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追影:71岁成龙打了一场“翻身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11:10 4

摘要:作为动作明星,成龙60岁之后主演电影,票房时涨时落,高的像2017年的《功夫瑜伽》,可以到17.48亿元;低的如两个月前上映的《功夫梦:融合之道》,仅有505万元。


71岁的成龙,本月又有新片上映,动静还不小。

作为动作明星,成龙60岁之后主演电影,票房时涨时落,高的像2017年的《功夫瑜伽》,可以到17.48亿元;低的如两个月前上映的《功夫梦:融合之道》,仅有505万元。

口碑方面,除了《英伦对决》,其余十来部电影都不及格,《神探蒲松龄》豆瓣评分更低到3.8分。

那个闪耀世界影坛的动作巨星,不知不觉间,竟沦为“烂片之王”。

或许,英雄终将迟暮,但,绝不是现在。

《捕风追影》以票房和口碑告诉大家:原来,暮年的筋骨仍能演绎出近十年来评分最高的犯罪动作片;暮年的成龙,还能使二十多年前港片的黄金时代再度还魂。

成龙,远未“老”去。

青年成龙,用《蛇形刁手》《醉拳》《师弟出门》等片,开创“功夫喜剧”类型,弥补李小龙早逝遗留下的动作片行业空洞。

壮年成龙,在《A计划》勇跳15米高的钟楼,在《警察故事》从商场顶层沿灯柱坠地,在《龙虎兄弟》从悬崖边虎跃而下,在《红番区》于30米高楼惊天一跳,在《我是谁》滑下30多层的鹿特丹大厦。

“开机,跳,医院”的片场循环,伤其筋骨,也赠其荣誉。

成龙之所以成为成龙,靠的是血气方刚,是铜头铁骨,是无畏无惧,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电脑特效,因而震惊世界。

可是,自58岁《十二生肖》最后一次搏命,从火山翻滚而下后,“成龙老了”这一无法忽视的事实,铁锈般腐蚀了这柄宝刀。

宝刀是会“老”的。但老不可怕,更不可耻。凡人皆会老。只是你不能掩饰、回避甚至拒绝承认“老”。

六十之后,成龙主演电影一度陷入“烂片”魔咒的一大原因,就是面对“老”,不够坦然从容。

由近及远去看:

《功夫梦:融合之道》中,成龙饰演功夫宗师,动作戏少,虽名列主演,却浑如客串;《熊猫计划》里,他沉浸在“action”所带来的热血中,像在给自己注射“不老针”;《传说》中以AI换脸制造一个青年版成龙,召唤年轻的自己赚吆喝;《龙马精神》以致敬的方式,再现动作名场面,完全是对过去的自己的消费……

《传说》宣传照

动作慢了,便用特效修饰;危险不足,则干脆自我调侃,“有电梯干嘛要跳楼”;名场面再难复现,就直接用老镜头,进行自我致敬;说到底,这些电影都在使劲掩盖“成龙已老”。

只有一部《英伦对决》,成龙饰演一位老父亲,老态龙钟的步伐,满脸皱褶的面容,沧桑绝望的眼神,是对“成龙已老”的承认。它不矫情,不躲闪,严肃而悲情,故而赢得观众的喝彩。

此片之后,《捕风追影》承继了这一态度,再度承认“成龙老了”。

首先是生活状态,他饰演的老警察黄德忠,退休多年,整天遛狗散步,无所事事。其次是职业身份,昔日黄德忠引以为傲的跟踪队,在AI、天眼系统和新人的围剿下,已经消失。

他俨然是一个被时代、技术和理念所抛弃的老人。

主创很聪明的一点是,设置了一个同样老派的对手,梁家辉饰演的犯罪大师“影子”傅隆生,他谨慎,多疑,善于伪装,不懂智能,不屑枪支,武器就是一柄折叠刀。

他的犯罪团队能躲过天眼,戏弄AI,让年轻警察的侦查技术失效;这种老狐狸,唯有经验丰富的老猎手才能应对。

于是,黄德忠带着他的老派经验、老式手段、老道身手登场了。

倘若影片只有一个老派巨星,如《龙马精神》《功夫瑜伽》等片,其他年轻角色对待成龙,就只能仰望,视之为下凡的天神或荣耀的吉祥物。

而《捕风追影》召唤出67岁的梁家辉,与之相抗,老老相对,对老人的书写就不再是悬置的,空洞的,而是脚踏实地地转化为对逝去的那个时代的回望与敬重。

承认其老,且在此基础上,设定他的不可或缺性和这种“老”所具有的经验、价值,及为年轻人、新技术、新手段所不能及的地方。

这是主创的高明之处:他们不抗拒“老”,而是尊敬并善用演员的“老”,并证明“老”一点也不输于“年轻”。所以不必沉湎于壮年血气,老年鬓有微霜,那有何妨,照样可以挽雕弓如满月,望西北而射天狼。

成龙口碑最佳系列作品当属《警察故事》。从1985年到2013年,共有六部上映。

这个类型,皆可归纳为“警匪对决”:一个血性警察,嫉恶如仇,身手矫捷,与犯罪集团斗智,更斗勇。跳楼、爆炸、追车、跳湖等危险场面,更是家常便饭。

前五部作品,豆瓣均分高达7.9。但到了第六部《警察故事2013》,口碑瞬间跌落至5.9分,不及格。

同一类型,连续五部,观众都买账。因为大家其实并不介意电影人“炒冷饭”,但你必须炒得有滋有味,要有新意。

比如第一部商场顶层跳灯柱,委实骇人;第二部则是各种炸弹设计,爆破到眼花缭乱;第三部成龙与杨紫琼双警抗敌;第四部世界观扩大,变成跨国抓捕;第五部,则引入吴彦祖、谢霆锋等年轻一代,邪魅狷狂,煞是好看。

《新警察故事》剧照

到第六部。“警匪对决”动作片突然变成了“密室话痨”情感片,火爆场面、极限动作皆无,叙事全靠回忆,为了悬疑而悬疑,可谓全面崩塌。

归根究底,《警察故事2013》败就败在除了“炒冷饭”,再无新鲜调料,且整盘菜整成了黑暗料理,连最初的“冷饭”味道都丧失了。

六十岁之后的成龙电影,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它们总是能窥见成龙壮年时期的作品的印记,但新意不足,调料不鲜,反倒毁损了饭的原味,间接地砸了自己的招牌。

就拿导演过《警察故事》第三、四部,以及《神话》《红番区》的导演唐季礼来说,他与成龙合作多年,作品把控有目共睹,但他导演的《功夫瑜伽》《急先锋》《传说》这三部花甲成龙的作品,口碑却越来越低。

《功夫瑜伽》炒的是《神话》《十二生肖》“跨国寻宝”的冷饭,《急先锋》炒的是《警察故事》和漫威超级英雄的冷饭,《传说》更是直接翻拍自己的《神话》。

沉湎于“冷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把冷饭炒热,就一锅乱炖,配流量小生,请亮眼美女,夺金、观景、戏狼、跳舞、爆破、AI,全部往里塞。成龙不搏命,改让年轻演员,假模假式地去打。没有拳拳到肉,只有子弹飞舞;没有大片质感,只有网大画风;炒不明白的冷饭,终于还是馊了。

今年《捕风追影》也是“炒冷饭”——它改编自2007年的港片《跟踪》,剧情都是因劫财案而起的警匪“猫鼠游戏”,反派都由梁家辉饰演。但这次成龙的冷饭炒得却鲜香可口。

《跟踪》剧照

首先是天眼系统与警队智能AI“辣妹”的应用,人脸识别、分析犯罪思路、逃跑路径等,无限贴近当下,且它们并非摆设,而是深度参与了剧情,远超《传说》中拙劣的AI换脸。

其次在角色设定上,反派傅隆生有一个“养子团“,同《新警察故事》中的“吴彦祖”犯罪小队和《封神第一部》中的质子团一样,能打能抗,个性十足,角色魅力不低于主角,甚至还上演了黑吃黑、子弑父的戏码,单拎出这条线,也能开发成一部好看的电影,更遑论与成龙和张子枫的“老少”双警线,构成呼应、对照关系后,整个故事的容量、看点与内容,极大丰富。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绝不是唐季礼式的堆积各种流量调料,以弥补正餐鸡肋的叙事手法,而是始终将所有剧情、角色绑定在“猫鼠游戏”的动作线上,且这些动作设计,粗中有细,动中有静。

如大商场追逃之后,衔接个人变装秀;雇佣兵重武器攻打警察办公楼后,平行剪辑的是废弃孤儿院里的冷兵器搏杀;菜市场跟踪小队与逃犯博弈后,其后而来的是电梯狭小空间的对峙。

调料得当,烹饪用心,既保留“冷饭”的原味,更可见主创的用心,于是冷饭也就炒热了。

回避年老,新意不足,这些固然是“成龙电影”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动作,才是衡量一部成龙电影好坏的最终标准。

以动作成名的国际巨星,无论你拍什么,都逃不开对动作的审判。观众、市场,包括成龙自己,对成龙的期望就是这样。王冠之重,向来如此,不论古稀而立。

正如影片里的经典台词,“时代不同,玩法不同,但规矩还是规矩。”这句话用在成龙身上也恰当,你可以全球制片,可以全明星阵容,可以上天入地炮弹齐飞,可以跟紧时代,花样百出,但核心的“动作”一旦拉胯,影片就会大打折扣。

过去十年的诸多电影,根本原罪就是成龙“打不动了”或“打得不够好看”。

而《捕风追影》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就在于,当你做好心理建设,以为成龙还是充当着不痛不痒的导师或一个战斗团队的精神领袖,甚至只是象征荣耀与历史的吉祥物时,突然发现,他还在打,且动作的趣味度与危险度,比之壮年,并不逊色。

片中的成龙有几场动作戏,街头擒拿、驱赶混混,迅捷有力;洗衣房里以一挑二,跳跃翻滚,左格右挡,趁势出击,利用地形优势,再次化身家具城战神,将贼子锁进洗衣筒;居民楼里空间狭窄,上下跌打,与持枪悍匪近身搏斗。

最后一幕,与梁家辉在顶楼隔板、无法站立的低矮空间,进行生死决战,对方有利刃,他则是随手扯下衣服,当做绳子与之抗衡,这一场景像极了李连杰与赵文卓在《方世玉》里半蹲身子、近距离厮杀的名场面。

此外,更有他夺枪,使枪,单挑雇佣兵,以晾衣杆、水壶等生活用品当作武器,各种挑刺、抡甩、格挡、挥拳、踢腿、飞掷等动作,耍得华丽又极具张力。

与成龙相对的是梁家辉的动作,一个并不以动作见长的老演员,贡献出了与成龙同等声势的动作戏,其眼神之狠厉,其出刀之迅猛,其以一人之力,单挑30个持械混混,仿佛暗夜之王,刀刀见血,快准狠的场景,堪称年度级动作演员。

两位老人之下,张子枫的柔术,以此沙为代表的“养子团”的各式杀招,蹦极逃生,高楼跑酷,双人合璧等,简直眼花缭乱,量大管饱。

动作片,就是要老老实实把动作拍多,拍好看,拍得贴合角色、剧情、演员特质,拍得让观众有一种生理性的愉悦,惊呼这才过瘾,这才叫华语电影招牌的动作片。

成龙,这次做到了。

诚然,他的动作的危险程度,不复壮年的跳楼跳崖,但一个71岁的老人,打出了41岁动作演员的风采,好像重现了《警察故事》里的酣畅节奏,焉能不令人拜服。

幕后花絮透露,他的片场动作,远没有银幕流畅。应该是有技术上的修饰,即利用剪辑、多机位拍摄、适当的特效辅助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现成龙旧日动作的荣光。

或许这是成龙电影此次突围的根本原因:不要妄想用AI等技术,替代动作或制造壮年的成龙,而应该通过技术维护并保持那个成龙之所以是成龙的特质。

只要成龙还在打,他就永远不老。

文/李瑞峰 编辑 苏静

来源:娱乐女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