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铭记 共情守护山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2:40 1

摘要:走出影院,城市的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不绝于耳,可我的内心却如被一场暴风雨席卷过,久久无法平静。《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将1937年南京城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与沉思之中。

转自:廊坊日报

■成文耀

走出影院,城市的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不绝于耳,可我的内心却如被一场暴风雨席卷过,久久无法平静。《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将1937年南京城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与沉思之中。

影片没有用宏大的战争场面去渲染血腥与暴力,而是以一种克制的镜头语言,将镜头聚焦在吉祥照相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照相馆里,那一张张照片,本应是记录美好瞬间的载体,却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成为见证罪恶与苦难的证据。导演申奥用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与悲痛,如抽丝剥茧般一点点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深深刺痛。

当照相馆老板老金用幕布为众人“日行千里”,故宫红墙、西湖烟柳、黄鹤楼飞檐、长城巨龙在幕布上奔涌呈现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看到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美好的景象背后,却是南京城被日军践踏、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那幕布上的锦绣山河,与现实中满目疮痍的南京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痛得无法呼吸。

影片中,那些普通人的命运,如同一叶叶扁舟,在历史的洪流中无助地飘荡。照相馆老板、邮差、避难的老百姓,他们原本都是平凡的人,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梦想。然而,战争的炮火却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平静,将他们卷入了一场生死浩劫。他们害怕、犹豫、挣扎,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真相、救助着同胞。

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是影片中让我最为动容的角色之一。起初,他为了保命,冒充照相馆冲洗工,为日军冲洗照片。那时的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然而,当他目睹日军的残忍暴行,看到同胞们遭受的苦难时,他的内心逐渐觉醒。他开始冒着生命危险,将避难者们安全转移,并将屠杀罪证公之于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被刺刀抵住喉咙,口中吐出的不是求饶,而是枪子般射向侵略者的南京地名:“中华门、紫金山、挹江门……”每一声呼喊都如同对日军罪行的一次控诉,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当他那句“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炸响在影院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老金同样令人敬佩。他生前用的最后一部相机,成为捍卫他尊严的“武器”。面对刺刀时,他无惧无畏,用相机记录着日军的暴行,用行动诠释着中国人的骨气。当他拉开拍摄背景墙,带大家“日行千里”的瞬间,明明只是拍摄用的布景绸缎,却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脊梁。在这黑暗的岁月里,正是有了像老金、阿昌这样的英雄,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影片上映后,一个热议话题是:该不该带孩子观看?有人担心影片的冲击力太大,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然而,我却认为,有些痛,必须直面;有些记忆,不容遗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老人生前曾说:“我不是为了仇恨而讲述,而是为了真相。”这句话道出了历史记忆的真正意义。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年轻人,需要通过这样的影片了解民族曾经的苦难,理解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当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我依然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无法自拔。走出影院,看到阳光下的车水马龙,我突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值得加倍珍惜。那些照片会褪色,但历史不会尘封;那些英雄会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和平的庄严宣誓。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它提醒着我们,唯有自强,方能守护这大好河山;唯有铭记,才能不让悲剧重演。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我们也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愿这盛世如先辈们所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而我们,也将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早日实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