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媒体展示着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生活。我们沉浸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里,误以为刷几个短视频、看几篇爆文,就知晓了天下事。
01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看到的世界,究竟是全部的真实,还是被精心过滤后的假象?
算法推荐给我们想看的资讯,社交媒体展示着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生活。我们沉浸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里,误以为刷几个短视频、看几篇爆文,就知晓了天下事。
直到某天,与朋友聊起一个热门话题,你忽然发现自己除了情绪化的观点和只言片语的热梗,根本说不出一句有深度、有依据的内容。那种一瞬间的语塞和尴尬,是否也曾让你心生警惕?
网上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世界充满了陷阱和欺骗,如果不看纪录片,人就容易被假象蒙蔽,在懒惰和贫穷中消耗自己;
人的足迹和视野终究有限,如果不看纪录片,人就容易困于狭隘和自私,一辈子活得庸碌无知。”
这并非危言耸听。纪录片,恰恰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认知矫正器”和“视野扩容术”。
02
看纪录片,是为了不被欺骗。
我们生活在一个叙事争夺注意力的时代。每一个热点事件,都可能罗生门般地被演绎出无数个版本。情绪被煽动,立场被分割,真相却愈发模糊。
而纪录片,是唯一愿意并且能够“浪费时间”去追寻事件全貌的艺术形式。
它带你去《守护解放西》的警情现场,看人间百态与情理法的碰撞,让你理解复杂的人性远比简单的对错更真实;
它带你深入《扫黑除恶》的惊心动魄,看清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与运作链条,让你明白正义的到来需要怎样的代价与坚守。
它用长时间的跟踪、海量的素材和严谨的考据,尽力逼近那个唯一的真相。看懂了纪录片,你就拥有了穿透迷雾的视力,不会轻易被单方面的叙事带偏,成为被收割的流量。
看纪录片,是为了对抗懒惰与贫穷。
贫穷,首先是认知的贫穷;懒惰,本质是思维的懒惰。
你抱怨收入停滞不前,却从未想过金钱运行的规则。而《货币》、《资本的故事》这样的纪录片,会用几百年的金融史告诉你,财富如何流动,机遇如何产生。它帮你建立起最基础的财商,让你明白要靠头脑赚钱,而不仅仅是靠时间换钱。
你下班后瘫在沙发上,用快餐娱乐填满空虚,却感叹生活无聊。而《航拍中国》、《蓝色星球》会把星辰大海、山河壮阔直接推到你的眼前。那种极致的壮美会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刺痛你:“原来世界这么精彩,我怎能甘于眼前的苟且?” 它是唤醒行动力最温柔的一记耳光。
03
看纪录片,是为了打破狭隘与自私。
人的天性,是关注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漩涡和琐碎日常,变得斤斤计较,视野狭窄。
纪录片,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任意门。
《人生七年》用56年的跟拍告诉你,出身、教育、婚姻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让你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从而更豁达地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
《人间世》将你直接带入医院的生死场,看尽极致的悲欢与爱恨。当你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生活中那点小烦恼、小算计,顿时显得微不足道。
它让你知道,世界不是只有你一种活法。你所纠结的,可能是别人渴望的;你所拥有的,可能是别人终其一生无法得到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能有效治愈你的矫情和抱怨,让你学会感恩和悲悯。
看纪录片,是为了拒绝庸碌无知。
庸碌的一生,始于停止学习和思考。当你的话题只剩下家长里短和娱乐八卦,你的精神世界便开始走向荒芜。
纪录片,是最顶级的“聊天素材库”和“思想加油站”。
当你看了《西南联大》,你能聊的就不再是明星八卦,而是战火中大师们“刚毅坚卓”的风骨与精神;
当你看了《艺术的力量》,你便能读懂梵高的疯狂与孤独,看懂培根画作里的痛苦与呐喊,在美术馆里,你不再是看热闹的旁观者。
它无声地滋养你的谈吐,重塑你的气质。让你在人群中,因为言之有物而显得光芒微露。那份由内而外的见识,是任何名牌都无法装饰的自信和从容。
04
看纪录片,看似是一种消遣,实则是一种深度的自我投资。
它投资的是你的认知,让你能看透骗局,抓住本质;
它投资的是你的视野,让你能跳出井底,仰望星空;
它投资的是你的心境,让你能理解众生,平和豁达;
它投资的是你的谈吐,让你能引经据典,举止不凡。
你所看过的每一个镜头,听过的每一段解说,都会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它们会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帮你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展现出更通透的智慧。
▽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都大。”
这差距,往往就来自于下班后那两三个小时的选择。是选择消耗在无穷无尽的碎片娱乐里,还是选择投资在一部能带你看见真相、远方和深度的纪录片里。
选择看纪录片,就是选择主动撕开信息茧房,拥抱一个更真实、更辽阔、更深刻的世界。
就是选择拒绝被定义,主动去成为那个——有见识、有思考、有温度的自己。
来源:月影说职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