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寄生虫》内心其实有些伤感
看完《寄生虫》内心确实很沉重,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互相倾轧,富人却可以高高在上视而不见,这种阶级固化的现实比电影更让人绝望
看完《寄生虫》内心确实很沉重,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互相倾轧,富人却可以高高在上视而不见,这种阶级固化的现实比电影更让人绝望
近年来,中国影坛刮起一股“贫困奇观”风潮:一群住着别墅、开着豪车的导演与明星,热衷于将镜头对准棚户区、外卖骑手和破产家庭。从《逆行人生》中外卖员的“励志逆袭”,到《第二十条》中法律边缘的“悲情呐喊”,再到资本热捧的“底层温情”纪录片,这类题材看似为社会发声,实
首先是影片中女主人公秀芝,她因逃荒被迫嫁到祁连山时可能20岁不到,一张稚嫩胆怯的脸,没想到小小身体里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一个人做土坯盖房屋,养鸡鸭鹅,种地,业余时间还学认字,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她来讲仿佛不值一提,在她的世界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叫苦难,再艰难的日
当指挥家终于发现了女友被囚禁的秘密,但把她放出来的代价,就是目前光鲜的生活毁于一旦。他无法冒这个险。他知道女友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资源将会不够分配。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直计时装置,当寿命到达25岁,计时器便会启动倒计时,倒计时结束的时候,人便会死去。
富人 2025-01-17 07:58 27
不排除的确有人通过结婚实现了阶级的大幅跨越,但穷人和富人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备受考验。
如果是新现实主义,“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这个观点很难成立,因为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前者讲究真实,后者追求写实。
一个被雨水泡烂的半地下室,一群绝望挣扎的底层人,和一栋阳光普照的豪宅,构成了这幅令人窒息的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