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2025黄河三角洲儿童电影产业影像季在滨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这场以“光影童梦 滨启未来”为主题的活动,远不止于一场节庆式的聚会,它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一场跨域合作的价值实践,也是一幅用光影为儿童绘就的成长蓝图。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今天,滨
8月22日,2025黄河三角洲儿童电影产业影像季在滨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这场以“光影童梦 滨启未来”为主题的活动,远不止于一场节庆式的聚会,它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一场跨域合作的价值实践,也是一幅用光影为儿童绘就的成长蓝图。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今天,滨州以高规格、宽视野的姿态切入儿童影视赛道,无疑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意义。
本次活动由澳门与山东多方联合主办。澳门带来的不仅是国际化的影视资源与视野,更是机制创新与内容创新的双重赋能。滨州依托黄河三角洲的地缘与文化优势,为儿童电影产业提供可落地的实践场景。这种跨地域协作,既可打破区域文化发展的局限,也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影像季中科技与影视的深度融合。AI数字艺术中心、儿童电影数字博物馆等项目的签约与落地,不仅是技术应用的表态,更是产业模式的重构。它预示着儿童电影正从“被动观看”走向“沉浸参与”,从单一观影发展为创造体验。我们有理由期待,AI等技术将进一步降低创作门槛、丰富美学表达,甚至重新定义“儿童怎么看电影、怎么参与电影”。而当科技赋能与文化创作相结合,所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儿童教育与文化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
影像季还体现出鲜明的儿童本位理念与城市人文关怀。它并未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交流探讨,而是将更多环节开放给儿童与社会——红色电影公益展映承载价值引导,影视教育试点强调美育功能,演员与主持人招募则为孩子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这些举措呼应了滨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承诺,也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正从“单向供给”转向“共同创造”。
更长远地看,本届影像季通过引入高能级平台和项目,有望带动影视文旅、创意教育、数字文创等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儿童影视IP为核心、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生态。它不仅为滨州塑造新的文化地标,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出一条文化与产业并举、硬件与软件协同的新路。
黄河三角洲儿童电影产业影像季,映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雄心与文化自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儿童友好”,是给予他们内容、场所与机会,让他们被看见、被聆听、被赋能;而真正的“城市未来”,也必然建立在这样的视野与行动之上。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