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电影《东极岛》上映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这部本应聚焦于历史题材的影片,却因一些情节设置遭到了部分观众的吐槽。有博主公开表达不满,称影片中出现的某些镜头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尤其是带着孩子观影的家长,更是感到尴尬不已。
近日,电影《东极岛》上映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这部本应聚焦于历史题材的影片,却因一些情节设置遭到了部分观众的吐槽。有博主公开表达不满,称影片中出现的某些镜头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尤其是带着孩子观影的家长,更是感到尴尬不已。
该博主描述,在观影过程中,本以为是一部庄重的抗战剧,却突然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女主竟然坐在男主身上,两人相互啃咬。
当时,博主是应老师要求,带着七岁的孩子以及朋友和其孩子一同观看这部被认为具有爱国教育意义的电影。可当这一画面出现时,孩子们因为看到女演员打了男演员一巴掌而觉得搞笑,而两位家长却只能面面相觑,尴尬得不知所措。
博主直言,如果事先知道影片中有这样的镜头,绝对不会买票带孩子前来观看,并要求导演退还 120 元的电影票钱。
《东极岛》这部电影取材于 1942 年发生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 “东极岛救援事件”,讲述了一群普通渔民不顾危险,自发营救英军战俘的故事。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段充满人性光辉和正义力量的历史,本应着重展现战争时期人们的坚韧、善良以及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影片中出现的这些突兀的亲密镜头,却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甚至引发了反感。
对于带孩子观影的家长来说,这样的镜头无疑是一场 “灾难”。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缺乏有效的筛选能力。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应当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而像《东极岛》中这样的亲密镜头,不仅与影片的主题和整体风格格格不入,也超出了儿童的理解和接受范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在一部以抗战历史为背景的影片中加入如此大胆且与主题关联性不强的亲密镜头,确实让人难以捉摸导演的意图。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情节都应该为主题服务,推动故事的发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而这些突兀的镜头,不仅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氛围和叙事节奏。
事实上,这并不是电影行业中首次出现因镜头内容引发争议的情况。此前,也有一些影片因为包含过于暴露、暴力或其他不适合特定年龄段观众观看的镜头,而受到观众的批评和质疑。
这也反映出电影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影片的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或面向大众的电影,更应该把握好内容的尺度。
在电影分级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家长在选择影片带孩子观看时往往面临诸多困扰。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影片的内容,以确保其适合孩子观看。
但即便如此,仍然可能因为影片宣传与实际内容不符等原因,导致孩子看到不适合他们的画面。因此,电影创作者、发行方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适宜的观影环境。
对于《东极岛》这部电影而言,其初衷或许是想要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手法,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和影片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者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创作出更多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兼顾不同年龄段观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