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AI高清微电影《音符中的密码》首映 突破影视制作边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12:12 4

摘要:8月25日上午,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活动单元,由长春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深圳超维影像制作的中国首部AI高清微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在长影电影院6棚举行了首映式。作为中国首部AIGC高清微电影,凭借五项核心AI技术突破,以12分钟的“小成本、高精尖制

8月25日上午,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活动单元,由长春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深圳超维影像制作的中国首部AI高清微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在长影电影院6棚举行了首映式。作为中国首部AIGC高清微电影,凭借五项核心AI技术突破,以12分钟的“小成本、高精尖制作”实现了中国电影制作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为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探索。

AI技术与传统影视相结合的重要里程碑

《音符中的密码》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曹火星的真实兄弟故事为蓝本,通过AI数字人技术复原长影艺术家李亚林(《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演)、刘世龙(《英雄儿女》王成扮演者)的经典形象,不仅再现1949年北平城下曹氏兄弟的信仰对话,传递“两岸同根,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并且李亚林和刘世龙在历史现实中没有同框出演,在AI技术中,他两兄弟相拥,老影迷看完之后潸然泪下,激动不已。人能复活,死而复生,这是人工智能电影技术的革命意义。影片中,当AI生成的唢呐声“唱”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时,现场观众为之动容,泪打衣襟。这部作品不仅讲述了一个跨越海峡、融合家国历史与兄弟情感的动人故事,更通过技术手段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让“曹火星笔下的音符成为可触摸的信仰之光”。

技术解密:超维影像五项AI技术突破重塑电影工业

《音符中的密码》背后的技术团队深圳超维影像,实现了五项核心AI技术突破,正重新定义影视制作的技术边界。在历史场景重建方面,超维自研的AI大模型训练技术结合高分辨率图像原生质感重建算法,依托长影悠久、丰富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学习,让该片中呈现如1943年堂上村旧址、1989年北京街头等已消失的年代场景重获新生。该技术不仅将场景制作成本降低60%,时间效率提升300%,同时实现了对历史细节的极致还原。在数字人复活上,超维影像开创性地将Lora技术与体貌动作迁移算法融合,通过对长影已故老艺术家生前影像、音频素材的深度训练,让专属大模型复刻人物特征与表演风格。同时,AI人脸重构技术解决了角色年龄跨度问题,使数字人角色状态转换自然度达98%。为实现AI电影的影院级呈现,超维研发的动态分辨率自适应算法、时序注意力增强算法以及结合生成对抗网络与小波变换的降噪技术,分别提升了画面细节保留率、动态清晰度和信噪比,最终实现符合DCI标准的影院级画质输出。《音符中的密码》的制作全周期仅为1个月,运用全链路工作流,在长影强大的内容素材库支撑下,迅速本地化部署,九大智能工作流构成自研“数字流水线”,整合多种算法,实现素材处理到成片剪辑全流程化,较传统制作周期缩短80%。AI智能音视频系统参与创作,在与长影第一制片中心的通力合作中,修复了老音乐底噪问题,并耐心指导超维技术团队生成与演员口型、情绪匹配等细节问题。在配合AI视觉风格统一,强化叙事层次等方面给予了巨大支持。

影视制作流程革新 缔造AI影视技术的标杆之作

这些技术突破使《音符中的密码》成为AI影视技术的标杆之作。超维影像通过算法、模型与工作流的深度协同,证明AIGC不仅是效率工具,更能在历史还原、情感表达等核心创作维度实现突破,为影视行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可复用的完整解决方案。业内认为,这部“小而重”的微电影,标志着AI电影技术革新了影视制作流程。它以数字技术激活红色叙事,还将催生跨终端传播新业态新方法,技术革新将为“演员天价片酬”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或将成为产业革命的希望之光。

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影集团、吉视传媒等单位有关领导及主创团队参加了首映式。据悉,影片后续将通过吉视传媒全终端传播。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