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四年在威尼斯丽都首映的影片共获得90多个奥斯卡提名、斩获近20项大奖,使其成为演员、制片人与导演争相登陆的必经之地。在近九届奥斯卡中,有8位最佳男女主角得主主演的作品首映于威尼斯,其中就包括帮助艾玛·斯通夺得奥斯卡影后的《可怜的东西》。
过去四年在威尼斯丽都首映的影片共获得90多个奥斯卡提名、斩获近20项大奖,使其成为演员、制片人与导演争相登陆的必经之地。在近九届奥斯卡中,有8位最佳男女主角得主主演的作品首映于威尼斯,其中就包括帮助艾玛·斯通夺得奥斯卡影后的《可怜的东西》。
《可怜的东西》艾玛·斯通剧照
2024年威尼斯电影节整体含金量可圈可点,收获金狮奖的《隔壁房间》是西班牙大师阿莫多瓦的首部英语片,讲述巴西大时代下小家庭过往的《我仍在此》一经首映立刻获得了影评人的关注,最终不仅在颁奖季斩获了众多提名,更帮助女主角费尔南达·托雷斯夺得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
电影《隔壁房间》海报
电影《我仍在此》海报
虽然北美主流奖项与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间的互动一度被认为正在降温,但现实证明,丽都仍然拥有塑造颁奖季话语的基本盘。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由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担任主席,他以细腻的写实风格描绘美国中产阶级的幽微状态。除了佩恩,评委会包括法国导演斯蒂芬·布里泽和意大利导演毛拉·德尔佩罗、罗马尼亚新浪潮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蒙吉(《四月三周两天》)、伊朗良知派导演莫罕默德·拉苏洛夫、巴西女演员费尔南达·托雷斯(《我仍在此》)和中国演员赵涛。
布里泽和蒙吉都以关注社会现实题材著称,这样的评审组合,不仅呼应了威尼斯对女性主题的稳定偏爱,更传递出电影这一艺术在这个经济下行年代对生活和周遭的密切关注。
本届威尼斯的开幕影片是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恩典》。继去年《帕特佩诺》以一位女性的成长书写那不勒斯的城市史诗后,索伦蒂诺再度以诗化的影像语言书写个人与城市、现实与信仰之间的拉扯。
电影《恩典》剧照
让“石头姐”艾玛·斯通二度封后的《可怜的东西》两年前就是在威尼斯首映。今年回归威尼斯,她带来了与《可怜的东西》导演尤格·兰斯莫斯再度合作的《拯救地球》。
电影《拯救地球》剧照
影片讲述一群科学家试图创造全球一致行动以阻止人类自我毁灭的行动计划,却陷入权力博弈与道德困境的故事。希腊导演兰斯莫斯延续了《龙虾》中对制度、爱情、伦理的极端想象,呈现出又一部荒谬而锋利的末世幻想。
美国独立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吉姆·贾木许则带来新作《父母姐弟》,以三段式结构描绘一个破碎家庭在不同时代的悲喜纠葛。主演阵容强大,包括凯特·布兰切特、维姬·克雷普斯、亚当·德赖弗与贾木许御用演员汤姆·威兹。
电影《父母姐弟》海报
另一位美国导演本·萨弗迪带来了讲述MMA格斗界的传奇人物马克·科尔曼真实人生故事的《粉碎机》。这位UFC传奇冠军一生在荣耀与药物、家庭与失败之间苦苦挣扎。萨弗迪和他的哥哥曾经拍出了《原钻》《好时光》等具有现实观照和节奏感的影片,本片延续其对边缘人物与崩溃瞬间的精准捕捉。
电影《粉碎机》海报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新作《无可奈何》亦入围主竞赛。朴赞郁在2004年凭《老男孩》入围威尼斯非竞赛单元,此次是他第三次角逐金狮。《无可奈何》用片名讲述了一名被调职的检察官的困境。卷入政治阴谋的他,既无法退出,也找不到真相。
电影《无可奈何》剧照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以《局外人》挑战加缪经典,探讨荒诞与冷漠在当代的重构。匈牙利导演拉斯洛·内梅什以《孤儿》探索战后家庭裂痕。挪威导演莫娜·法斯特欧德执导、阿曼达·塞弗里德主演的《安妮·李的遗嘱》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18世纪激进女预言家安妮·李的故事。这位超越时代而存在的女性创立震教派,并引导信徒进入一种去性别、集体劳动与灵魂舞蹈并存的宗教生活。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克里姆林宫的巫师》则将普京的政治崛起搬上银幕,由裘德·洛饰演普京。影片将现实政治转化为惊悚叙事,是本届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电影《局外人》剧照
电影《孤儿》剧照
电影《安妮·李的遗嘱》剧照
来自突尼斯的考赛尔·本·哈尼耶则带来令人揪心的《欣德·拉贾布之声》。影片以2024年加沙地带一位5岁的巴勒斯坦女孩在救援车中遇难为真实素材,构建一部由紧急求救音频主导的实验影片。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称其为“最令人震撼的作品之一”,也坦言“希望不会引起争议”。
电影《欣德·拉贾布之声》剧照
本届威尼斯成为Netflix的主战场,平台带来三部高规格影片:《杰·凯利》《弗兰肯斯坦》和《炸裂白宫》。这也标志着Netflix在因拒绝法国院线窗口制度而被戛纳拒之门外后,再次选择威尼斯作为奥斯卡战役的前哨基地。
电影《弗兰肯斯坦》海报
《弗兰肯斯坦》是吉列尔莫·德尔·托罗对哥特经典的全新改编,由奥斯卡·艾萨克饰演科学家弗兰肯斯坦。
《杰·凯利》由《婚姻故事》的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执导,乔治·克鲁尼和亚当·桑德勒主演。电影讲述一位超级名人在公众面具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挣扎。鲍姆巴赫的过往作品都以对细节的细腻观察捕捉著称,这次也将虚荣、脆弱与幽默揉进光鲜亮丽的神经缝隙。
电影《杰·凯利》剧照
《炸裂白宫》聚焦一场美国总统紧急会议背后的核恐慌危机,在极端决策时刻揭露制度如何压缩人性与判断力。这是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继《拆弹部队》后,再次回到战争与政治的交界处,以冷峻节奏探讨权力与恐惧的协商过程。
电影《炸裂白宫》剧照
在非竞赛展映单元中,卢卡·瓜达尼诺的《猎杀之后》备受关注。影片讲述一个女教授因为学生指控另一个明星教授性骚扰而陷入两难选择。两名教授分别由茱莉亚·罗伯茨和安德鲁·加菲尔德出演。影片没有明确是非,而是将“me too”的焦点放在制度层面的共谋与沉默。真相、权力与记忆之间的不确定性,呼应现实世界中公众如何处理非黑即白的指控。
电影《猎杀之后》海报
而当视线转向大西洋另一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它的前哨角色依旧无可替代。在过去二十年中,从《为奴十二年》《绿皮书》《乔乔的异想世界》到去年的《美国虚构》,TIFF的观众选择奖几乎年年送出奥斯卡提名乃至影帝影后的“直通卡”。虽然在流媒体影响下,北美独立片的结构性下滑已经成为事实,但TIFF的选片策略一如既往的实用、直接、可预判:不追求形式先锋,不鼓吹政治表态,而是遵循“明星效应+奖项潜力+观众口碑”的黄金三角。这种略显保守的选片理念,在愈加动荡的工业环境中,反而更容易制造稳定的成功率。
电影《绿皮书》剧照
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剧照
今年是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50周年,因而入围片单更是集结了电影工业一批质量过硬的作品。阿兹·安萨里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好运气》讲述穷人和富人互换身体后的阶层错位喜剧,是今年最被北美市场看好的中型喜剧之一。大卫·米肖执导的《克里斯蒂》找来西德妮·斯威尼饰演女拳王克里斯蒂·马丁,以一场真实的拳击与婚姻暴力案件,拓展对女性身体与自我决定权的叙述。安吉丽娜·茉莉领衔主演的《缝合》讲述的是一位赴巴黎时装周拍摄电影的女导演的故事,通过时代与行业镜头反思性别与创造力之间的冲突。
电影《克里斯蒂》剧照
另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是詹姆斯·范德比尔特执导的《纽伦堡》。影片聚焦二战后对纳粹高层的审判,呈现了一场关于正义、历史与人性边界的法庭大戏。不同于传统战争电影将重点放在前线,《纽伦堡》选择从庭审室内展开叙事,通过检察官、被告人、翻译官等多重视角,构建出一个道德灰度极高的空间。
电影《纽伦堡》剧照
五十岁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在一部部扎实且充满工业意识的作品中,用清晰的策展语言告诉观众:电影仍然在这里,仍然在讲述这个世界的不安与美好,仍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集体与个体之间最有力量的媒介。哪怕是被流媒体重塑过无数次的当下,我们依旧可以在银幕前为一场战争的余波落泪,也可以因为一句法庭上的陈述重新相信真相的力量。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电影节存在的意义。
编辑-方传剑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水母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风度mensun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