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的第一樽短片金豹,吓晕观众让洛迦诺暂停放映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6:50 3

摘要:瑞士当地时间8月16日,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公布获奖名单。日本导演三宅唱的《旅途中的日子》获得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豹奖;成龙身着长袍马褂(与2016年奥斯卡领奖同款)亮相洛迦诺,领取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在亚洲、北美(奥斯卡)和欧洲均获此殊荣的华人影星;官

成龙领取终身成就奖

刘玉玲领取终身成就奖

瑞士当地时间8月16日,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公布获奖名单。日本导演三宅唱的《旅途中的日子》获得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豹奖;成龙身着长袍马褂(与2016年奥斯卡领奖同款)亮相洛迦诺,领取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在亚洲、北美(奥斯卡)和欧洲均获此殊荣的华人影星;官方还宣布刘玉玲获颁本届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其主演兼制片的新片《柔似蜜》(Rosemead)也在电影节展映。与此同时,中国导演杨名执导的《鬣狗》(HYENA)获得最佳国际短片奖,成为中国导演首次捧得短片金豹奖。杨名导演也借此跻身值得关注的国际电影新锐之列。

杨名在颁奖礼上

《鬣狗》海报

《鬣狗》是一部关于艺考与霸凌的短片,讲述了一群孩子在一座封闭的城堡内,为一场改变一切的考试做准备的故事。随着夏日逐渐升温,理性也正走向失控的边缘,暴力和狂热在人群中蔓延,城堡在暴雨中毁灭,最终陷入疯狂的深渊。

《鬣狗》剧照

《鬣狗》以其震撼的视听效果和压迫感,辅以极强的表现主义风格,成功呈现了角色从理性到疯狂的情绪转变。低照度的黑白摄影下,低气压的空间,身处“地狱”的主观视角,让观众能最大程度参与到整个事件中,切身直面暴力。同时,杨名导演也挖掘到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动物性,影片中的角色像鬣狗般,在群体的驱使下丧失理性,成为暴力的执行者。而一条实拍的鳄鱼穿行于其中,将可怖的气氛推向极致,为最后的流血事件埋下复仇的伏笔。在洛迦诺放映《鬣狗》的途中,后排观众出现了被吓晕的状况,中场被迫暂停了十多分钟,足以可见本片视听层面的强大。

深焦在洛迦诺期间采访了杨名导演,他向我们透露了影片创作背后的深刻思考与挑战,以及来源于自身触感的创作初衷。他也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整个创作团队的努力,他们的专业性让这部制作精良的短片得以在国际舞台上成功。杨名导演和他的团队已成立了X100电影工作室,目标制作年轻化市场的小成本类型片、剧集的承制工作。

深焦:这是中国导演拿到的第一樽短片金豹奖杯,可以讲讲你从入围到获奖的过程和感受吗?

杨名:收到入围通知的时候,整个团队都不相信,以为是骗子邮件。因为我一直的创作方向偏向商业类型,HYENA里面也有很多的类型元素,借鉴了一些恐怖片,惊悚片的视听语言,似乎和偏向艺术性的节展不契合,但总之是高兴呀,想着可以免费去瑞士玩一圈了。明日之豹单元全部放映结束后,有一个专门的酒会,然后我们的评委突然端着酒杯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You got my attention!” 然后走了。Programmer悄悄和我说有戏呀!我没有多想,既然放映都结束了,我就和团队一起去马特洪峰爬山去了,结果半路上接到电话说我拿到金豹了,让我们保密且速回洛迦诺做采访,然后我们一行人就开开心心的又爬下山了。

后来就很多活动,很多宴会,很多摄像机,我乱糟糟的把安排给我的任务都做完,累坏了,感受就是累。朋友告诉我这是中国的第一座短片金豹,我想主要还是我很幸运遇到了我的团队吧,还有Lightson和Parallax对我的支持。在中国我还认识很多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和视野都是国际水平,我想大家可以多试试A类,别把它当作高不可攀。

杨名导演手捧洛迦诺最佳国际短片奖奖杯

深焦:我看豆瓣有评论说,洛迦诺放映时后排观众被吓晕了,中场暂停了十来分钟,是这样吗?你能聊聊当时发生了什么吗?

杨名:我在洛迦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8月9号是HYENA的世界首映,导演们都很担心放映声音小了,我的片子是叙事的故事片,我最怕声音小。所以我故意把声音调的高了一些。HYENA后半段的配乐是生理性的,我当时和声音团队探讨时就说要“直感”不“解释”,简单说就是主角多难受观众就要多难受。结果洛迦诺的放映设备出乎意料的好,放映现场有2000人,最后10分钟我还以为我在柏林的Berghain Club,差点把我炸死。Letterboxd上面观众评论说“Film de ROCKSTAR”,我很高兴,我和陈若彤做配乐时就说,继续往高里调,把声音全撕了。若彤面露难色说,这不符合常规听感,我说我不管。

《鬣狗》剧照

当时现场放映完,观众反响很热烈。洛迦诺对短片很尊重,每一部放完都会亮场灯来让主创起立致意,大概十几秒。到我们,从片尾名单开始掌声就起来了,我心里很感动。场灯亮起,我们站起来,掌声更大了,大家开始欢呼。然而场灯一直开着,这其实挺尴尬的,观众只好一直鼓掌,搞得我们也不好意思。后来掌声弱了,场灯还亮着,我们就听见后排有些响声,安保人员和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进来了,大家面面相觑,放映暂停了。大概过了十分钟,底下观众喊着问还放不放电影。主持人跑上来说我们需要等一下,后排有个观众身体不适,晕倒了。

后来我在酒会上遇到了两个法国帅哥,他们跑来问我电影最后讲了什么,他们就坐在那个晕倒的观众后面,所以后面都没看到。他们说那是个年轻人,在最后画面变白,“鳄鱼冲击波”的地方晕倒了,后来主持人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说那个观众白天在洛迦诺有点中暑,是综合原因,让我别往心里去。总之,我因为这件事特别紧张,后来的几场放映我都让放映的技术人员把声音调小一点。

深焦:我看到片子里面有很多动物的隐喻,最显著的就是那条鳄鱼,而且还是实拍,感觉很疯狂,能讲讲吗?

杨名:这是美术指导周广涵的建议,他现在在东京学导演。他当时看完我的剧本,跟我说:“你做得很好,对人物的研究很到位,文学底子也扎实。但目前来看,不够极致。”我觉得他这么说挺酷的,然后他问我:“我们要不要稍微加些超现实元素,来破一破?” 我同意了这个方案,问他能放点什么进去,他说:“我给你搞条鳄鱼来吧。” 然后我们联系了山东的养殖场,他们听说拍电影,非常激动,从山东运来了全养殖场的骄傲,一条又胖又大的鳄鱼。

《鬣狗》剧照

这条鳄鱼是我们的最后一场拍摄,我们让它爬过我们所有的电影场景。这条鳄鱼对剧组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所有的剧组成员,即使早就拍完了的,也都没有离开剧组,都在等最后看鳄鱼,哈哈笑死我了。拍摄现场好几次鳄鱼碾在胡英海(联合导演)的腿上,不过还好,我们把它的嘴用胶带缠上了,所以它只是一个丑兮兮的小可爱。

《鬣狗》片场照

深焦:这个片子里有许多大群戏,大场面调度,还有大范围的雨戏、大场面的打光等等,以及我听说你们剧组最多时现场有一百多人的工作人员,可以展开讲讲为什么选择这种偏工业的制作方式吗?

杨名:这是我个人的心愿。我的第一部短片《山下野兽》拍出来后反响很好,进入了很多电影节展,也获得了很多电影公司的注意。我当时去了一家知名的电影公司去谈一个项目,最后负责人和我说你的短片拍的很棒,但我不敢把这个大项目给你,因为我看不到你的大场面调度和群戏把控以及相对高预算的把控能力。我觉得人家的建议很中肯,我自己也想挑战,就拿着第一部片子走电影节收到的奖金拍了这部,想要锻炼自己这方面的导演能力。

《山下野兽》海报

摄影上,我很早和摄影团队沟通的时候就定下了这种人造感强,表现主义的调子。这段是摄影指导方家诚在创作阶段写给我的分析:“从文本角度解读,这个画室作为一个整体,明面上的教学、绘画、考学、艺术,理性是白;私底下的欺凌、帮派、兽性、混沌是黑。所以在空间呈现上和画面的黑白灰构成的角度讲,不同空间的黑白灰构成要做明确分别——大画室白色最多、灰黑较少,氛围明亮通透; 宿舍黑色最多、灰白较少,氛围暗淡压抑;后院若是阴天,灰色最多,黑白比例均等,是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阁楼则是黑暗的,本性暴露的区域,要使用最极致表现的手法来拍摄。”

《鬣狗》片场照

这么拍要完全人工的打光,表现主义电影往往需要在摄影棚里进行拍摄,因为要对光源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我们是半实景半搭建,难度在于钱。当时一场室外的夜戏,我们专门调度来一架吊机,高高的吊起一盏巨大的月球灯,来模拟夜间的月亮来进行拍摄。

《鬣狗》片场照

当然,这样的拍法在影像的工作量上比较大,但我也不管了。同时我们又是大空间拍摄,当时包下了一整座城堡,那是一个停业的大赌场,当年辉煌的很。我们在里面没日没夜的拍,夜戏一多,用灯量特别大。反正我也是想通过这个片子,熟悉整个工业的制作流程。摄影团队用了四台机器,四组人,移动组,摄影场记都安排到位。什么时候分AB组,什么时候合在一起共同攻克一场戏,这些问题都有很严谨的安排。灯光上,我们也和正规的商业项目一样,分现场组和预置组,全组都会按照规范和严格的流程去进行,保证效率。所以包括摄影灯光场务团队在内,人最多的时候,就到了一百多号人。因此,剧组的盒饭是个大问题,难为王泽榕(制片主任)了。他当时和制片组还被当地村霸围剿,哈哈哈,这些都是我拍完才知道的,过程里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我只是以为一切惊人的顺利,还以为是自己运气好。

《鬣狗》剧照

那个雨夜电闪雷鸣的城堡空镜头,那个上下楼一镜穿插的雨水倒灌进城堡,还有最后一场戏始终不停的大雨,最开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拍,但所幸我有团队和我一起想办法,最后竟然都做出来了。

《鬣狗》剧照

深焦:聊聊这座城堡,和整体的人物和美术方面的设计吧。

杨名:前面提到,这是一座停业的赌场。它本身在一座山顶,我们需要开车上山,它就会渐渐在树林后显露出来,很有表现主义老电影的味道。它会让我想起《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或者《惊魂记》,我在写作时脑子里也一直想到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崩塌》,所以我想让这座城堡有性格,甚至有生命,就像一个人一样。

《鬣狗》片场照

我和美术团队一起设计了这座城堡的三层空间,第一层是一楼的公共空间,也就是画室,属于理性的空间,摆满了洁白的石膏。第二层是二楼的宿舍,是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我们允许在生活空间里发生一些更自我的事情。第三层是阁楼的铁笼和鳄鱼,这在我的想法里是潜意识空间,我们允许最疯狂的,最恶劣的,最纯粹的事情在这里发生。最后一场戏,肮脏的雨水像疯狂的意识一样,从三楼倒灌进生活空间,最后灌满一楼的画室。鳄鱼随着雨水爬进宿舍,爬到画室里把所有的石膏打碎,狂热逐渐侵蚀一切,我觉得这么做很好玩。

《鬣狗》剧照

当美术团队听完我的想法后,他们的执行力度很惊人,周广涵,上喆,小管,一鸣等(美术团队)在一周内就给了我完整的美术方案,他们提前进入城堡置景。我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城堡时,感觉就像进了霍格沃滋,做的太精美了。我们在部分场景里还加入了克苏鲁的恐怖元素,在宿舍里还有三楼很多栏杆上还爬着超大的蜗牛和蛤蟆,恶心死了,但拍出来真的很帅。

《鬣狗》片场照

拍摄时是夏天,非常的热,我想要强调出来这份热,但黑白的画面导致演员脸上的温度看不到,汗也挂不住,所以怎么拍都不对。高玥儿(人设指导)的人设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们搞来专门用于电影拍摄汗水的油,喷在脸上,所以演员们镜头里的汗水都是每一镜开拍前喷的油,这样汗水就挂在脸上,并且颗颗分明。不过最后资金不足,为了削减开支,电影特摄油换成了花生油兑水,但效果仍然拔群,只是搞得演员脸上有些长痘痘。这个拍摄是很累的,人设团队的化妆间成为了整个剧组的避风港,大家没戏的时候都聚在化妆间里休息,有说有笑,我很怀念这样的氛围。

《鬣狗》剧照

深焦:《鬣狗》收到了专注电影配乐和声音的老牌电影节——比利时根特电影节的邀请,那就聊聊声音和配乐吧。

杨名:声音方面,还是我的老搭档董博瑞,甄诚一起设计,配乐则是已经入围过洛迦诺的音乐人陈若彤。我和他们明确强调不区分配乐和声音的边界,董博瑞自己就是音乐人,他在设计音效时很敢玩,甄诚很严谨,帮我捏着声音的质量,所以我印象里他总是在苦笑。声音设计遵循由冷至热的大设计,在后期制作中我们重塑了环境的温度,让夏天发生的故事显得很湿冷。夏天的声音质感其实是软的,热的,但是我们通过采样大量的同期声素材,经过一番我看不懂的调制,让声音变得又冷又硬。

《鬣狗》工作照

这些年我在欧洲看电影,对声景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所以想不借用明确的和弦,只用物理的,来自环境的音效做出带有情绪倾向的声音景观。我要求声音团队每个声音都必须与情绪紧密衔接。我不希望情绪通过和弦直接传达出来,因为那样有点偷懒。和弦用小调来表达悲伤,大调来表达愉悦,这太简单了。所以在同期录音时我们用不同制式的话筒记录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大量画室细节和群体声音底色,这些素材都成为了声景的一部分,比如画笔声,虽然没有词,但其实也是一种语言,它带有很强的群体属性,我们把原素材采样后通过粒子合成器做扭曲处理,最终让它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音响音乐化元素。此外我在所有声音上都加了非常大的空间混响,因为在我记忆里被孤立就是一种即使身边挤满人也仍然空空荡荡的感觉。

《鬣狗》剧照

配乐上也一样,我们做了比较多“音乐音效化”的内容。最初和若彤合作时,我发给她一个歌单,里面是我觉得感受上和HYENA契合的音乐,歌单里有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曲,有《遗传厄运》的配乐,有Berlin Techno、Psytrance、Jerseyclub的音乐,还有很多德国的后朋。我喜欢音乐,音乐在我的创作里占有很大的位置。我让若彤把这些都听了,然后把这个配乐任务当作一场DJ show,要做一个21分钟的Set。我平时也做DJ,我喜欢把我的观众当作舞池里的raver,带着他们像海浪一样一点点变成海啸。

《鬣狗》工作照

配乐中有几个很突出的音色,一个是每次90出场的一声合成器,其实只是一个正弦波,干净、纯粹,非常契合了“90”。还有就是结尾,我称之为“鳄鱼冲击波”,那个让观众身体不适的音色,尾部的残响带有类似“人声”的质感,那都是若彤在合成器上扭来扭去,扭出来的,我看不懂,但听着很帅。我和她说我就喜欢《某种物质》里“嗡”那一声的感觉,让她就照着那个做。后半段低频的节奏鼓点,其实是若彤采样我自己打自己的声音,她让我敲自己,所以你听到的那些鼓声,都是我自己敲自己胸膛敲出来的,敲得很重,胸口红了很久。HYENA的整个配乐都是从主角的感官出发的,那种不断重复的超低频,无论从听觉还是心理感受上,都是“痛”的,这正是我想要的“直接感受”和“生理性”传递。

《鬣狗》剧照

深焦:我特别喜欢影片中的一个细节,你提到过“声景”这个概念,尤其是从霸凌场景切换到90在画画的那一幕,笔摩擦纸的声音让我联想到鬣狗的喘息声。这个声音蒙太奇真的非常妙。你怎么看待声音的?

杨名:我发现有些电影拍得很简单,镜头不复杂,但你会觉得它有强烈的电影质感。后来我发现那是声音起到了作用,声音能带给电影丰富的层次感。声音是非常强大的媒介,它能引导情绪,有时甚至比画面更具引导力,而且给人一种你说不出来但能感受到的质感。就像老钱炫富,虽然你看不见他的跑车,但你能感受到。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它的电影质感并不是通过花费大量资金来展现的。你不会觉得它花的钱比漫威多,但你仍然能感受到它那种“富有”的电影质感。

《鬣狗》剧照

深焦:这个片子涉及了很多演员,有上百人的大场面调度,聊一聊你是如何与演员合作的?

杨名:我自己也是演员(如果有导演喜欢我的表演请找我谢谢),一直在学习戏剧表演,所以我比较知道演员需要什么。HYENA里面为了艺考班那种聚集着五湖四海的学子的感觉,我们在选角时就着重挑选了带有地域特色的脸,同时我们也和人设团队配合,去创造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性格和群体中所处位置的外形特征。因此主角团的演员来自全国各地,脸型各异,有来自上海、西安、广西、武汉、北京、四川等等。我们还让一个小女孩反串小男孩,扮演片中的小坏蛋。他们其中有些是来自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男生,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执行导演。所以有戏的时候他们就表演,没戏的时候他们会帮助群演来进入情绪,这非常重要。

《鬣狗》片场照

《鬣狗》片场照

HYENA最后10分钟的情绪是疯狂的,如果没有这个主角团和这些执行导演,表演的质感就没了。我认为,大场面最难的,也最重要的就是群演的表演质感。主角一定演的好,这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只要画面角落有一个配角,走一下神,电影的质感就没了,出戏了。我今年在电影院里看了申奥师哥的《南京照相馆》,真的很佩服他的大场面塑造,看不到露怯的地方,每个配角都很棒,历史感就厚重起来了,非常有质感。

《鬣狗》片场照

我现场拍摄时每天都在换群演,因为结尾的戏都是夜戏,大家需要一直保证情绪的高亢,这对体力和意志力都是个挑战,所以只要两个小时过去,群演们就都蔫儿了。保持他们情绪高涨很难,最后我的表演指导温浩瑄也脱掉衣服,身上涂了油加入人群,最后回看监视器,我想要的群魔乱舞完全做到了,这都得益于我这群训练有素的执行导演和主角团们充分的带动所有的群演进入大情绪。

这个片子拍完过去挺久了,大家也都在毫不停歇的进行着各自的创作。我有时回看画面和片尾名单,会发现剧组成员卧虎藏龙,其中不乏走上戛纳,柏林,圣塞,上影等超A类影展的艺术家,感谢大家对我倾囊相助。

《鬣狗》剧照

深焦:聊一聊你和两位主角的合作吧,90,大师,还有豹子,也就是你自己。

杨名:霍政杰(饰演90)和侯天宇(饰演大师)是两个优秀的演员。他们在片子里的样子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大师的角色从一开始我就定下了侯天宇来饰演,他是我的电影学院的师弟,上镜头后看着年纪小,容易受欺负,但实际生活中成熟老道,从小就是人群里的大哥。他除了是HYENA的主演外,也是本片的副导演。我很佩服他的表演,因为他是体验式的,属于那种演进去会分不清真假的天才式的演员。我让侯天宇很早的进入场景里和温浩瑄(表演指导)排练走戏,我偷偷告诉浩瑄,让他带着全剧组的人少和侯天宇说话,多孤立他哈哈哈。我在现场时也尽量和他保持距离,因为不管是我饰演豹子还是作为导演,都应该和他保持距离。有些时候我甚至故意打压他,其实他演的很好了,但我还是拉着脸多拍几遍。

《鬣狗》片场照

他是那种很有精力和生命力的演员,所以我想多耗耗他,让他的状态里多些犹豫,多些狐疑,演这个大师就对了。果然从第一天开始他就发觉不对,但他不说,我能感觉到他憋了股火儿,这股火让他在最后一场戏像导弹一样爆炸了出来,效果惊人,在场的组员都被他的爆发力震惊到了!最后在打90那场戏时,许多群众演员也是被他的火焰所点燃。不过可能我压制的有点过头,他有点过度释放,激情之下一巴掌扇在了鳄鱼的铁笼子上,当下手指就断了,于是连夜送往医院。可他指头断了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而是非常愧疚的和大家说抱歉,说真对不起大家。我们都很心疼他,让他放心,说我们有办法,但其实该拍的都拍完了。

《鬣狗》片场照

90的选角可难倒我们了,马上开拍,也找不到90。亏得我的老搭档楼园园(导演助理),给我引荐了她的中戏同窗小霍。第一次见小霍我有点分不清他是男孩女孩,搞得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他当时还在中戏上学,表演能力很强,长得很漂亮,干干净净,像90一样完美。90这个人物其实有点虚幻,欧洲有些观众甚至觉得90是不存在的,我觉得他们的理解很有趣。所以,90不能靠表演,需要一出场,大家就觉得他不一样,他得往那里一站,大家就信。这我没办法了,只能靠他了。所幸他做到了,小霍其实没有去演90,他的纯真和90是很接近的,他给这个我不太确定该怎么处理的人物带来了合理性。他的90和我原本想象的90不太一样,但我觉得他的90比我的好。

《鬣狗》片场照

至于我自己,说来好玩,我竟然演了当年欺负我的人。其实原本故事中我是90+大师,最后欺负人也是远远站着看,因为我只是个nobody。在片子里我是自导自演,有了第一次《山下野兽》自导自演的经验,这一次我有强力的导演团队陪着我来完成这个任务,也没有那么艰难。说起来比较麻烦的地方是为了6块腹肌我不能吃东西,唉,马上开拍了,我还得跑去健身房训练,我真的觉得很无语。不过我的镜头一杀青,我就吃了很多东西,然后立刻胖了。

《鬣狗》片场照

除此之外,还有后期剪辑时,我有点太在乎我在镜头里看着帅不帅了,甚至把这个下意识的当作了一个评论镜头是否留下的标准,哈哈哈,好不专业啊,真羞愧。这导致我一直没剪出来,哈哈哈,就一直拖着,因为不想把有腹肌的镜头剪掉,因为真的很不好练,我这辈子只有那几天有来着,哈哈哈。但最后胡英海(联合导演)踢开我的剪辑室,阻止了我的恶劣行为,然后片子就交给了张中臣前辈来剪辑,他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臣哥第一部长片在FIRST拿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第二部长片今年入围了圣塞。他拿到片子后,很快就把我的镜头剪光了。

《鬣狗》片场照

深焦: 片中提到了两幅艺术作品,一个是《被缚的奴隶》,另一个是《梅杜萨之筏》。我查了一下《梅杜萨之筏》的背景故事,发现它和你们电影的表达特别契合。你能聊聊这些艺术作品吗?

杨名:在国外放映时,大家表示这个画室的空间看上去非常超现实,一群中国孩子坐在一个纯粹的西方画室里画画。笑死我了,这可不是超现实。我从小学习艺术史,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很感兴趣,古典绘画大都带有叙事性,内里隐喻含义丰富,引经据典,很像中国的唐诗宋词。所以我让美术团队找了许多能和HYENA主题契合的古典主义绘画挂在墙上。这些画大都是关于群体的,比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还有一些中世纪,比如勃鲁盖尔,伯斯的绘画,展现了黑死病时期的群体恐惧。我很喜欢古典主义,因为它非常理性,理性的有点疯狂。HYENA中,我想要创造一个非常理性的空间,然后在其中蔓延疯狂。如果选择20世纪或21世纪的作品,那就不行了,因为现代艺术已经摆脱了那种严格的逻辑。

还有一个点,我觉得有趣。我之前在卢浮宫看过《梅杜萨之筏》,它的尺寸惊人,算得上一幅巨画。但当我们打印《梅杜萨之筏》时,工作人员给我们打印了一个他心中的油画尺寸,还裱好了框。我特别熟悉这种误解,在我自己呆过的画室也都是这种情况,包括我从小画的石膏像,那些石膏翻制于卢浮宫的大理石像,经过一道贩子、二道贩子层层翻制,捧到中国艺考班的孩子们面前,小孩子们眯起眼仔细观察,动笔绘制数天。但当我真的见到原作时,就像是网友线下见面,网友给我发的照片是一张超级低清且套了层层滤镜的战损照片,突然见到真人,竟一时认不出来彼此。于是我保留了这个现象,我按谬误的尺寸来打印,最终所有绘画的尺寸和原作都完全不同,这种谬误也算是个表达吧。

《鬣狗》片场照

深焦:能否聊聊你的下一步,透露一下你正在做的其他电影项目?

杨名:我集结我的团队一起,做了一家电影承制公司,名字叫X100,主做承制年轻化的小成本类型电影,比如恐怖、惊悚、悬疑、青春、动作的方向。目前已经开始和大的平台公司在对接中,希望很快能给大家带来新的作品。此外,我自己手上目前有两个长片的项目在推进中,都在积极寻找资方,其中一个应该会在明年开机,希望一切顺利,如果有感兴趣的合作者欢迎联系我。

《鬣狗》片场照

深焦:有什么想要最后说的吗?

杨名:就像我在洛迦诺说的,希望我们在电影院里再次相遇,Long live the cinema!

《鬣狗》片场照

HYENA剧照由张泽慧拍摄并提供

来源:深焦DeepFoc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