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坚决不做弃子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21:48 2

摘要:倒不是说内容退化严重,受众不买账了,相比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它的内容和制作一直是进步的。其症结在于,一方面用户在短视频时代养成了碎片化观看习惯;另一方面,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流量渠道,不再注视网络电影。

如果你很久没看过网络电影,这一点也不奇怪。

它的确是一个正在被从业者忽略,被视频用户逐渐放弃的品类。

倒不是说内容退化严重,受众不买账了,相比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它的内容和制作一直是进步的。其症结在于,一方面用户在短视频时代养成了碎片化观看习惯;另一方面,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流量渠道,不再注视网络电影。

无论你承认与否,现在都是一个内容为本、渠道为王的时代。当从业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很难刷到关于网络电影的相关推介时,内心一定是绝望的。

或者即便刷到了,也多是唱衰的负面言论。

01

不久前,曾经网络电影的代表性人物、吾道南来的创始人刘朝晖在自媒体上的一段采访引发了一些热议。

刘朝晖是一个入行二十多年的职业电视人,投身网络电影后常有惊人之举,曾在2020年推出了一部2000多万投资、近2000万营销成本的《倩女幽魂:人间情》,一度被视为网络电影的标志性事件。近两年,一向以高调示人的他略显沉寂,直到以自媒体博主的身份亮相。

在视频中,他的标签是“靠拍网络电影欠下一个亿”的负债者。2021年,刘朝晖用年化收益率20%的承诺融资一亿人民币,拍了8部作品,但第一部电影上线之后他就感觉不妙,2500万元的成本只收回500万,彼时的他才惊觉市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市场:“当山倒下来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拦得住。”

在刘朝晖的自述中,他曾经是网络电影行业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像他曾在那封著名的《来自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的一封信》中写下的:

“网络电影是一个有趣而充满活力的新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更有挑战力、更前沿的物种,是勇敢者的游戏,是有梦的年轻人造梦的蓝海......我是拿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陪着志同道合的人,去搏一个行业的脸面和精彩。”

然而,历经失败之后,他也成为了坚定的唱衰者,在视频中向不透明的平台数据开炮,并情绪激动地说道:“在2022年我‘死’了,所以这个行业就‘死’了。”

曾经立志要改变行业的人却不再对行业抱有希望,其经历和心态的变化令人唏嘘。

02

那么,刘朝晖说的有道理吗?网络电影是否真的“生于2014,死于2022”呢?2022年后,网络电影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以广电总局每个月发布的重点网络电影上线备案通过篇目为例,2025年1-7月,总数量为94部,而2024年、2023年、2022年的同期数字分别为230部、188部、138部,减产趋势非常明显,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制作公司和从业者离场。

从票房的维度来看,截至2025年8月15日,2025年腾讯视频网络电影的分账票房前十名中,未产生千万分账作品,且后六名的成绩低于200万元。

优酷这边,票房最高的为《黑白潜行2》,目前已达2914.3万元,第二名《惊天大营救》(2024年11月8日上线)也已突破2500万元,但后八名的成绩也不太理想。

爱奇艺的前三名《大风杀》《猎虎》《护卫者3:决战》表现亮眼,分别取得了2771.6万、2026.6万、1073.4万元的分账成绩,后面几名成绩也相对比较稳定。

因此,从上线备案数量和票房来看,网络电影的整体水位连年下滑确是不争的事实,但绝对头部的票房依然有保障,尽管头部的数量也缩水了。

可如果据此测算,目前三大平台网络电影票房的前十名加起来在2.2亿元左右,全年下来的分账规模与横屏微短剧相比应该不差多少,但毕竟一个下坡一个上坡,市场看衰网络电影是必然的。

03

从用户画像来说,网络电影从一开始不是拍给“迷影”用户看的,这个最早以“六分钟有效点击”盈利的商业模式,自始至终服务的就是那些热爱强烈刺激、随时跳进跳出的网络用户群体。而这些群体,与传统电影的受众迥异。

曾有数据机构统计,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对网络电影的倚赖更重,比如,对于那些“等活”的外卖员、快递员来说,相比追起来没完的国产剧,能随时暂停、不太费精力的网络电影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不幸的是,更碎片化、尺度更大、刺激性更强的微短剧正与网络电影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而对于视频平台来说,已过十岁的网络电影显然不比初生的微短剧更有故事潜力和热度。

所以平台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网络电影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电影还是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曾经的头部公司并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比如奇树有鱼,虽是靠网络电影起家,但近两年的主业已经明显偏移到微短剧和分账网剧。

早在2022年年底,奇树有鱼便入局付费短剧赛道,由其制作的《万古仙王》和《逆天帝尊》两部短剧累计充值8000万人民币+。

免费短剧时代到来之后,奇树有鱼又与红果短剧建立了深度合作,先后上线了超110部免费短剧。

奇树有鱼与长视频网站合作,在今年既有刑侦悬疑剧《灭罪》这样的分账长剧,也有单集10-20分钟的《真相半白》《八零小辣椒》等横屏短剧,其中《灭罪》的分账金额已破3500万元。

因此,虽然它在今年主打的《东北“大仙儿”》《象牙山车神》《谍与蝶》《蛇女》等网络电影没有打响,但在其他领域找到了破局之道。

再比如淘梦影业,于去年闯入院线电影赛道,出品了由包贝尔、李嘉琦、魏翔、贾冰等人主演的喜剧片《大“反”派》,收获5704万元票房。去年周星驰与抖音合作的微短剧《大话大话西游》的出品公司中,也有淘梦的身影。

04

虽说网络电影面临的形势严峻,但危机之中也不乏转机,起码它并没有迅速成为视频平台的“弃子”。

就在本周,腾讯视频宣布对网络电影分账规则进行全新升级,新规则将采用“有效观影次数”模式,旨在为网络电影高质量精品化的内容保驾护航。

在新模式中,网络电影分账收益的计算公式为:分账收益=有效观影次数*单价2元*会员开通阶梯激励系数。其中,会员开通人数在6万以下的,独播激励系数为1;大于等于6万小于15万的,独播激励系数为2;大于等于15万的,独播激励系数为3。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在腾讯视频独播的网络电影,在分账期内的拉新人数超过了15万,就可以拿到6元的单价,分账收益为有效观影次数*6,这无疑鼓励网络电影进一步向精品化、头部化方向发展。

爱奇艺在今年5月开放了院线新片分账合作通道,允许上映首日至上线首播窗口期不超过90天的院线新片,以会员分账模式在线上首播。只要线上观看的人数足够多,那些未在院线收回成本的新片,完全有机会通过线上分账来逆天改命。

比如,爱奇艺今年分账票房第一的《大风杀》和排名第七的《真爱找麻烦!》,都是院线电影。前者在院线收获了5646万元的票房,在爱奇艺拿到了2771.6万的票房分账;后者更是出现了院线票房与网络分账倒挂的情况,分别为454.6万元和653.4万元。

原本,对于在院线票房表现不佳的腰尾部影片来说,卖版权给视频平台时并无太大的议价空间,但这一院线新片分账合作通道既给片方提供了新的想象力,也提升了平台新片矩阵的质量。

看上去是院线电影进一步压缩了“真”网络电影的市场空间,实际上对那些尝试做出改变的网络电影公司是个利好。

比如,制片公司可以朝着“院+网”的方向探索,让一部影片既有院线电影的特质,也有网络电影卖点,吃完院线之后,再回到自己熟悉的网络领域,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票房增量。

最关键的是,这种新故事,正是目前处于危机中的网络电影所急需的,在缺乏市场和舆论关注的背景下,网络电影要在资本、行业以及大众心目中形成新的面貌和形态。

这个新故事,既可以是票房突破天花板、平台拉新数据或热度创历史的“钱景”,也可以是类型、叙事、美学乃至形式上的突破创新。

微短剧的市场关注度那么高,创作者还在不断地朝着这两个方向努力,网络电影又怎能躺平呢?

【文/许心强】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