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新作刚杀青,恶心一幕就出现,有人却幸灾乐祸:她自找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0:30 1

摘要:这画面其实不新鲜。从《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到《热辣滚烫》的口碑滑铁卢,观众对贾玲的感情像坐过山车:先把她捧成“国民闺女”,再把她摔成“话题贩子”。新片杀青本该是庆功时刻,却成了二次审判现场,原因无非两个字——怕再被骗。

贾玲刚把《转念花开》的关机香槟喷完,网上已经有人把香槟换成酸水。一条“她自找的”高赞评论挂在热搜尾巴,像块没撕干净的价签,刺眼又尴尬。

这画面其实不新鲜。从《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到《热辣滚烫》的口碑滑铁卢,观众对贾玲的感情像坐过山车:先把她捧成“国民闺女”,再把她摔成“话题贩子”。新片杀青本该是庆功时刻,却成了二次审判现场,原因无非两个字——怕再被骗。

《转念花开》选的是反传销题材,听起来像社会新闻的加长版。贾玲在采访里反复强调“真实案例改编”,可观众耳朵里只剩“改编”俩字。大家不是不信传销的残酷,是不信她能讲得不悬浮。毕竟上一部《热辣滚烫》被诟病“减肥营销盖过故事”,这次再提“真实”,难免让人心里咯噔:别再是换个壳子的励志鸡汤。

评论区里最扎心的不是骂声,是那种“我早就知道”的轻笑。有人翻出她路演时哽咽的片段,逐帧分析“眼泪是不是掐大腿掐出来的”;有人把预告片里传销窝点的昏暗灯光截图,对比《孤注一掷》的质感,得出“东施效颦”的结论。这些声音像一群提前退场的观众,电影还没上映,票根已经撕成雪花。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提前判死刑”的狂欢,恰恰暴露了国产电影的一个死结:观众和创作者之间,信任账户早就透支了。贾玲不是第一个被透支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真诚”变成营销话术,当“社会议题”沦为票房密码,观众只能用脚投票——先踩再说。

有趣的是,骂得最凶的那拨人,去年可能还在朋友圈晒过《李焕英》的票根。他们不是恨贾玲,是恨那种被感动后发现自己“可能上当”的羞耻感。就像网恋奔现发现对方P图过度,第一反应不是拉黑,而是冲到广场骂街:看!这就是滤镜怪!

可电影终究不是网恋。它得经得起二刷三刷,经得起时间发酵。反传销这个切口,如果真能拍出传销组织如何一步步把“想给妈妈买件羽绒服”的女儿变成六亲不认的疯子,拍出那种“明明想救人却先被洗脑”的窒息感,观众未必不买账。毕竟,谁身边没几个被“保健品”“投资课”坑过的亲戚?

现在下定论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贾玲这次不能再靠“我妈看我瘦了哭了”这种私人情感牌续命。她得证明:反传销不是蹭热点,而是把镜头对准那些蹲在派出所门口抱头痛哭的家庭,对准那些被“成功学”榨干最后一滴血汗的普通人。这需要的不只是诚意,是刀口向内的狠劲。

至于那些幸灾乐祸的声音?让他们笑吧。电影圈有个老理儿:提前开香槟的,往往喝不到最后的庆功酒。

来源:娱乐通天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