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许正东驾驶着父亲许国强生前留下的放映车,没有了先前投影的幕布、铜线盘线圈和两台大音响,下发的数字智能放映机科技感十足,这让许正东既熟悉又陌生。
本报记者 洪玉杰
夜幕降临,许正东驾驶着父亲许国强生前留下的放映车,没有了先前投影的幕布、铜线盘线圈和两台大音响,下发的数字智能放映机科技感十足,这让许正东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从记事起,许正东跟着父亲许国强和母亲马玉梅已经记不清放映了多少场电影。从黑白胶片到数字银幕,从徒步背设备到专业放映车,父亲许国强累计行程20万公里,放映电影8000多场,观众超40万人次,接近共和县全县人口的3倍。
陌生的是,2024年11月21日,57岁的父亲许国强突发心梗,倒在了放映一线。从此,许正东继续沿着父亲许国强走过无数次的路线,继续这份放映事业。一到放映场地,展荧幕,调试音响,选择影片,一整套程序下来,许正东足足用了半个小时。
“20世纪80年代,电影放映员是热门的职业,看电影对农牧民来说是件奢侈事,为此,父亲自己购置放映机,经过考核,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许正东介绍。
“现在,随着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普及,露天电影放映市场急剧缩小,父亲的很多同事改行了。但是只要群众有需要,放映就不会谢幕,我也要像父亲一样,要把电影‘放’到群众的心坎里。”回忆起跟着父亲的放映经历,许正东心里略酸,不禁感慨。
在许国强看来,方寸银幕既是光影世界,更是政策传达的窗口。他总是按时到达放电影的村庄,村子的空地、打麦场、饲养院就是他的主战场,支起银幕和放映机,做好放映前的准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焦裕禄》《孔繁森》等反响强烈的影片播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片”,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给群众提供更好的放映服务,许国强针对不同人群放映不同类型的影片,如为老年观众放映革命题材的影片,为年轻人播放都市情感电影,为儿童播放动漫影片,甚至还会为群众带去藏语译制的影片。虽说艰辛,但看到群众看电影的劲头、开心的欢笑声,许国强的心情舒畅。
常年奔波在农村、牧区,许国强的电影放映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窗口。为农牧民宣传消防知识,许国强夫妇成为消防知识义务宣传员,每到一处,发放消防宣传单,加演草原防火灭火宣传片,普及火场自救逃生知识,向观众展示火灾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筑牢草原防火这道墙。
紧接着,公安局禁毒部门沟通宣传禁毒,卫生局沟通宣传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治,交警大队沟通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等,各种身份和使命接踵而至,许国强夫妇明知没有报酬,却毫不犹豫地既当放映员又当宣传员,工作量更大了,任务和使命更重了。
经过长年累月的放映,许国强夫妇成为海南州家喻户晓的“草原夫妻放映队”。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村民会给许国强的暖瓶里灌满热茶,还给他们夫妇二人做好香喷喷的韭菜馍馍。
这一切,让许国强更加深刻意识到,电影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意义深远,他决心要当好一名电影放映员,为农牧民群众带去更多精神滋养。
定期观看许国强放映的电影,已经成为共和县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当地党委政府为了支持许国强继续放映电影,同时表彰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出的贡献,为他重新购买了数字放映机。和许国强一样的电影放映队成员也达到15个,他们一起深入全县99个村,继续放映电影。
2023年,许国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起风了,正在龙羊峡镇德胜村放映的许正东,赶紧守护在放映车的LED屏幕旁边,时刻观察着放映机是否正常工作。此刻的风口正对着的就是放映车,中间横挡着的是许正东的身体,这一守护,就是整整一部《建国大业》电影时长,1小时51分钟。
“电影放映员是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但是父亲教会我,我的职责就是把一部部好电影放好,把优秀的电影‘放’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里。”结束放映后,许正东一边收拾放映车,一边跟记者说。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