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乌尔善《封神》第一部宣发时,把噱头集中在对“质子团”男演员的武打、身材、集训上。男演员们长达数月的锻炼,弓马骑射简直是样样精通。
从观感上说,我更喜欢《捕风追影》穿得很整齐的“养子团”。
当年,乌尔善《封神》第一部宣发时,把噱头集中在对“质子团”男演员的武打、身材、集训上。男演员们长达数月的锻炼,弓马骑射简直是样样精通。
但现在回忆乌尔善的镜头,他对准的更多是俊俏的脸和坚实的肌肉。这么一听,没什么问题,但镜头到底是服务于剧情,还是为了“夺目”。
资本市场的导演镜头,不仅代表着他的审美,更代表他的商业嗅觉。他认为观众爱看的部分,放大、特写、慢动作、反复。
他以为观众看什么开心,就会在那些画面上做文章。
所以,乌尔善认为观众喜欢看涂抹了油的男演员的上半身,他坐在监视器后面,想象着观众们看着这些身材垂涎欲滴,而且很大部分会是女观众。
质子团成为被当作爱豆男团出道,脑残粉疯狂砸钱,票房涨!
乌尔善很聪明,他懂得营销这一套。所以,第一部卖男团,第二部唱女权。
可他又低估了观众的品味和审美,电影还是要看故事和逻辑的。
冷兵器时代,是健美比赛级别的肌肉更重要,还是身手敏捷更关键,到底哪些肌肉是战斗必备的。到了战场上,难道只需大家比比谁的身材好就算赢吗?
类比奥运会运动健儿,并非每一位都像健身教练一样练出“标准”答案的肌肉,事实上运动员某些关节还需要增脂来保护,所以有的人看上去并不健美。
所以,乌尔善的镜头,带有明显营销目的性。
观看和凝视是不同的。
观看,目光带着欣赏。
凝视,背后藏着欲望。
而乌尔善镜头下,更多的是,他预设了观众的欲望,逆推出一组答案。
比如,五花大绑的新型系法。
而作为观众的我,某一刻会感觉被冒犯,我意识到,内心并不喜欢看这么油腻腻的画面,尽管演员跳得很卖力。
当然,我只是个体,不妨碍有的观众喜欢,将其理解为古代战士的阳刚之美,当然可以。
只是说,现在的资本正在有意识地将观众的审美和趣味向某个方向引导,从而达到吸金的目的。
《捕风追影》的养子团也是一群身材矫健、身手不凡的男演员,武打戏干净利落,招数繁多。
《捕风》最大的特点是,很难看清演员的脸,因为动作太快,招数太多。特写的定格大部分与武打戏本身相关,与塑造某位爱豆的立意弱相关。
此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演员,他既出演了《封神》,又出演了《捕风》。
此沙在《封神》第一部,没有质子团战舞的戏份,饰演的杨戬镜头很少,想必是那时候资本的重点不在他身上。
《捕风》里,此沙的戏份非常重要,一人分饰两角,一文一武的不停转换。可无论黑客弟弟还是杀手哥哥,电影都没给他“脱”下衣服的机会,因为剧情也不需要如此。
这不代表成家班训练的课程比乌尔善训练营里的课程质量低,演员没练出好身材,所以没办法展示。
而是说,《捕风》的镜头更服务于剧情,电影的爽感依赖节奏、剧本、镜头交互影响而达成。商业电影依赖营销,《捕风》营销拳拳到肉的真功夫,《封神》营销重点却成为电影壳子里的爱豆训练营。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