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胜利,叫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新作速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11:53 3

摘要: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纪录片《心安何处》,记录日本战争遗孤的生命轨迹,以独到的个体叙事切入宏大历史,兼具情感温度与历史厚度,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描绘了生动影像画卷。

纪录片《心安何处》海报。

资料图片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纪录片《心安何处》,记录日本战争遗孤的生命轨迹,以独到的个体叙事切入宏大历史,兼具情感温度与历史厚度,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描绘了生动影像画卷。

纪录片以平行蒙太奇穿梭中日两国,将日本遗孤个体命运的错位,转化为珍视和平的鲜活教材。庄山纮宇在1987年带着全家回到熊本,两年后曾独自返回牡丹江生活,因为他觉得在中国才有家的感觉。郜凤琴拿着自己的收养立据辗转多年寻找生母,1982年母女重逢一次之后,生母为了自己的新家庭,再也不肯与她相认。这成为郜凤琴心中无法释怀的“一根刺”,她自言自语道,“不怪她(生母),怪这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作为“外来日本人”,遗孤们回到日本几十年来,很难真正融入日本社会。因此,遗孤二代佐佐木弘志开设“一笑苑”养老院,营造熟悉的中国氛围,用汉语照护遗孤老人,为他们提供暮年最后的慰藉。片中,遗孤们排练朗诵节目《孤儿的泪》嘶喊出“不要啊,妈妈”,将残酷的侵略战争与个体命运的错位定格下来。这种集体创伤警示后人,侵略战争对人的摧残远未随硝烟散去。

沉静的微观叙事,让遗孤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纤毫毕现,侧面烘托出中国人的大爱。81岁的池田澄江在牡丹江养父母墓前冒雨祭拜,一句“天都哭了,爸妈,我来看你们了”的朴素呼唤,瞬间将以她为代表的4000多名“日本遗孤”从历史符号还原为血肉之躯。80岁的书法家木村成彦筹备“遗孤书画展”,以致敬中华民族、感谢中国养父母。片中,他讲到养母时几度哽咽——养母因没有奶水,用“嚼奶布”的方法喂养才出生7天的他。这是中国母亲的大爱,穿透历史帷幕,折射出一个伟大民族即使在至暗时刻,也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与道德的光辉。

摄制组寻访中日10余座城市、留存超200小时超高清纪实影像,凸显了纪录片作为“活历史档案”的文化抢救功能。“遗孤”长期生活在中国,是侵略者后代,也是战争受害者。《心安何处》以“遗孤”视角,揭露侵略战争对普通人的无差别伤害。4K超高清镜头捕捉眼角泪花、手部褶皱、笔尖颤动等细节,将历史创伤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视听体验。遗孤们的口述,使抗战历史从宏观战场下沉至家庭场景,当代观众能够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

《心安何处》与本次纪念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形成深层呼应,以独特视角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那些饱经战火的生命回响,终将沉淀为不朽记忆,它时刻提醒我们: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凯歌,更是一个民族历经深重苦难后,依然选择以博大胸怀面向未来。(刘玮)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6日20版)

来源:海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