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故事好、场面好,原型好。
主演是朱一龙、吴磊和倪妮。
看起来很有潜力的《东极岛》,为何口碑塌房、票房扑街了呢?
这一切,都是导演惹的祸。
《东极岛》这部电影讲的是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真实故事。
历时6年的筹备,在亚洲最大的超级水棚中模拟200种海浪,1:1还原沉没货轮及众多渔船,完成大量高难度潜水实拍。
电影在场景搭建和特效制作上投入巨大,巨轮倾覆、海浪汹涌、海战等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沉浸式观影。
主演们也都特别敬业。
朱一龙为了贴合角色,提前进驻舟山渔村,学习方言与潜水技能,将体脂率降至8%。
在片中,他的血性和野性让人印象深刻,爆发力十足。
吴磊提前2个月驻扎渔村,为了更贴合角色,他暴晒到皮肤黝黑脱皮。
体脂率降至个位数,肌肉线条还原渔民劳作的野性美感。
为了还原真实场景,本来有深海恐惧症的他,还考了潜水证,完成长达15小时的水下实拍。
倪妮则打破了传统女性形象,带领村民出海救人,果敢与担当同样可圈可点。
电影在前期宣传的时候声势浩大,再加上有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制作班底,这部电影被寄予了厚望。
可谁也没想到,电影刚一上映,票房就扑街,口碑也严重两极分化。
在淘票票上的口碑榜排名第一,甚至超过了《南京照相馆》。
还打破了过去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
目前票房已经超过2亿,评分更是高达9.7分,和《南京照相馆》不相上下。
但仔细扒开来看,这个数据真的可信吗?
影片排片率高达30.9%,上座率却只有5.2%。
看看人家《戏台》,排片只有可怜的1.8%,上座率是它的将近3倍。
平台显示的评分是9.7,可知乎上评分仅有4.2,在豆瓣上,更是吐槽一片。
众多一星两星评价中间,夹着几个好评,请问这9.7分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差评和主演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的演技挺好的。
只是,这影片为了戏剧冲突而强行编造情节,最后剧情逻辑混乱,难以自洽。
说是还原历史,很多细节却和历史事实不符,角色也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电影扑街,最重要的原因,
是影片中存在不少“崇洋”的争议,还有导演管虎的那些明知故犯的“黑历史”。
从角色形象塑造来看,中国渔民群体被刻画得颇为落魄。
衣衫褴褛,生活环境简陋,在日军的压迫下显得畏畏缩缩,行为举止间透着一股怯懦与无奈,缺乏应有的反抗精神与生命力。
跟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白人角色,他们即便身处战俘的困境,却依旧保持着体面。
坚毅自信的眼神,在形象上就给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他们即使被俘了,依旧喊着口号,拿着国旗唱着歌,精神内核很稳定。
而渔民们的内核却很粗糙。
这是想表达什么呢?
在原型中,渔民救那些人没什么动机,就是纯粹的要救人的善良之举。
但在影片里,却被扭曲成被屠村了才想起来去反抗、去复仇、去救人。
这样的情节弱化了中国渔民的主动救援,这一改编使得原本单纯而伟大的救人行为变得复杂且充满功利性,模糊了渔民救人的真正动机。
正如观众所言:感觉导演像是在迎合谁?
并且,吴磊饰演的阿荡与一位白人战俘成了朋友,但是在他们的相处中,白人似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阿荡更多是围绕着白人战俘的行为与情绪而行动,像是在追逐白人的认可与接纳。
这样的情节被认为是在刻意强调白人的优越性,弱化了中国角色的主体性。
更可悲的是,朱一龙饰演的船老大救起一个白人后,白人塞给他一支烟表示感谢。
那个时候的烟是稀缺品,这一行为更像是暗示白人的富有与慷慨,进一步强化了白人在影片中的优势地位,而中国渔民则成了被施舍的对象。
在获救后,电影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展现英军战俘的反应、他们与中国渔民之间并不深入的交流,以及他们对中国渔民的“感激”。
一部电影150分钟,凸显渔民救人的,也就只有20多分钟。
而对于中国渔民在藏匿战俘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日军的疯狂搜捕、渔民们如何巧妙周旋保护战俘等关键情节却一笔带过。
给人的感觉是,电影的重心是那些白人,而不是中国渔民。
像是在讲述白人战俘被拯救后的感悟与成长,而不是渔民们的伟大营救传奇。
打着中国战争片的口号,中国人却沦为了配角,成为白人的背景板。
还有一个细节,网友发现:
《东极岛》在宣传的时候,居然用的是美国航母的照片!
让人不得不怀疑:电影真的没有夹带私货吗?
在网友的深扒之下发现,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发生在导演管虎身上了。
怪不得现在一提到“歪屁股、夹带私货”,第一个就能想到他。
2020年,他宣传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的时候,头上戴着的是一顶写有 “美国海军” 字样的棒球帽。
在这样特殊的宣传场合,拍的电影是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对抗的另一方,正是美国。
而他,却还戴着“美国海军”的帽子,这样的行为,刺痛了观众的心。
而在电影《八佰》拍摄的片场,他的身上又被拍到印有“日本”字样的上衣。
这真的是天大的讽刺!
《八佰》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悲壮故事。
而他,却偏偏又穿着带有“日本”的衣服,他真的有去了解过那段历史吗?
更为令人愤慨的是,在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时,别的主创人员都是虔诚地鞠着躬。
而他,却把手背在后面,对烈士极为不尊重。
在他的中国电影里,电影创作倾向都带着西方叙事风格,注重个人英雄主义。
跟中国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背道而驰。
并且,在人物塑造方面,他电影里的一些中国角色被刻画得缺乏自信与力量,常常需要依靠西方角色的引导或帮助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角色面对困境表现出来的是迷茫和无助,而西方角色却总有“先进理念”和“强大能力” 化解危机。
他的这些行为,怎么配拍这些爱国的电影?
曾经的他,也是凭借《斗牛》、《杀生》等作品,成为观众心目中有才华、有深度的导演。
可如今,他这些让人不得不怀疑“夹带私货”的行为,实在是无法让观众去支持他:
“一想到是管虎导演的,就觉得电影可能又会夹带私货,还是算了吧 。”
如果他还是不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对待历史和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是一味地去捂观众的嘴,想必在电影这条路上,他也不会走很远了吧。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来源:2号探秘人