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倒是在二刷《捕风追影》的时候,发现有个演员表现非常出彩,说是今年目前最佳银幕表演(男演员维度)也不为过,我们内部也都一直很欣赏和喜欢,但我们好像没有怎么具体聊过。
写在前面
最近没有什么新片,也没有好看的剧,相应的我们也就没有什么选题了。
倒是在二刷《捕风追影》的时候,发现有个演员表现非常出彩,说是今年目前最佳银幕表演(男演员维度)也不为过,我们内部也都一直很欣赏和喜欢,但我们好像没有怎么具体聊过。
这个演员当然是梁家辉。
他在片里饰演的是反派,设定上是几乎找不到共情理由的“狼”,一个顶级罪犯,狡猾,阴狠,冷血,对自己驯服养大的养子一样痛下杀手。而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片子里的一抹亮色,不妨碍这个反派角色本身的光彩和可看性,豆瓣无数高赞短评都指出,他的表演对片子有很大助益,甚至提升了片子的水平。
那么,梁家辉究竟做了什么?
对于这样的商业爽片,对于这样的演员,这个问题也顺势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问,他的表演如何给片子直观地增添有益影响,一部分是在问,他的表演如何赋予这样一个人物充沛魅力。
我们就用这一篇来展开聊聊他的演技,也算是对《捕风追影》的一点“番外”补充,毕竟能像这部这样,光看主演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的机会,真的不是很多。
一、旧秩序的化身
《捕风追影》具备着常规商业爽片的特点,就是正反派都拥有超越大众的设定,属于双雄对决,梁家辉饰演的反派傅隆生的名头尤其响亮,他就是片名里形容的“风”和“影”,“曾隶属特工部队最精锐的暗杀小组”“策划过十几起银行抢劫,三次逃过警方追捕”。
这样的设定决定了,对傅隆生的演绎影响着追捕过程的惊险度,影响着观众是否信服这一设定,获得危险人物持续带来的刺激感。
也决定了,演员没办法完全依靠台词去支撑、表达这一点,因为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狡诈敏锐,是不是足够危险,不可能依靠他证,更不可能依靠自证,演员必须通过大量的表演去完成。
梁家辉演得好的地方首先就体现在这里——他具象化了危险这件事,让角色成为了危险的化身,这个危险不是源于常见的创伤暴力、天生恶人,而是源于对旧规则的过度信奉。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依然是一个人,但他选择留在那个自己熟悉的旧世界、旧时代里,杀法老派,做事狠戾,精神上始终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这就是梁家辉给这个人物找的逻辑,同样作为生长在旧时代的人,面对现代的智能化发展,老警察黄德忠对旧秩序的选择是“放手”,是从新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傅隆生的选择是不放,是留在过去。
也是因此,这样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活如鬼魅,职业迫使他用大半生习得人性与七情六欲,同时选择了背离人性与七情六欲。
片子里的一段表演设计尤其能证明这一点,警方为了追捕他而设下监视点,在那些红外热成像图里,梁家辉体现出了一个老人所能具备的普遍特质,脆弱,孤独,动作缓慢迟钝。结合后面剧情我们都知道,他只是借由表演来欺瞒警察,继续自己的计划。
他深知人类最易于在什么方面,轻信和心软。
包括傅隆生驯服养子的手段,是殴打和抚摸,是试探后给孩子煮一碗面。
前者是他维护旧秩序,也竭力把养子纳入旧秩序的方式,后者则是对人性的参透,二者结合起来的恩威并施,往往能够坚固他的内部统治地位,效果也的确达成了。
他的暴力让孩子起逆反之心,但他片刻的温情,又难免让孩子们犹豫,想起“他是爸爸”。
实际对他而言,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养子,让自己生存下去,且始终以自己所遵从的方式。
从这样的人身上你很难找到缺口,没有缺口,也就没有修复空间,观众找不到能松一口气的理由。
电影里梁家辉的表演就是基于此,不断制造危机感和紧张感,大量的细节贯彻全片,我们就只举一两处设计来具体说。
相对隐秘的两处,一处是无论跟谁在一起,他都没放下过警惕,不会给任何人轻易展示自己的背面。
在电梯里,他怀疑何秋果是警察,是在追踪自己,一开始是预备进攻的姿势,站在站在电梯正中央,而当黄德忠进来,虽然不确定身份,他依然不动声色把身子移到了侧端,面对他们,处于勘查、防守并随时可以进攻的站位。
包括跟养子们在一起时,吃饭时养子熙旺面对桌子坐,他会侧对桌子,拒绝处于跟熙旺面对面的平等位置,更维持随时能起身御敌的姿势。
一处是对于谈话节奏,梁家辉让傅隆生始终处于一个实际掌控者的状态。就说他跟黄德忠和何秋果电梯里那一段,这段剧情是两位警察扮演父女,试图打消傅隆生的敌意和疑心,大部分对话跟傅隆生无关,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强势参与其中。
黄德忠假意斥责孩子不听话,还跟他搭话,他没有顺势给出笑容,淡淡地说“长大了总会有自己想法”;黄德忠跟孩子调侃开玩笑,他看似没认真听,半扬的侧脸却微微一动,勾起似笑非笑的表情。
所有的事都瞒不过他眼睛,而且谁也无法猜到事情的走向和结果。每个反应和每句话也都像一个谜题,勾起观众猜的兴趣,又对他本人始终猜不透。
观众一边紧张,一边又不得不被动跟着他的节奏走,非常厉害。
二、人物的失败与悲剧性
这样背离人性的人物,如何找到跟魅力的连接口,则是用表演塑造这个人物的难度所在。
梁家辉的表演显示出了他所找到的解法:将人物的失败,与人物的悲剧性同构。
傅隆生的危险源于无懈可击,而傅隆生的悲剧性和魅力,也正源于无懈可击,源于人物对理想特质的过度发挥,以及内化导致的异变,而梁家辉的表演则完成了二者的平衡。
因为傅隆生的落网,很大原因在于养子们的反叛,即败给了自己对旧秩序的捍卫,败给了对人性自以为的操控,这个必然失败的过程,跟人物魅力的建立过程结合在了一起。
作为守旧者,他的特质本身与道德、犯罪无关,机警、高智、谨慎、老派(包括穿着),都谈不上缺点,甚至大部分是优势,尤其在武戏之外的部分,这些特质本身呈现的就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面,梁家辉也不断用表演进行强化。
比如开场跟养子们协同作案,他的角色是布局者,掌控全场但又游离在外,在指挥和行动中不断强调领袖的魅力。
包括在落网之前,面对警察的包围,他依旧心藏算计,但会以脱帽敬礼的方式假意宣告自己的失败和落幕,去呈现守旧者独有的老派优雅。
而在涉及武斗,暴力的部分,梁家辉的表演则是在诠释这些特质异变后的结果,不断趋近人性晦暗难明之处。
他把自己当成了狼王,谨慎变成多疑,机警变成信任全无,自己对忠诚的捍卫也变成了对“不忠者”决然下手的理由。
养子们选择叛变,熙旺雇人杀死傅隆生那一段的打戏,傅隆生全程都呈现出赤裸厮杀的兽性,下手利落得没有把眼前任何人当人;
当熙旺出现,他包扎自己伤口的疼痛也用狼嚎来传达,用动物性的外显,表示对人性的隔绝和包装,他也没有把自己当人。
对自我信念的捍卫,让他彰显着对人类情欲的禁绝姿态,但他一生都自困其中,又必然接连勾起观众对他内心破绽的寻觅欲望。
可以说梁家辉的表演赋予了影子无限的张力,也赋予了深度的诠释:影子,是自囚于自我世界,直至道德失范的人所能抵达的神秘深渊。
理解或共情这样的犯罪者当然不必,只是这种神秘自然存在一种召引,呼唤对人性深处的好奇,呼唤我们自问,面对版本不断迭代的世界,面对新观念的频频冲击和颠覆,我们该如何选择精神的方向盘。
这或许也正是我们欣赏一位演员的最大理由,好的演员总能留下一个人物,留下一些思索,一些散场后依然在心里回响的余音。
对他们的记录,也因此不只是书写某一位,而是在捕捉这些声音,捕捉他们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与人性的无数可能。
音乐/配图/《捕风追影》预告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