众观影后主动签订承诺书,公益电影“小屏幕”正成为文明传播的“大舞台”。
树典型,让身边榜样“成风化俗”。“儿子、儿媳、孙子都是我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虽不一样长,但咬哪个都疼。”东高皇街道高皇村“好婆婆”周凡的一番话朴实动人。她因为人实在、善待儿媳而深受邻里敬重,被推选为街道先进典型。今年以来,卫东区鼓励各村积极推选“好媳妇”“好婆婆”“移风易俗好榜样”等群众认可、事迹感人的典型人物,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并依托“文明积分”制度予以激励,让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如今,走在卫东区的大街小巷,移风易俗的“种子”正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高价彩礼的少了,简办宴席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文化活动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文明新风正日益成为群众筑梦新时代、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软实力”。(蔡长伟 朱江淼 李正博/文图)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