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的“四五”事件给了导演滕文骥很深的刺激,他决定尝试用音乐故事片来表现这一事件。他受法国雷内·克莱尔电影交响乐化尝试的启发,选择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影片的贯穿音乐形式,将影片结构和协奏曲形式相吻合,让音乐与画面相互呼应。
老电影《生活的颤音》由滕文骥、吴天明执导,于1979年上映 。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上映的音乐剧情片 。
1976年的“四五”事件给了导演滕文骥很深的刺激,他决定尝试用音乐故事片来表现这一事件。他受法国雷内·克莱尔电影交响乐化尝试的启发,选择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影片的贯穿音乐形式,将影片结构和协奏曲形式相吻合,让音乐与画面相互呼应。
导演吴天明为寻找男主角郑长河的合适人选,走访了全国各专业院校和话剧演出团体,均未找到理想对象。会拉琴的表演略有欠缺,表演专业出身的又不会拉琴。吴天明原本有意让“中国第一小提琴”盛中国出演,但盛中国因各种原因无法应邀,不过他答应在拍摄过程中提供帮助。最后,上海芭蕾舞团会拉琴且形象不错的史钟麒被选中。女主角冷眉则早早确定饰演徐珊珊一角。
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是影片灵魂,由李耀东作曲。先期录音的独奏由盛中国担任,他还将自用小提琴借给史钟麒,并在曲谱上标明弓法。拍摄时,因史钟麒无法完成手指在琴弦上快速移动的镜头,盛中国穿上郑长河的服装,拍摄了相关特写镜头。
影片通过彩色和黑白影像区分不同时期,并加入群众送别总理和在天安门纪念总理的史料镜头,增加历史厚重感。同时,还尝试将影片结构与协奏曲形式对应,如开头对应“呈示部”,中间主人公从哀思到呐喊的过程对应“发展部”等,在音乐强音部分,画面也采用强化表现手段。
影片中有一场吻戏,这在当时较为大胆,引发了强烈反响。当时流传男女主角拍摄时在嘴唇上贴了透明薄膜,但这一说法未得到证实。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情节较为敏感,最终被改为女方的母亲推门而入,这一吻也被“扼杀”,反映了当时电影创作面临的观念束缚与时代局限。
1979年5月,摄制组在阎良搭制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拍摄1976年天安门“四五”事件的场面,当时近两千人配合演出。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